誰來照護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你有什麼建議?

任可3161


大家好,我是捷拌有你,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關於“誰來照護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我有自己的觀點,今天簡單的給大家分享一下!

我國農村傳統的觀念是“養兒防老”,家庭養老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目前絕大多數農村還是沿用幾千年來世代相傳的兒女養老模式,即家庭養老,包括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三個方面。作為子女,對年老的父母不但要在物質上贍養,還要在生活上關心照顧他們,理解和尊重他們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習慣,包容他們的小缺點;對生活上不能自理、多病的老人更應為他們尋醫問病、侍奉湯藥。行孝最基本的要求是子女對父母的物資供養,但僅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在感情上對父母尊敬和愛戴。盡孝固然需要錢,但更重要的是憑心,父母的物資生活應改善,但老人更渴望精神上的撫慰。老人對於情感交流、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有時甚至高於經濟支持,尤其是那些年邁體弱、行動不便的老人更是離不開有著血緣關係的親情。家庭在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情感維繫方面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人到老年更樂意在家中養老。戀家、愛家、與子孫共享天倫之樂,這本身是一種自然輕鬆的生活方式,然而,這種傳統方式卻受到了現實的挑戰:

一、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弱化。過去,農村老人一旦年老體衰,幹不了體力活,自然地就由子女來贍養。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農村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把整個家扔給了老人,他們與老人見面、情感交流的時間很少。而老人一旦健康狀況惡化或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年齡則可能陷入生活無人照料的困境。如果其子女本身經濟條件不好,甚至會視老人為累贅。老人生活貧困,得不到子女的經常照料這給老人本身的養老造成了困難。有的地方雖然對農村老人有一定補助,但不足以解決他們的困難。

二、我國“未富先老”現象很普遍.這就意味著政府還不能全部承擔起數量龐大的農村老人的養老保障職責.絕大多數農村老人的經濟或物質供養仍需由家庭承擔。隨著農村家庭結構、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傳統的“尊老、敬老、養老”美德被一部分人淡化了,不少的兒女們認為,父母餓不著、凍不著、夠溫飽就該知足了。歧視老人、毆打老人甚至遺棄老人等令人心寒的悲劇在社會上時有發生。讓老人住柴火間、豬圈,有的老人被子女們當皮球一樣地踢來踢去,相互推卸贍養責任。這與當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家庭的旋律格格不入。

  

孝道是通過言傳身教代代相傳的,如果把對自己父母的不敬、不孝“示範”給兒女,那麼他們老了以後可能比自己的父母還慘!這種連對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知感恩的人,對他人還能有什麼真情實意呢?由於兒女的不孝,使有些老人成了“三不管”,他們的生活狀況反而不如那些“五保戶”。面對子女的不孝甚至虐待,農村老人往往無能為力。

我國現已進入老年社會,有專家預計:2020年老年人口可達約2.4億,而農村老年人口約佔全國老年人口的3/4。養老問題,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孝道的失傳使農民養老問題成為一個沉重的社會問題。

結束語!

同時要大力發展農村社會養老事業,儘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確保農村老人“老有所養”。今後,農民養老必須向“社會養老為主,家庭養老和自養為輔”的方向發展,在物質方面的“盡孝”,更多地將由社會來承擔,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主要還是由子女來“盡孝”,孝道仍是重要補充。保障農民“老有所養”, 形成贊孝子、譴逆子的良好氛圍.樹立起適合農村特點的新風尚,使家庭和睦蔚然成風。


捷拌有你


國家現在不存在免費的老有所養,農民的兒女都沒有了嗎?農村老人一輩子掙錢養了誰,現在就去找誰照顧,這與別人沒有任何關係,別人也沒有義務去照顧農村老人,贍養老人本來就是兒女天經地義的責任,也是兒女不可推卸的義務,這沒有什麼可說的,完全沒有道理天天反覆不停的把農民養老問題拿到網上來炒來炒去,任何人都必須尊守國家的法律政策,不符合國家法律政策的隨便亂提議,亂呼籲,亂支持,全都是無理取鬧,完全沒有任何作用,在國家社保制度下,幻想不交而獲,妄圖把農民的養老問題完全推給國家,永遠都是痴心妄想。


dn2978965867


現在農村的年輕人,一部分考學在城裡工作,一部分為了生計打工四處奔波,家裡除了老人,就是留守兒童。

辛苦一生的老爸老媽們,老了,生活難以自理時,多麼希望兒女們陪在身邊盡孝,可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來說,生活又是一大挑戰。供兒女們讀書需要錢,照顧老人需要時間和精力,如果將老人送到託老場所,也不失是個好辦法,這樣可以減少時間和精力去安心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