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伟大的作家是如何写出精彩的故事?

一本精彩的小说,会让我们会浸入其中,感受书中人人物的喜怒哀乐,恍如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读小说过程中,甚至会让我们茶饭不思,恨不得中断一切日常事情,一口气读完。反之,有些小说刚读开头,就了无趣味!

这是为什么呢?这些精彩故事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创作出这些精彩故事的伟大作家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近日看的《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系统地给出了答案。本书书名为《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源于托尔斯泰是作者最喜欢作者之一,书中也频繁把托尔斯泰作品作为优秀案例。除了托尔斯泰,书中结合大量著名作家作品、写作心得进行剖析,如海明威、巴尔扎克、福楼拜、马克吐温等,助你成为一个敏锐的写作者和鉴赏家。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伟大的作家是如何写出精彩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理查德·科恩(Richard Cohen),是一名资深的编辑。经他编辑的作品曾有多本荣获普利策奖、布克奖科斯塔奖……他曾经教授了七年创意写作课。但是本书不只是作者多年经验总结,更是挖掘众多伟大作家遇到创作瓶颈时的具体解决方案。

作者从小说开头、人物创造、叙述视觉、对话艺术和技巧、润色和修改、秘密武器:讽刺、写作节奏、结尾等多维度剖析精彩创作精彩故事秘诀。书中很多建议和观点都让人很有启发,从中我发现,写作小白想写出精彩故事,一般都离不开以下两点。

01、多读,积累素材库;多写,写出自己风格

序言中,作者就探讨了是否可以教出作家这一话题。一次,一所美国名校邀请布兰登·贝汉就自己创作手法发表演说,礼堂已经人生人海了,他却迟迟不出现。迟到四十五分钟后,贝汉踉踉跄跄、衣冠不整的赶来提问:所有相当作家的举手!面对高高举起的手臂,他厌恶地直言:回家往死里写吧。他就离去了。

海明威虽然也接受过写作指导,但他公开声称,作家学写作手法的唯一途径就是多动笔。

那么写作到底是否具有可教性呢?其实,写作指导可以让你开始写作少走弯路,在陷入写作瓶颈时候,向大师汲取养分,继续精进。然而,要成为作家 ,写出精彩的故事靠的还是自己多读、多写。如创作初期的乔治·奥威尔写作很笨拙,但鲁思·皮特呵护了他写作热情,教导了他如何更好组织故事。

福楼拜则声称,想当作家的人提笔书写前先要先读一千五百本书。在本书,作者也专门设置一章:失窃的文字,三种剽窃的形式,来讨论写作的原创性以及借鉴的意义。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伟大的作家是如何写出精彩的故事?

谈及写作原创性话题,塞缪尔.约翰逊在《漫谈者》中写道:“不是所有的模仿都应该被斥为剽窃。汲取高尚的情感或插入借用的装饰,有时可能会展示出丰富的见解,甚至可以达到等同于原创的效果。”

在这里,我们发现大多数作家都是站在前人基础上进行创作的,莎士比亚的精彩大多数也是借用其他作家的戏剧、诗歌和小说;马克·吐温是迪伦的“借用的作者之一。

读过书籍、听说过话语、别人或自己生活经历,朋友、敌人、恋人和前任等这些都是创作者磨坊里的谷物。 经过多读、多写后,方能慢慢练就自己独特风格、写作思维节奏。

02、写作难在开头,坚持写下去,耐心打磨作品。

精彩的故事一开头就能吸引住 读者,中间巧妙的叙述视觉、一波三折的情节、刻画丰满的人物、独有思维节奏的文字像魔法一样让读者着魔,结尾符合情节、逻辑且读后回味无穷。

为了吸引读者,很多伟大作家开头之前都会冥思苦想,因为开头是故事的门面,不仅要留住读者,还能体现出人物、基调、背景。

开头之难,众所周知。对此,道格拉斯·亚当斯坦言:我喜欢截止日期,我喜欢听他们嗖嗖的飞过。博学的小说家乔治·斯坦纳则会找与自己写作主题不同的优秀作品大声朗诵。

虽然开头难,但是他还是具有一定规律的,作者总结精彩故事开头三大写作方式:一、第一种:抓注意力式。第二种:邀请式。第三种:诱导式。这三种形式无一例外以读者为中心,抓住读者疼点,带着读者一起融入故事中。

人物是故事的灵魂,故事中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故事就成功了一半。在人物塑造方面托尔斯泰最有话语权,他被 称为“文学界最伟大的操纵大师。托尔斯泰刻画人物的小技巧是反复提及人物一些小特征,注重场景细节的描写,以及人物心理的分析。

塑造出生动的人物,也不是学会一两点技巧就能实现,这需要平时对人对事的敏感及收集。比如,雨果随时记录一切,哪怕与人交谈,转身就要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生怕今后会用上。

读完一则好故事/文章,我们会惊讶于作者的写作天赋,反观自己就没有这么多灵感。其实,“好的文章/故事都是修改出来的。”作家艾萨克·贝什维斯·辛格曾说过:“废纸篓是作家最好的朋友”;作家海明威也说过:所有的初稿都是狗屎。“可见,反复死磕、修改、打磨对一部作品来说多么重要。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伟大的作家是如何写出精彩的故事?

托尔斯泰将《克莱采奏鸣曲》修改了9遍。那不过是部中篇小说——他太太将《战争与和平》从头到尾抄了7遍,而某些部分这位伟人自己至少改了12次。

琼·狄迪恩评论道:“首句难,难就难在你可能会被卡住,其余的文字都将从这句话中流出。等写下开头两句话,你的其他选择就全部消失了。”雷蒙德·钱德勒说,每天上午向打字机乱扔文字,中午清理。

所以要创作出伟大作品,得益于作者反复的打磨,从开头到人物塑造、情节增删等细心推敲,好的作品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写出精彩的故事,需要一颗死磕的心。

与此同时,最重要是动笔,而不是停留在构思,先动笔把你所想所思写下来,再去打磨,反复修改。

正如书中写到:“每一部备受赞誉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仓库,装满了素材、选择和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奇怪装置。”

对我很少看小说的小白来说,就如刘姥姥进入大观园,惊叹于作者在这方面的深厚的功底、伟大作家对写作的“死磕“精神;同时,这本书也给我这个门外汉上了一门伟大作品的鉴赏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