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林清玄《溫一壺月光下酒》這篇散文嗎?對題目的感覺如何?

深山一居士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溫一壺月光下酒》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第一部作品裡的一篇,也是他散文的代表作。

初讀這篇散文,內心裡酒湧現出一個詞:情趣。這是我對這篇文章的第一感覺。再讀作品,這種感覺更是強烈,一種雅、趣、情撲面而來。

一,雅。

說到雅,不免要提到中國古代文人的閒情逸致,他們崇尚九大雅事:沉檀焚香,棲霞品茗,落花聽雨,踏雪賞梅,銜花候月,清月酌酒,濛雨蒔花,逐水尋幽,閒風撫琴。每一樣都高雅有格調。其中最為追崇的當是清月酌酒。可以說文人與酒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話題,古代文人幾乎都會喝酒,魏晉時期傑出的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他就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唐代大詩人李白不僅是“詩仙”更是“酒仙”,“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就連女子也喜歡作文時以酒相伴,李清照的作品中多次出現飲酒的詞句,“東籬把酒黃昏後”“三杯兩盞淡酒”,“沉醉不知歸路”。

古人喝酒,他們講究很多,如作品中所說要有喝酒環境氛圍,要有喝酒的興致情趣,要有對酒的賓客雅客,還要講究酒器酒味,最後就是要喝到不同層次不同的境界,可以微醺,可以淺醉,還可以一醉方休,酩酊大醉,放曠豪情是性情,淺唱低吟是意境。

二,趣。

清月酌酒,很有意思,有人舉杯邀月,有人舉杯思月,還有人提酒問月,林清玄呢,《溫一壺月光下酒》,月在不同的作者眼中,它是不同的。有人把它視為渲染環境,烘托氣氛的景物,有人把它當做可以傾述心懷,寄託情志的朋友。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有情趣的、有情調的,有一種浪漫氣息。作者用親切的又溫文爾雅的擬人化手法,將月光裝入壺中去溫,然後和酒並作一起痛飲,這是多麼賦有想象賦有情趣的事情。把作者的超出常人的才情,用一種很主觀很率性灑脫的詩一般的文字表現出來。

三,情。

月光和酒不過是人們藉以達意抒懷的常物,有人因思念,有人因孤獨,有人因激憤,有人懷才不遇,有人壯志難酬,不一而足。但都在表達一種情,言為心聲嗎。《溫一壺月光下酒》想要表達的是溫情,是一種將浮名虛利換作淺酌低唱的靈魂.

一點淺見,歡迎大家討論。





一溪雲水


不感興趣。


笑看人生202712927


《溫一壺月光下酒》是林清玄先生散文集三部曲之一的《人間最美是清歡》中很精緻的一篇。

我很榮幸拜服此作,並擁有這本書。

有人覺得這是心靈雞湯,我覺得不然。在我看來,這是一篇寫心境的文章!

我記得原文中開頭的幾段: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別的東西也可以留下,我們可以用一個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裝起來,等桂花謝了,秋天過去,再打開瓶蓋,細細品嚐。把初戀的溫馨用一個精緻的琉璃盒子盛裝,等到青春過盡垂垂老矣的時候,掀開盒蓋,撲面一股熱流,足以使我們老懷堪慰。

這其中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將月光裝在酒壺裡,用文火一起溫來喝……

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之所以說是寫心境的文章,是因為我看完以後有所共鳴吧。

我很喜歡聽的一首古風歌《棠梨煎雪》,其中有那麼幾句和這篇文給我異曲同工的感覺:

歲歲花朝簷下共將棠梨煎雪

自總角自你我某日輾轉天邊

天淡天青

素雨沾襟

一年一匯信箋卻只見寥寥數言

月光冷寒,如何溫來下酒?是將酒瓶子舉起,等月光照著一段時間,再拿回屋子裡煮一下嗎?不然,哪裡是這般粗俗做派。

在我看來,就是心境上的一種文雅,不把苦難作苦難,不把寂寞作寂寞,不把俗套作俗套罷了。

古來有文人雅士將深冬的淨雪收在罈子裡,埋在桃花或者杏花或者梅花樹下,等到來年春歸,將雪水取出,和著或凋謝或開的正好的花瓣一起釀製成酒,再埋回樹下,等待……

雪水釀酒,本是極為尋常的俗事,可因為人的不厭其煩,也就慢慢高雅起來。

月光下酒,也是如此。

本來是寂寞之人的無事閒愁,因為心境的不同也就覺著風雅,也就變得不同。

我是個喜歡茶的人,也是個喜歡酒的人。

在原文中,先生說:喝酒的上乘境界是對月獨酌。

很幸運,我這樣做過,很不幸,不屬於上乘境界,因為我喝酒,完全是在借酒澆愁。在排解因生活中的不愉快帶給我的不舒服。

其實說到底,還是心的作用,先生的另一本書叫《心美,一切皆美》

確實,心美了,一切也就不覺得不堪入目了。

哈哈,說來,月光到底如何下酒?其實是憂愁做豆,月光做釜,心境做萁,共溫一壺酒,共賞一場人生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