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大MA,搞!國產軟件,搞!兄dei,我心疼你錢包!!!

先聲明,我對上述熱點沒有任何偏見,只是對頻繁追逐熱點的交易行為感到可惜。頻繁交易(量化交易不在討論範圍內)不是投資失利的必然原因,對於高手而言,反而是增強盈利的必要手段,但絕大部分投資者並不是高手。那麼,為啥有許多人熱衷於頻繁交易?

來做個測試,如果你常開車,請回答個問題:你是個好司機嗎?和在街上碰到的司機相比,你的開車水平與平均水平相比,是更高、相當於還是更低呢?理性假設下,應該大約各有1/3的人分別回答高於、相當於和低於平均水平。實際情況是,在被抽樣調查的大學生裡,有80%的人認為自己開車的水平高於平均水平,這個調查節選自《投資心理學》原書第五版。實際結果和理性假設為何會有這麼大差異,原因是“過度自信”。在投資中,如果投資者對自己勝率預期高,將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反應在投資中會更頻繁的更換投資標的,對應更高的週轉率(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在一年時間內發生變化的百分比),當然,A股更常用的指標是換手率。

同樣在這本書中,引用了兩位金融學家對1991-1996年間78000名個人投資者交易行為的研究,重點是週轉率與收益率之間的關係。研究將投資者按照週轉率分為五組,週轉率最低的20%為第一組,年平均週轉率為2.4%;次低的20%為第二組,以此類推,週轉率最高的20%為最後一組,年平均週轉率為250%以上。收益率如何呢,週轉率最高組的年平均回報率為11.4%,而週轉率最低組的年平均回報率是18.5%,如果考慮複利效應,六年累計下來,差距會達到85.8%!雖然週轉率最高的投資者付出了更多努力,但得到的是更少的收益。

除了過度自信,便捷的交易手段、海量的信息衝擊,樂觀的市場情緒甚至投資帶來的快感都會誘使投資者頻繁交易。還是那句話,對於高手而言,頻繁交易是增強收益的手段;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頻繁交易不過是在本性驅使下的非理性行為。所以,兄dei,當心追逐熱點把自己“炒糊”了!

——————————————————乾貨分割線————————————————

巴菲特他老人家說,第一,儘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儘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股市有風險,完全避免風險做不到,但是可以避免無謂的損失。今天聊得不多,就是想通過確切的研究結論把頻繁交易背後的原因和實踐結果說清,如果對你有些啟發,上面就是最乾的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