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很多農民收入並不高,但吃酒送禮苦不堪言,該怎樣解決?

在民間


農村裡過年過節最多的就是走親訪友,而走親訪友最少不了的就是主人家好酒好菜,好煙好酒的招待。當然也少不了客人隨身攜帶各樣禮品和各種金額的紅包。只要任何一方沒有做到位,就會在人云亦云的鄉下遭受嚴重的抨擊。因此很多人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對這些風俗習慣比較陌生的人,在這種情形裡面是苦不堪言。

現在農村已經逐漸有開始改善這種現象,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很多地方不開始連續走親訪友,而是採用所有親戚齊聚一戶人家,然後大家吃吃喝喝,結束走人。然後明年換一戶人家,大家再齊聚這一戶人家。因為很多時候走親戚會發現,我在這戶人家吃飯是這些親戚,在另一戶人家吃飯,還是這一些人。就是同一批人,在不同的人家,輪流吃過來。導致所有人家都有了這一筆巨大的開支。所以現在改用一年齊聚一戶人家,就意味著很多人家,需要幾年才能輪到一次,給那些收入並不高的人,剩下一大筆硬性開支。

2.現在開始流行紅包無禮品,甚至於你空手來,我空手去。這其實也是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年節的開支。因為很多時候,有些過節,相應的禮品會很貴,而且別人不一定喜歡。比如中秋節,那月餅在中秋節後會是天價的,但是很多人收到月餅之後,自己又不喜歡吃,放著第二天過了中秋夜送不了人,只能看著過期。關鍵人家送你月餅,你還得換一個新的送回給人家,一來二去等於自己買了一盒自己不愛吃的月餅。所以現在有些送紅包的就很合適,你送紅包過去,如果對方條件好,多回一點紅包回來,對方條件不好,少回一點,或者原封返回。大家都在能力範圍內,不傷筋動骨,也可以滿足人情的往來。當然空手來空手去就更加好了。

3.流行家常菜,取代大魚大肉;自己燒,取代請廚師。因為過年過節,大家總是想著辦法買那些貴的菜,燒那些看起來很高級的菜。比如桌子上總要有個蹄胖,有隻大龍蝦,有個珍寶蟹什麼的。但是其實很多菜大家都吃膩了,不要吃,尤其過年的時候,天天海鮮的,廚師也總是這幾個。一頓飯下來,很容易發現,好多菜都還沒動過,只有幾個家常菜,反而大家都喜歡吃。所以可以不再請廚師,稍微燒幾個家常菜,大家把酒言歡。當然這是建立在下一點的基礎上的。

4.小規模聚集取代大批請親戚。現在很多人為了面子,把自己七大姑八大姨,很多代以前的遠房親戚都請來吃飯,平時呢又沒有交流,就是所謂的一頓飯的親戚。大家來吃飯,因為親戚多,也都說不了幾句話,吃好又馬上散了,根本沒啥意義。說出去的確顯得你家家族龐大,親友很多,但其實,內幕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不如小規模的,請幾個親戚,一起來家裡,自己燒點小菜,大家一起待一下午,吃飯喝酒,打牌聊天。又省下不少錢,還增進了感情。

5.我個人覺得政府其實可以慢慢的控制農村請客吃飯的桌數,讓大家慢慢的喜歡上小規模的。因為尤其像上次新冠病毒的疫情期間,大規模的吃飯真的又費錢,還不安全。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可能不是很全面,不足的請大家多多包涵。


灰霧兒


吃酒送禮這種現象,在我國已經延續了數千年的歷史了,親朋好友遇喜事,請客送禮也是一種常態,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只是近些年來,攀比之風盛行,禮金的數額也越來越大,讓本來收入就不高的農民不堪重負,難上加難。

而解決這種問題,其實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如果說非要給一些建議的話,我認為,除了正常的親朋好友之間的禮尚往來外,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朋友圈之間的禮金來往,比如一些酒肉朋友,比如關係很普通的一些人。





我是李陽


題主說的這種現象在很多農村都有,我所在的農村就存在這種情況,我也有幸接觸過,也是親歷者,特別是我們塞北壩上四縣,這種現象特別嚴重。

壩上四縣產業稀少,經濟不發達,而相比壩下的八九個縣,處於墊底。壩下的經濟要遠遠好於壩上,但是吃請花費卻很低。按常理來講,經濟發展好的地區,吃喝送禮處人情應該花費高,但在我們這裡卻恰恰相反。

在我們地區,我屬於壩上人,我媳婦是壩下人,我們結婚,我這邊的親戚舅舅、姨姨、姑姑都是花大錢的,現在的行情都在八千多,一般取個吉利數八千八百,這筆錢對農民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我媳婦她們哪裡的吃酒送禮錢就明顯少了許多,她的親戚舅舅、姨姨和姑姑是花的最多的,也不過一千,而且這個數一直都是這樣,好幾年沒變過。

關於這個現象,我也問過很多朋友,也查閱過一些資料,好像越是經濟發展差的地方,打理這個人情關係花費越高。

對於農民來說,真的是不願意參加這樣的人情事,你不去吧,關係都很近,說不過去;去吧,確實有點承受不了,一年參加兩次,基本積蓄就完了,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苦不堪言!

如何破解這種扭曲的人情世故觀,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一、需要政府去約束

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例子太多,其實大到全國,都有類似的案例,有的地區甚至更嚴重,而且明目繁多,讓人應接不暇。

曾經聽說某個地區,關於請客吃飯送禮,今天去他家,明天去他家,變著法子吃,其實都是變相的在斂錢。

從人情變成斂財,本質就變了,這就需要政府去約束了,規定條例,制定規範,都是為了從行政上約束,可喜的是,有的地方政府已經去做了,效果很好。

二、需要媒體不斷的引導

鄉村振興中有一條是關於“鄉風文明”的,其中就涉及到親戚、鄰里關係。如何讓人與人之間少一層隔閡,多一層理解,關係更親近,這就需要媒體給予正確的引導,多宣揚正能量和積極的案例,用案例來影響周邊的人。

三、提升村民文化素質

修建文化牆,建設文化廣場,興建農家書屋,提升村民文化層級,讓農民知道,過度吃酒送禮,費力不討好,不可取。

大腦充盈,眼界就開闊,原來外邊的世界如此精彩,培養起了興趣,村民就不會緊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外界會充滿渴望。

抱著對未來的求知慾,村民會不斷汲取營養,層次提高了,看事物的角度就會不一樣,就會對一些事情看的透了。

總結:適當的人情關係走動,不附帶條件的,我們歡迎,捨棄那些無意義的和變相的請客送禮,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