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養兒為防老,如何理解?外國人對此看法一樣嗎?

小韓在北海vlog


首先,百善孝為先,你可以認為孝是封建社會抽象的倫理原則,但是任何倫理都必須是源自人性人心,人才能自覺主動遵守,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抽象的倫理原則。從心理學角度講,愛是人的基本需求,同時也是基本能力。孝也是人心的自然流露,是愛的基本訓練,如果和父母的感情訓練都不流暢,那麼和朋友、戀人的感情培養自然也會一波三則。所以,百善孝為先,我們可以認為孝是愛的能力的培養!

其次, 根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在生命的頭幾年和父母建立的情感模式、互動模式,會成為我們一生與人交往的模板。我們以為我們不斷在遇到各種新的人際關係,其實我們是把最初與父母建立的人際關係不斷的在複製。這個基礎如果沒有打好,我們的內心就會缺少愛,而內心缺少愛的人是沒有創造力和耐性的,在社會上很難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也很難取得成功。維護好和父母之間人類最基本的情感,是我們處理社會上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礎。一個不愛父母,不關心父母的人,是根本不會也不可能去真正愛和關心其他人的。所以說“百善孝為先”,先處理好和父母的關係,其他的人際關係自然會融洽和諧。

總之,我們還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理解孝。在動物界只有對下一代的哺育,而對上一代的反哺,則是人類文明特有的現象。可以說,這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老年人是一個社會的弱勢群體,而一個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則反映了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越是文明的社會,越是正義的社會,越應該關注弱勢群體,關注老年人。其他文化裡也有孝的精神,但是沒有中國人把這個概念提到這麼高的高度,同時進行了系統性的心理建設。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孝的作用不可忽視。



心理諮詢師蘭小兵


[原創]“百善孝為先,養兒為防老”,這是我國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多少年來一直頑強的存在和影響著我們!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還倒是有它一定的道理,因為做人不能忘本,父母養育之恩似海深!做為兒女,最好的報恩就是孝敬。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意思就是要想做大事,首先要先做人,首先要理好家庭。而孝道則是最起碼需要具備的。

至於“養兒為防老”這種觀念在當今時代已經是不很合時宜了!這是因為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的養老主要是依靠社會保障體系了!在我們國家,早以建立起了科學實際的養老機制,人人都可以參與和享受。除了養老保險以外,孤寡老人還可以進養老院等,這就彰顯了我們社會制度的優越性!

今天,作為兒女們,對老人除了物質上的給予以外,更應該要順應老人們的意願,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這就需要常回家看看,多和老人溝通交流,讓他們感到親情的溫暖,這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

至於外國人,尤其是西方國家 ,由於社會制度與國情的差異,養老方式各有特點,他們與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養兒防老”這種觀念!


早春記憶


百善孝為先,對著呢!至於養兒為防老,不怎麼苟同!養兒是責任,防老不必苛求!年令大了,心態陽光點,身體就會少點病痛,少拖累子女,享受點天倫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