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我不想社交,怎麼了?

你害怕独处吗?

最近我看到一个宁静的采访,她坦白:

自己私下是个“宅女”。

不愿和外界有过多接触,饭局、聚会统统不想要。

只想在家中一个人待着,哪怕就是在角落里坐着都可以。

“就希望世界凝固在那。”

宁静:我不想社交,怎么了?

这句话让许多需要被迫社交的网友,留下赞同的评论:

“我也是这样。生活本来就很累了,不要没必要的社交和约会。”


宁静:我不想社交,怎么了?

宁静:我不想社交,怎么了?


回想宁静之前参加节目,和一群不熟悉的人同行旅游,就有过“不合”:

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到经典景点打卡的。

你们想去就去,但不要要求我也一起。

倒也不是不合群,而是比起小时候,

我们更知道什么样的环境会让自己感到舒适。

“喜欢就尽情享受,讨厌就一点不做。”

《重生》里有个案例,精英律师薛冬每天都会穿梭于各种社交场合。

与法官称兄道弟,每天接几十甚至上百个电话。

他把所有人都称为“朋友”。

即便是在婚礼上对自己大打出手的人,也不例外。

能在人群中混得如鱼得水,并不是因为他善于交际,而是他失去了独处的能力。

天黑之后的薛冬,只能去歌厅、舞厅、练歌房,甚至夜总会;

因为只要一个人待着,他就会被孤独感裹挟。

而他已经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孤独的”。

宁静:我不想社交,怎么了?


叔本华曾说:“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不给自己独处的机会,反而会越来越孤单。

熬夜的人,总会一遍遍地刷新朋友圈。

看着安静的聊天列表,也会偶尔在凌晨发一条,想看看会有多少人点赞。

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不得不再将动态删除。

才突然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想且有时间参与你的生活。

曾有人为孤独排等级:将“一个人吃饭”列在第二名。

然而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自己吃饭已经成为了一种享受。

公司的前台,是位非常热情的姑娘。

在一次交流会上,她却说自己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下班回家。

那意味着:她终于可以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煮一碗螺蛳粉,端到沙发前,边吃边追剧;

又或是点起香薰,准备一罐啤酒,边喝边看书。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闲暇时间不社交,仿佛已经成为人们之间的潜在约定。

不联系,不沟通,能减少很大一部分疲惫感。

你不需要接受对方突然抛来的坏情绪;

也不需要揣测对方的心思;

更不需要解释自己的行为。

成年后,为了守护自己的情绪边界,我们最需要学会的技能之一,就是“和自己玩”。

只有在碰到珍贵的人时,才愿意付出自己宝贵的时间。

我一直觉得,在《向往的生活》里,除了年纪还小的张子枫,黄磊是最不“善于人际”的一位。

面对不熟悉的嘉宾,他像个不愿面对亲戚的小孩。

宁愿直接“躲”进厨房,做一桌丰盛的菜;也不愿意假装热情地跟每个人打招呼。

宁静:我不想社交,怎么了?


可当提起昔日的好友,人到中年的他也会动容;还愿意为其不再唱歌,甚至从此改变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死了我就不唱了,我愿意胖一点再胖一点,然后在厨房里做饭。”

宁静:我不想社交,怎么了?


我其实特别理解黄磊:

有限的时间和心思,要花在值得的人身上。

对我爸而言,我妈既是妻子,更是知音。

我爸一直是个不爱凑热闹的人,除了发小,工作之余很少与人相处。

却在遇到我妈之后,他恨不得把一天中的所有事都告诉她。

如果说融入人群的我们,会消散身上的光芒;那独处时的我们,就是在储蓄力量。

“所有那些独处的时光,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既能忍受孤独,也能自成宇宙。

直到那一个人的出现,让你愿意花时间,散发魅力。

看到文章的你,可以用今天的“在看”许愿:

能够与你分享“私生活”的人,很快就会出现。

在这之前,请你尽情享受一个人最好的时光。


来源:慈怀读书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