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裹鉛華,歸隱於心

素裹铅华,归隐于心

林文举 田黄石 踏雪寻梅薄意章 58g

福建东南2019秋拍

人们常感慨于古人生活中的诗情画意,羡慕其寄情山水、吟诗作对的惬意,厌倦尘世了亦可归隐山间,与山林、野泉相伴,过起隐士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得以归隐几乎是我国几千年来文人文化的终极追求之一。

素裹铅华,归隐于心

田黄石 松下问童子薄意章 123g

福建东南2019秋拍

现在的人当然也曾尝试复刻,去终南山或是其他地方隐居,但却始终少了那么一丝气韵,或是心性不再淡然,也或是环境过于繁杂。

素裹铅华,归隐于心

欧宙翼 芙蓉石 酒中又过一年秋薄意方章

福建东南2019秋拍

素裹铅华,归隐于心,为的是无人打扰,向内寻求自我,体会东坡先生那种“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的闲适,而非为了沽名钓誉而做的“噱头”。

素裹铅华,归隐于心

郭卓怀 田黄石 牧童摆件 30g

福建东南2019秋拍

提起苏东坡,蒋勋先生曾经在文章中写过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酒,碰到一位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人把他打倒在地,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没想到,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却忽然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

素裹铅华,归隐于心

郭懋介 银包金旗降石 独钓寒江摆件

福建东南2019秋拍

对东坡先生来说,过去的他是大才子,天下的人都要认识他,他却不屑一顾,而当他落难之后,反而开始体悟到生命中的另一重力量和境界,不再是高高在上,俯瞰人间,也正是这个时候的他,才写出了最好的词。

素裹铅华,归隐于心

郭懋介 汶洋石 暮归薄意随形摆件

福建东南2019秋拍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除了林泉野径,闲逸生活的更高层次正是在那都市繁华中独善其身,寻找一份宁静。不离繁华而获山林之怡,大隐于市而有林泉之致。

素裹铅华,归隐于心

郭懋介 水洞高山石 山居即景薄意方章

福建东南2019秋拍

文人的归隐,或如陶公“采菊东篱下”,或如东坡先生“自喜渐不为人知”,在浑然天成的一方天地,追寻本心,怡然自得,这样的生活,你是否同样向往心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