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烈祖李昪:一個流落到寺廟的孤兒,逆襲成開國皇帝、仁義之君

一、出生神奇,幼年多难

李昪,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开国皇帝。

和历史上所有的开国皇帝诞生时都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一样,关于李昪的出生,也同样有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李昪家门前有颗梨树,这年,结了一个大如升斗的果子,其父母和邻居们都感到很稀奇,等果子成熟后,李昪的父母就把邻居们都招呼过来,想要与大家一起分食这个神奇的大梨子。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等梨子剖开之后,却见一条赤蛇盘在里面,众人大惊失色,纷纷逃避,而那条赤蛇也蜿蜒爬到李昪母亲的床榻之下,没过多长时间,李昪的母亲发现自己怀孕了,经十月怀胎,后来就生下李昪。

这个传说够神奇吧?

南唐烈祖李昪:一个流落到寺庙的孤儿,逆袭成开国皇帝、仁义之君

但不幸的是,等李昪刚刚六岁时,其父李荣就在战乱中去世了(也有说失踪了),他随母亲跟着伯父一起到了淮南。之后不久,母亲也不幸病逝了。伯父家贫,养活不了李昪,于是就将他送到濠州一所寺庙里勉强维生,就这样,孤儿李昪又成了浪迹寺庙的小和尚。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杨行密派人支援山东王师范,攻克濠州(今安徽凤阳)后,无意中看到李昪,见他长得聪明伶俐,很招人喜爱,于是就起了无比爱怜之心,很想将李昪收为养子,但亲生儿子们对此却极力反对。杨行密无奈,只好把他给了属将徐温,于是乎,身为小和尚的孤儿李昪就又做了徐温的养子,改名为徐知诰。

二、好品貌加好人缘,成年后威望大升

徐知诰长大后,身长七尺,方额隆准,不但相貌出众,而且喜好读书,善于骑射,胆略过人。

不仅如此,徐知诰为人还非常厚道,对养父养母非常恭敬孝顺,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侍奉徐温夫妻,因此很受徐温喜爱,而徐温的妻子正好也姓李,因为同姓的缘故,对徐知诰更是照顾有加。

有一次,徐知诰跟随徐温出行,当时徐温遇到了烦心事,情绪不太好,于是就因徐知诰犯了一个小过错而乱杖把徐知诰给赶走了,可等徐温回到家时,却见徐知诰远远地在门前拜迎自己。徐温于是就问道:"你怎么还在我家?"徐知诰不紧不慢地回复道:"作为人子,怎么能舍弃父母呢?父亲发怒驱赶自己,回到家中母亲身边,这本是当儿子的常情。"从此以后,徐温就更加喜爱徐知诰了。

因待人诚恳,徐知诰的人缘也非常好,威望高过徐温的其他儿子们。当初没能把徐知诰收为自己的养子的杨行密见了之后,对徐知诰既更为喜欢,心里又有些说不出的后悔,于是常常当着众人的面感叹称赞道:"徐知诰是个俊杰,众将的儿子中没人比得上他。"

南唐烈祖李昪:一个流落到寺庙的孤儿,逆袭成开国皇帝、仁义之君

杨行密去世后,徐温逐渐排除对手掌握了军政大权,拥立杨行密的次子杨隆演建立了吴国,后来又主持为杨行密的第四子杨溥谋划称帝,因而成为吴国的权臣。他让自己的长子徐知训驻守扬州,自己则坐镇润州(今江苏镇江),隔江控制朝中大权。

而徐知训却对徐知诰非常嫉恨,好几次想加害于他,但都因为徐知诰人缘好而化险为夷。

徐温让徐知诰做楼船军使,率领水军驻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后随军出征立下战功,被升为升州(今南京)刺史。当时江淮一带刚刚平定,各地的官员都是一些武将出身的人,他们全然不顾百姓疾苦,只知横征暴敛,搜刮钱财。而徐知诰则与众不同,他一上任就广施仁政,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而且徐知诰本人勤于政事,力求节俭,广交儒生。因而没过多久,徐知诰爱民的名声就传遍了吴国,威望也因此大升。

三、听人劝,才能吃饱饭;能力强,才有资格当皇上

养父徐温听说徐知诰的政绩后,就亲自前往查看,见徐知诰管辖的升州与过去相比已经迥然不同,不仅府库充实,而且城墙修得高大坚固,城内也治理得井井有条,完全是一派太平盛事的景象。

徐温看了之后不禁暗自赞叹,同时心里冒出新想法:他让徐知诰去治理本来由他坐镇的润州,而他自己则搬到了升州,并将升州升格为金陵府。

徐知诰一开始并不愿意到润州去,他向养父提出要去宣州(今安徽宣州),但说了好几次,徐温却都不应,徐知诰因此整天闷闷不乐。

南唐烈祖李昪:一个流落到寺庙的孤儿,逆袭成开国皇帝、仁义之君

徐知诰身边有个叫宋齐丘的谋士,见徐知诰如此苦闷,便规劝道:“徐知训傲慢而又昏庸,难成大事,而且他又对老臣旧将横加侮辱,将来必定会出事,而且时间不会太长,您若去了宣州,因路途遥远,有事时无法及时应付,而润州离扬州只有一水之隔,用不了一个晚上就可以安定大事,好处可是大多了!您千万不能舍弃这个地方,到宣州那里枉度岁月啊!”

听了宋齐丘的话之后,徐知诰如梦方醒,于是马上出发到润州上任去了。

宋齐丘的预测果然非常准确,没过多久,徐知训就真的出事了。他因对属下极度欺凌,惹怒了大将朱瑾,于是朱瑾就设计杀死了徐知训。扬州顿时大乱,徐知诰隔着长江见对岸火光闪烁,马上召集部下渡江而过,很快就平定了朱瑾的叛乱。

徐温得知扬州出事后,也急忙领兵前来,见徐知诰已经平息了叛乱,稳定了局势,大为欣慰,夸徐知诰说道:“这次幸亏有你在润州,离得近,否则我家大势已去。在你们兄弟当中,你是功劳最大的!”然后,徐温便让徐知诰代替徐知训治理扬州。

南唐烈祖李昪:一个流落到寺庙的孤儿,逆袭成开国皇帝、仁义之君

徐知诰执政后,马上废除了当初徐知训时期的一些严酷刑法,免除一些不合理的税收,严令禁止买卖奴婢,及时救济困难百姓,鼓励百姓积极生产,就连百姓家里有了婚丧嫁娶之事,徐知诰也遍施恩惠。

徐知诰不仅善待吏民,广行仁政,而且还广泛收拢、重用有才干的文人。为此他专门建造了一个延宾亭来接待四方的有识之士。于是像骆知祥、宋齐丘等人,纷纷投入他的麾下,成了他的心腹谋士。

徐知诰关心民间疾苦,并非只是做做样子,而是身体力行。有一次,徐知诰在盛夏酷暑时外出,不用伞也不拿扇子,随从们看他热得直流汗,便要撑开伞盖,徐知诰婉言拒绝说:“士卒都暴露在骄阳下,我怎么能用这东西呢?”徐知诰凭着爱民如子的作为,很快就赢得了当地百姓和将士的深深爱戴,虽然当时掌握大权的是徐温,但大部分的民心已经倾向于徐知诰。

顺义七年(927年),徐温病死在金陵,徐知诰听闻消息后马上行动起来,他一方面以最快的速度将金陵接管过来,另一方面派兵阻止徐温亲生儿子徐知询来继承徐温之位。

凭借一番猛操作,徐知诰最终代替了徐温的权臣职位,同年十一月初三日,逼迫杨溥称帝,改元乾贞。而徐知诰自己则牢牢掌握朝中实权,先后被封为太尉兼侍中,中书令,东海王。他也效仿原来徐温的做法,自己坐镇金陵,让儿子徐景通驻守扬州。

南唐烈祖李昪:一个流落到寺庙的孤儿,逆袭成开国皇帝、仁义之君

然而,徐知诰的愿望却比他的养父徐温要大得多了,他不想总当第一大臣,他想的是皇位。但他又不好明说,于是乎,在一次照镜子时,徐知诰对身边的心腹周宗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我的功业已经完成了,可是我也老了。唉,这该怎么办呢?”

周宗早就看出了徐知诰的心思,听了徐知诰的一番话之后,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周宗就联合其他人一起活动起来。大家轮流劝徐知诰继位称帝。

不仅如此,江南很快就有一句民谣盛传开来:“东海鲤鱼飞上天”,于是天下纷纷传言,“东海”不就是指东海王徐知诰吗?“鲤鱼”不就是指徐知诰原来的姓氏“李”吗?“飞上天”不就是神灵启示李昪该当皇帝吗?

经过如此这般的渲染铺垫和舆论操作之后,徐知诰称帝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了。最后,徐知诰在假意推辞谦让了一番之后,终于答应了众人劝其登基的请求。

天祚三年(937年),杨溥被迫让位,徐知诰正式称帝,建国号大齐,以金陵为都城。称帝建国后,徐知诰觉得自己不能再姓徐了,就在两年之后恢复了李姓,改名为李昪,自称为唐宪宗李恪的四世孙,所以他又将国号改为唐,为与唐朝和后唐区别,史称为南唐。

南唐烈祖李昪:一个流落到寺庙的孤儿,逆袭成开国皇帝、仁义之君

四、被嘲讽为“田舍翁”的杰出皇帝

李昪登基后,并不像其他皇帝那样骄奢淫逸,而是继续施仁政,尽量为百姓谋福利。

因为李昪非常清楚,和中原的势力比较起来,本国力量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于是在称帝之后,李昪就制定了保境安民的治国总方针,并且把它作为一个根本的国策长期奉行,以确保政权的长期稳定,让百姓长久地享受太平。

对当时并立的其他政权,李昪尽力与之和好。有一次,因为江淮连年丰收,群臣都要求趁北方混乱之机北伐,恢复唐朝原来的疆土。李昪说:“我从小在军旅中长大,经常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严重危害,能使百姓安定,我也就放心了,其他还要奢求什么?”

对于东边的吴越国,李昪尽力与之修好关系,把俘虏的吴越将士全部归还,而吴越也以桃报李,将俘虏的吴国的将士礼送回来,两方面的关系由此发生了根本转折。还有一年,吴越国发生了特大的火灾,宫室和府库都被烧得异常惨重,兵器铠甲几乎被烧尽了。这时,大臣们又提出趁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发兵,一举灭掉吴越。李昪不但没有答应,反而派人到吴越去慰问,此后又送去大量物资救济,从此两国尽消恩怨,长期地友好相处起来。

南唐烈祖李昪:一个流落到寺庙的孤儿,逆袭成开国皇帝、仁义之君

因李昪不喜欢用兵,于是遭到了以冯延巳为代表的朝中“鹰派”大臣的讥讽,冯延巳曾嘲笑李昪说:“田舍翁怎么能成大事呢!”但李昪听了之后也不生气,一心坚实自己的领地,不去做扩充领土的打算。

有一次,和大臣讨论政事时,李昪终于透露了他实施保境安民方针的深层原因,当时宋齐丘和冯延巳都说应当出兵吞并楚、吴越和闽国,李昪说道:“吴越的钱氏父子总是奉事中原政权,发兵攻打,弄不好要招来中原军队。闽国地方山险而地贫瘠,即使发兵攻打也要半年以上才能结束战争。就是占领了恐怕也是得到的少损失的大,而且当地人好作乱不好治理……总之,就像孟子说的那样,燕人取齐,恐怕惊动四邻。就算是得到了尺寸之地却得到了天下皆知的恶名,我不想落这么个结果。”

李昪非常注重节俭,称帝之后,依然穿着草编的鞋子,洗脸用具也是铁制品,没有什么金盆银盆。暑热天气时就睡在用青葛布做的帷帐里面,左右听候使唤的只有一些身穿粗布衣、又老又丑的宫人。

李昪还非常勤于政事,有时日夜连续地批阅奏章,极少去做设宴奏乐之类的享乐之事。但对于为国牺牲的人,李昪却毫不吝啬。

李昪还派使者到各地去调查记录各户农田的肥瘠,然后分出等级纳税,百姓纷纷称其公允。从此江淮一带调兵和摊派赋役时就以土地的肥瘠为标准,从而杜绝了官吏的层层盘剥,从根本上减轻了百姓负担。

因李昪治理有方,南唐最终成为十国中经济文化最先进的地区,李昪也因对江淮一带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成为十国当中最杰出的皇帝。(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