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放水”!財富保衛戰已然打響

CFIC导读

◆ 财富保卫战已经开始,可是我们手里又有哪些工具?

过去一个多月来,印钞机的轰鸣声在全世界响起。

活期0.3%、定期一年1.75%的存款利率、余额宝接近2%的收益,让大多数国人的理财紧迫感陡增。

财富保卫战已经开始,可是我们手里又有哪些工具?

能否“现金”为王?

3月份以来,随着疫情肆虐,主要经济体先后推出了史无前例的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美联储一步到位的“零利率”似乎推倒了多米诺骨牌。

3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这份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加强失业保障、企业信贷支持及向地方政府提供医疗资源支持。数据显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超过5.8万亿美元,较3月初增长37%。

与此同时,欧洲、日本央行也相继扩大购债规模。日本政府3月28日宣布,将推出规模空前的经济刺激计划,其规模将超过2008年危机应对政策。

中国3月以来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也在十分明显。最新数据显示,3月社融增超5万亿,M2增速达10.1%。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约有30个国家和地区央行实施降息,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央行降息两次。

全球货币池子的阀门似乎一夜之间都开到了最大。甚至有观点认为,已经不能用“大水漫灌”来形容,代替这个词汇的应该是“洪水滔天”。

财富保卫战,似乎已经迫不及待。

俗语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此次疫情期间,黄金不如现金,美元指数飙升佐证了这一点。

“我认为不计息的现金并不是最安全的资产。”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奥这么认为。他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政府正在大量超发货币,相信越来越多的债券持有人正在接受负的实际和名义利率,那么他们所持有的债务资产是否是良好的财富储备?

池子里的水越来越多,那些仍然“现金为王”的投资者是否已经感觉到口袋已经开始“干瘪”?达利奥也强调,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持有美元(或者任何货币)都将是输家。

对于“是否还要投资黄金”这个问题,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王汉锋12日晚在“新华社快看财经直播间”中表示,全球央行“放水”背景下,黄金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能够起到降低整个组合收益波动的作用。但是,对资产增值有较大预期的投资者而言,新经济领域的龙头优质股票收益不会差于黄金。

敢不敢买房?

一说到财富保卫战,总是会有人想到房地产。虽然“房住不炒”是政策主基调,但是,总有很多投资者觉得房地产投资来得踏实。

对于这个问题,瑞信亚太区私人银行副主席、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陶冬的看法是,“房地产是一个投资组合中的标配”。

他解释说,“在可投资资产中,即你住的房子和需要的现金以外的资产中,房地产起码应该占到20%的比重,需要高配的话还可以达到30%。”不过,他也强调,房地产流动性较差,这个因素需要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陶冬所说的投资房地产并不是指赶紧在国内买房。他指出,就投资房地产来说,中期的投资机会是在欧洲大陆。由于涉及到税收方面的限制,在欧洲应该买写字楼而非住宅。

对于国内房地产投资来说,多数观点也认为需要谨慎。王汉锋认为,中国房地产已经过了快速发展时期,未来投资性购房的比例或有所下降,因此,应该谨慎看待投资性购房。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也十分认同王汉锋的观点,他认为,未来房价会趋于稳定,投资性价比很低,买房致富的时代结束了。

过去二十年,投资者几乎不需要思考,把所有的钱都押在买房上,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以后没这种好事了。”他强调,“逻辑很简单,需求变少了,供给变多了。”

股市可以抄底了吗?

专家建议在国内投资最好谨慎购房,多数投资者又开始想着抄底股市了。在很多论坛上,也开始有一些“专家”叫嚣着要带诸多“韭菜们”一起抄底好资产。

对于是否可以抄底,陶冬也有自己的观点。

“虽然无法预言短期市场是升还是跌,”但他认为,6个月内或者更快的时期内,风险资产必有大反弹。因此,“6个月内买入是明智的。现在是建立硬核资产十年一遇的窗口期。”

专家们的看法似乎是相同的。管清友也表示,目前可投的资产除了股票和债券市场,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

他认为,将会出现一场从房地产和高收益理财转向股票和债券市场等标准化金融资产的财富大挪移。

银华基金董事总经理、主动股票投委会副主任李晓星12日晚在“新华社快看财经直播间”中也表示,疫情导致较多公司短期收入受到很大影响,经营杠杆高的公司出现还不上钱而破产的风险。当前全球货币宽松政策很大程度可降低企业短期破产风险,等待疫情平息后,对全球经济恢复非常有利。

陶冬甚至强调,这是建立硬核资产十年一遇的窗口期。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信息披露,在4月3日减持达美航空、西南航空仅一周后,4月9日“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又减持了86.91万股纽约梅隆银行。

虽然“股神”已经两次“割肉”,但是,国内的很多专家仍然非常看好目前投资机会。

在直播中,李晓星表示,相比现金更看好权益类资产。他认为,当前优质上市公司的股权越来越稀缺,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就是绝对收益。“当前已有很多优质公司估值已经合理甚至偏低,从长期维度看,值得投资,将带来不错的回报。”李晓星强调。

对于未来有哪些板块比较适合投资,李晓星也进行了详细介绍。在他看来,未来很看好的细分领域是消费和科技板块: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最大的消费品市场一定会诞生很多伟大的消费品公司,消费品在其组合中也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近期因疫情影响,部分标的的估值已回到合理甚至偏低的位置。

而对于科技板块,由于我国拥有全球最多的优质工程师,有最大的工程师红利,所以在全球供应链分配时,我国的科技公司竞争力非常强。近期市场担心海外需求,很多科技股的跌幅较大,目前点位也看好科技股。

王汉锋表示,从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看,中国自3G时代开始参与,4G时代就已经可以陪跑,5G时代中国有望领跑全球。王汉锋认为,中国的5G的网络建设目前应该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用户数量应该也是全球最多的。"

本文来源:中国财富帮

作者:雨天

全球“大放水”!财富保卫战已然打响

危机面前,中国经济如何稳住?

全球“大放水”!财富保卫战已然打响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的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订单,加紧生产一批发往海外的电梯部件。张 斌摄(人民图片)

航线减少、信用收缩、商贸放缓、需求下滑……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骤然陷入重压与困境。身处国际产业链的每一家企业,都面临着陡然升高的变数和风险。当此之时,一个“稳”字尤显金贵。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危机面前,中国在奋力稳住!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中国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打出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助力国际货运逆势而上,为稳定和畅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发挥着重要作用。

千方百计,企业全力保订单

地处中原的郑州,如今已是中国空铁联运的开放枢纽。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世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杰创立的世界葡萄酒贸易中心内,摆满来自法国、美国、南非、阿根廷等10多个国家的500多种优质原装进口葡萄酒。

接受采访时,王红杰正在仓库忙着清点近期从国外运来的新酒。他介绍,进口酒类通常以货柜为单位进行计算,每条货柜包含约2700箱、近1.7万瓶酒。前些天,他最担心的就是国内需求跟不上、国外货源过不来。最近,眼看国内本土防疫形势好转、国外积极借鉴中国抗疫经验,王红杰重新把2020年销售预期调高至150—200条货柜。

“我对外贸前景是有信心的。一方面,地方政府组织了银企对接会,协调银行对中小企业‘输血’;另一方面,公司也主动顺应大势,通过增加对澳大利亚、智利等国酒类的进口采购来弥补欧洲货源供给不足。”王红杰表示,尽管线下餐厅、商场的订单明显回落,但抖音、快手等网上直播带货的订单激增。

在福建,从事渔业养殖及进出口业务的陈永坚同样为抵御疫情冲击在奔忙。

“我一定要感谢海关!”谈到近况,陈永坚把这句话强调了好几遍。原来,他创办的厦门永坚行贸易有限公司近年快速发展,生意稳步做大,已从最初的渔业进口,拓展到赴印尼承包水域进行养殖,业务涵盖进口、出口、转口等多种贸易形态。

海产品生意贵在“鲜”。受疫情影响,不少国际航班取消,陈永坚准备出口到新加坡的鱼类只能走海运,无形中拉长了物流时间,哪个环节多耽误一下就会影响品质和口感。幸运的是,针对外贸企业遇到的难题,厦门海关及时采取降低查验比例、提前报关理货等灵活有效的便利化措施,既与国际通关出口规则进一步接轨,也使外贸企业在特殊时期获得了实打实的政策红利。

“困难只是暂时的,疫情总会过去,我们肯定能突出重围!”陈永坚说。

身处逆境,能屈能伸,生意照做,危中寻机……众多外贸企业千方百计保订单、保供应,以自身行动诠释着中国经济的强韧。

泰国暹罗智库主席洪风认为,伴随中国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中国大批制造业将提高产量,以满足进口和出口需求,这些都让中国经济在面临难关时仍能保持活力。

多管齐下,把外贸基本盘稳住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面对突发疫情,中国能否尽快稳住贸易供应链、产业链,全力推动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直接关系到世界贸易的走向。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目前全国超过76%的外贸重点企业产能恢复70%以上。同时,3月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分别较上月回升17.7和16.5个百分点。

稳,来自政策的温暖。

商务部介绍,帮企业在海外拿订单、稳订单是目前外贸政策的重点。为此,对全国40多万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订单情况进行摸查,精准扶持,其中对中小微企业格外照顾。福建省自今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免收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降低20%;江西省围绕外贸企业遇到的难点堵点,在支持员工返岗、市场开拓、信保融资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措施;浙江积极推进“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系统迭代升级,为上线的外贸企业提供信保投保、在线退税、融资服务等全链条功能支持;重庆针对加工贸易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建立用工台账及日调度制度,通过“门对门”“点对点”方式确保外贸企业用工需求;辽宁主动帮助外贸企业用足用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零售出口“无票免税”等政策,统筹整合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资源,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

商务部部长钟山指出,尽管受疫情冲击,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提供了强大动力。

稳,来自金融的护航。

疫情暴发后,不少外贸企业面临两大压力:一方面,出口受阻、收入减少,导致偿债能力下降、现金流吃紧;另一方面,企业复工复产后,资金周转不顺畅。这时候,金融机构站了出来。

“收汇有保障,复工有资金,企业有盼头!”这几天,在四川宜宾,许多外向型企业负责人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为了帮企业排忧解困,中国信保与建设银行“强强联合”,针对外贸龙头企业推出“白名单”专项融资服务,有力释放企业授信空间,贸易融资成本大幅降低。

稳,更来自企业的自强。

4月9日,长城汽车公布了一组亮眼的数据:今年3月,长城汽车销量达6.04万辆;一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量15.03万辆;新能源及高效燃油动力产品销量占比近七成。其中,海外销售的反弹贡献功不可没。

这家公司外销为何能稳住阵脚?原来,面对疫情,长城汽车采取“了解—统筹—协同”的工作流程,在复工复产中通过快速响应机制,一边全面了解外购零部件企业状况,梳理配套供应商名单以做备案,一边加大采购量与库存,通过多省联动、跨国协作等方式保证零部件的有效供应。“我们确立‘长期利益共同体’,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主动展开营销变革,确保终端市场稳定向好。”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说。

“我相信,疫情过后,中国经济社会将很快恢复生机,国家治理能力会不断提高。世界需要一个充满能量的中国。”哥伦比亚公共卫生协会主席迪奥内·克鲁斯说。

积极合作,为全球经济注入信心

中国市场、中国行动,为全球经济带来希望之光。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是商品和要素在全世界范围流动并进行优化配置。对于疫情中受挫的世界市场,旺盛需求是重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把钥匙。

3月16日,京东集团与全球最大的奇异果品牌新西兰佳沛通过线上“云签约”,达成超过120万箱的佳沛奇异果年度销售协议。数日后,佳沛奇异果在京东生鲜、七鲜超市、七鲜生活等全渠道首发预约。短短3天内,就有200万颗奇异果被预约购买,这相当于8万平方米奇异果园全年的产量!

京东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京东平台上很多数据反映出中国市场回暖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积极作用。平均每分钟卖出58件进口保健产品,平均每天销售逾1.2万罐进口奶粉,爱普生家用投影仪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4%,澳洲雪花牛肉、厄瓜多尔白虾、泰国椰青销量屡创新高……这是多么惊人的购买力!

疫情给全球产业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如何最大程度确保产业不脱钩、合作不断线,从而助推世界经济复苏?

4月的北京,柳绿莺啼。不过,美国德汇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刘思锐却无暇欣赏这般美景,他的国际律师团队都在通宵达旦加班加点。疫情导致外贸企业涉及法律问题的业务需求急增,刘思锐团队每天通过“赶订单”,来帮更多企业“保订单”。

“比如,疫情使海外客户无法按时支付国内企业货款并取消大量订单,影响企业货款回收。这时,我们充分研究买卖合同及相关法律文件,帮助产业链上的双方妥善应对疫情冲击。”刘思锐告诉记者,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许多中国企业善于化危为机、稳定合作关系,特别是深圳、苏州、重庆等地的外向型高端制造企业订单不降反升,这增强了自己对未来全球经济的信心。

这份信心,来之不易。

疫情肆虐,中国立足“共赢”,不仅自身经济积极复元,也伸出援手,向世界“出口”信心。

经贸受阻,中国力倡降关税、减壁垒,与贸易伙伴共促国际间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通畅。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研究员阿图罗·奥罗佩萨·加西亚认为,中国果断有力统筹疫情防控的同时,也以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我相信中国将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作出更多贡献”。

经济全球化大潮奔涌,疫情终将是一时之困。从大集团到小公司,从沿海城市到中西部地区,中国外贸企业逆水行舟,坚韧不拔,努力转危为机,订单回来了,生产恢复了,渠道打开了,外向型合作逐渐稳固了。

坚持住,希望就在,明天会更好!

本文来源:中国财经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题《保订单,力稳全球产业链!(看!中国经济奋力突围④》

记者:王俊岭

来势汹汹的疫情,会“压垮”全球化吗?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大流行,把原本就存在激烈争论的全球化问题推上风口浪尖。有人甚至提出疫情是压垮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世界向何处去不仅是时代的问题,更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选择。

全球化思潮三大流变

其一,反全球化思潮。反全球化思潮是伴随着西方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而崛起的,是反对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化进行新的全球性掠夺的思潮流变和社会运动。这一思潮直指新自由主义的极端自由市场准则,针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成为当代全球化强势力量和话语体系的有效性。“全球化越深入,所获利润也越丰厚”,部分西方大国和跨国集团通过金融资本对世界经济操控,使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反全球化思潮提出“人民重于利润”的口号,“关注全球化中的南方”和不平等分配中的弱势群体,寻找全球化进程的替代方案。

其二,逆全球化思潮。指发达国家通过“一种全球化战略撤退”,继续主导全球化控制权以及话语权的思潮与国家策略。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推动的全球化,通过彻底私有化和全面市场化,推动金融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扩张。然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继续崛起,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改变了以往发达经济体与不发达经济体两极分化格局。个别发达国家企图通过改变规则,制裁别国,通过贸易战、退群、军事威胁等方式保持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以对全球利益进行再分配。

其三,全球化思潮。一方面,沿着历史纵向发展,回答什么是全球化的问题。全球化发端于西方,西方全球化思潮围绕着“西方中心论”与“反西方中心论”,“国家中心论”与“反国家中心论”展开内部交锋。主张传统全球化理论的学者坚持,全球化就是西方化,全球化就是“趋同”或“同质化”,西方国家理应成为全球化的“主角”,否定非西方国家选择符合本国国情、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主张整体性和相互依存全球化的学者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沃勒斯坦在1974年出版的《现代世界体系》中,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产生分化和不平衡发展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历史发展方向将是社会主义的全球化。

全球“大放水”!财富保卫战已然打响

3月25日,中国第三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在出征前合影 魏培全/摄

另一方面,沿着横向的全球性难题,针对全球性危机,回答以怎样的全球治理来解决问题。以罗马俱乐部对全球发展困境研究为发轫,从经济增长带来的增长极限,到工业化带来的生态问题,世界性危机有着内在的持久趋势,单纯依靠技术并不能克服危机,主张以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化。

全球化进程面临三大主要矛盾

21世纪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传统全球化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全球面临贫富差距加大的矛盾。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同时,世界分配的不公平加剧了贫富矛盾,在全球范围内既表现为富国与穷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矛盾,亦表现为每个国家内部富人与穷人的社会矛盾。由此引发世界性民粹主义思潮席卷西方国家,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

全球面临南北发展转向的矛盾。二战后发达国家GDP曾占全球70%左右,在国际机构、国际秩序、国际规则方面占主导地位并维护本国利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基本没有发言权。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极大地改变着南北关系,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持续快速发展,在各种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不断提升,迄今GDP总量占到全球60%,发达国家则下降到40%。

新旧全球治理规制的矛盾。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治理新架构的重要“撬动性”因素,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同步增强,一些西方国家感觉在话语权、主导权、规则制定权等方面受到挑战。

面对这些主要矛盾,主张全球化的声音在各种思潮流变中占主流。争议的焦点是,要什么样的全球化,以及怎样进行全球治理。

全球化或将迎来拐点: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大放水”!财富保卫战已然打响

3月25日,在日本东京中央区,一间写字楼内原本显示东京奥运会倒计时的电子屏被贴上了“调整中”,下方奥运会的原定举办日期也被遮挡了起来。

正当世界面临各种主要矛盾交织,重大历史性节点事件频发,全球化进入方向性选择的关键时刻,全球疫情传播造成一些国家经济与生活出现停摆,再次敲响了全球发展的警钟。全球化,在不确定性中的发展问题是确定的。人类生存之战的大考面前,收入分配不平等和发展空间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是全球治理的核心问题。

从传统全球化主导国家来看,逆全球化趋势会加速,即加速调整其全球化战略。一些国家的抗疫方式,已经凸显其危机政策的参差不齐,各扫门前雪。后疫情时代,欧洲社会内部矛盾或加剧逆全球化政策选择。而特朗普若连任总统,以政治任期为治理模式的美国可能加大“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和各类保护主义,利用美元霸权加速全球性资本回流、产业回流,加剧全球动荡与分化。

从新型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等国家主张的新型全球化以及新型全球治理越来越得到认同。通过大危机的考验,新型全球化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新型全球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改变全球发展不均衡、不公正、不合理的状态,构建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廉洁、安全的世界。在这次全球疫情防控中,中国模式展现出巨大制度优势,回答了到底哪种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更能够应对全球化发展中的大考。

从现实的路径看,未来趋势将从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化,向人本逻辑主导的全球化转向。疫情再次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起来,全球已经有201个国家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共同携手抗疫刻不容缓。从公共卫生安全全球合作入手,中国政府正在引领和推进公开、透明的全球化合作。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治理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的新型全球化治理,为扭转全球困局做出了中国贡献。

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彰显了中国效率。以大国责任担当对疫情信息公开,对发生疫情的国家进行支援,在被个别国家污名化中仍然为建立更加健康、安全和公平的世界秩序而积极努力,提高了中国在引领全球问题解决上的站位。中国针对疫情的全球多点暴发,提出了不分国籍、不分种族、生命第一的新型安全观和全球化治理之道。

疫情的解决必须相互依赖,人类共同面对危机是必然选择,继续全球化亦是必然之路。

本文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4期 ,原标题《全球化拐点》

作者:韩海涛(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微信编辑:张穗

全球“大放水”!财富保卫战已然打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