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人際關係的本質:親密關係,是通往靈魂深處的橋樑(上)。

文/细雨沁芳菲(原创)


之前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一位在医院工作的女性朋友小林(化名)。开始由于结识时间较短,没有特别深入的接触,但言语之间却可以感受到明显的焦虑。

后来在一个休息日里,她突然联系我,哭的泣不成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时,她强迫自己冷静了几秒后告诉我:

“我们吵架了,他走了。本来科室安排他去省城进修,他还在犹豫这次还是下次去,结果我们吵了一架,他立马摔门就走了,就因为我翻他手机了。”

这样的生活场景像演示了久居婚姻“围城”的大多数人,那么面对如此的场景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掌握人际关系的本质: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上)。

克里斯多福·孟(加拿大)老师在其著作《亲密关系》中写道: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我们在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这也就是“灵魂关系”。


小林和老公是当初医学院里人人羡慕的,从校园到婚纱的爱情。她说:和老公结婚10年了,怎么都想不明白当初那么浪漫体贴的老公,怎么会变成如今这样脾气火爆、蛮不讲理的人。。。。。。


掌握人际关系的本质: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上)。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几乎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这么说也许还不够贴切,许多人终其一生,花费大量精力在寻觅伴侣冒险旅途中不断寻找、失去或离开某个人,如此反复循环,直到觅得理想的伴侣或至死方休。也有很多人有幸一开始就觅得良人,最终却也难逃生活琐事的洗礼,最后将爱情磨灭在了柴米油盐之中。


掌握人际关系的本质: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上)。


  • 爱情的真相:世间其实不存在“梦中情人,灵魂伴侣”。

其实爱情的真相是,世间原本不存在所谓的“梦中情人、灵魂伴侣”,有的只是我们对成长过程中心理层面对过往感受过、向往的亲密关系的各种沉淀和积累。从而在成长后逐渐在心中描绘出这类“梦中情人、灵魂伴侣”的“模样”,并付诸苦苦的追寻。

比如大多数人经常描述的:想找一个像妈妈那样恬静温柔的女子;渴望电视剧《安家》徐姑姑那样细致体贴的男友;渴望父亲那样热情、勇敢有担当的伴侣;渴望父亲那样风趣幽默的对象。。。。。。


掌握人际关系的本质: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上)。


纵观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在被动的接受亲密关系(抚养人)、生活环境的塑造。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在其经典之作《自卑与超越》中写道:母亲是孩子来到世界上接触的第一人,同时也是亲密关系中影响孩子最深远的抚养人。母亲本身的生活技能以及婚姻生活状态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和未来融入社会的技能。

当然,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是由先天遗传基因、后天生活环境、自身主动选择等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我们既不要做唯生物基因论者,也并不是要做唯环境论者,而是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同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对最优解。

我们生而为人的基本认知源自于生命最初的那几年,母亲早年的养育方式塑造了我们的潜意识。精于生活技能的母亲,能使孩子们感受更多的幸福。比如会做饭的母亲,往往孩子们偏食挑食的概率更低,因为花样繁多的选择丰富了孩子们味蕾也丰富了孩子对于事物的认知。


掌握人际关系的本质: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上)。


因此,我们思想和认知、喜好就伴随着成长被父母的喜好和思想直接间接的塑造着。

性格热情、细致的母亲让我们找到了强烈的存在感。而不善生活技能甚至性格冷漠、忽视孩子情感的母亲,则会造就敏感、多疑的孩子,因为长期缺乏母亲的正向情绪反馈,孩子们会强烈的缺乏安全感。从而造就了这些孩子成年后“矫枉过正”的过度“心理补偿”行为模式。

从而造就了感情中各种“近似疯狂”的被宠爱、被呵护、被在意,其实j很多时候不是伴侣给予的少,而是我们要的太多的同时,还忽视了对方的情感需求。这种只懂索取不知给予的情感心理,才是酿造情感冲突最根本的原因。


掌握人际关系的本质: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上)。


  • 为何疯狂热恋的伴侣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

在《亲密关系》一书中我深刻的领悟到,虽然人的阅历不同,情感表达能力不同,但相同的是人的感情都要经历几个不同的时期。在这些不同的时期双方当事人都会经历不同的情感体验。它们分别是:月晕现象、幻灭、内省、启示、最终收获新的起点。

月晕现象,是指男女初识之初双方“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主观感受。套用现在网络热词来表示,就是双方当事人都在对方面前开了数层“美颜、滤镜”功能的阶段。男女相识之初,或是因为“新鲜感”或是符合自己“梦中情人、灵魂伴侣”的模样,而对彼此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再加之彼此现实生活中物理空间上的距离感、由于陌生而产生难以掌控彼此的感受,更促进了多巴胺的旺盛分泌导致了强烈的“月晕效应”。


掌握人际关系的本质: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上)。

小林的“校园爱情”之所以让人羡慕不已,正是因为当初身处“象牙塔”的彼此,因不食人间烟火的求学时光加重了爱情初期的“月晕效应”,让当事人倍感自己的爱情“美轮美奂”。走出校园之后,小林在医院的辅助科室工作相对清闲一些,所以生活里主要陪伴孩子。而她老公是在医院的消化内科,各种事务特别繁杂。工作之余,老公还想继续进修深造,好在未来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伴随婚姻镜头的距离不断被拉近,一方面彼此心中新鲜感在不断流失,另一方面不仅要面对他们因为生活中心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成长不同步,还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现实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于是发生了开头的一幕,即步入情感的“幻灭”期。


掌握人际关系的本质: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上)。

伴侣不是我们的“精神父母”,也无法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


  • 世间没有可以拯救你人生的“灵魂伴侣”。

小林说:以前他什么事都让着我,从不做让我伤心难过的事。工作努力上进,不忙的时候也会主动陪伴孩子。因为女儿还小才两周,所以平时我们都上班时,就把孩子放到公婆那里。婆婆是个特别强势的人,只要她不点头的事儿,就谁都不能做。之前因为孩子的事儿意见不同,我们争论了几句但是没有吵架。(他们分开住,两个小区很近)回到家我就嘟囔了几句,说她妈不该管我们的事儿,他就冲我发脾气,我都不知道为啥。。。。。。

老公弟兄两个,他哥是个特别外向的人,公婆也对他特别宠,自己做医药公司混的风生水起。老公性格相对内向一些,但也不是特别不爱说话。他爸妈打小对他不是特别好,经常袒护他哥,所以他脾气特别急特别敏感。有次我说再奋斗几年咱们再换个大房子吧,闺女慢慢大了也需要有自己的小房间。他居然跟我说他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的,说他已经觉得很累了,如果觉得他不能满足她的要求,那就爱跟谁就跟谁走吧!

以前我特别信任他,但好几次我们吵架后他摔门就走,还有一晚没回来还总捧着手机。打那之后我就有不敢相信他了,他也不让我碰他的手机了,还把手机密码都换了,我心里更乱了。。。。。。原本感觉自己的生活就像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那样美好,如今老公的各种“反常”操作让我痛苦不已。


掌握人际关系的本质: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上)。

世间没有可以拯救我们人生的“灵魂伴侣”。小林这是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寄托在老公身上了。不仅要求老公情感上时时满足自己的要求,物质上也对老公给予了厚望。当然,人生肯定需要有所追求,但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忽视自身的条件限制,来对生活做出过高的期待和要求,尤其是将自身的意志强加于伴侣身上。

伴侣在给予我们爱与呵护的同时,他们也是渴望爱与呵护的“大孩子”。每个人都渴望爱,渴望被呵护,尤其是那些从小就被父母“苛待”过的孩子。都说女子不易,岂知男人更不易。女人受了委屈还可以哭、可以闹、可以找人倾诉。

而男人从小被灌输的“强者”思维,要求他们永远不能做哭天抹泪的“弱者”。要有责任有担当,疼了忍着,摔的再重也要咬紧牙关爬起来。相比女人男人承担着更多更重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却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这直接导致了男人很多时候刚强有余,韧性不足的性格特点。


掌握人际关系的本质: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上)。


  • 你的幸福就藏在自己手中

在获取伴侣爱与呵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的给予对方爱与呵护。人类寻找伴侣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弥补童年时期“父爱母爱”的缺失和不足,从而获得一位无条件爱我我们的“精神父母”。事实上,不存在可以完全我们理想条件的“精神父母”,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灵魂伴侣。

事实上,“灵魂伴侣”只是那个与我们内心的需求,有着极高相似度的属性特征而已。而这些相似度往往是一类人,而不会只是一个人。但婚姻的本质具有唯一性,所以我们可能会不停的爱上同一类人,最终步入婚姻的却只能是一个人。


掌握人际关系的本质: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上)。


我很认同哲学作家周国平先生的观点:婚姻之所以如此困难的原因在于,如何在同一个异性身上,同时将性、爱情和婚姻三个不同层面的东西统一起来。

性是肉体生活,遵循快乐原则。

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

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

所以幸福的开关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只有不断的自省,向内探寻真实的自我,才能找出焦虑、痛苦的根源。幸福从来不是他人给予的,我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相信自己,将伴侣和自己视为两个完整的个体,并勇敢的追寻自我找到与伴侣的真实契合点,是收获幸福亲密关系的最佳良方。


#头条情感##情感事务所##婚姻##家庭幸福#

————————————

@细雨沁芳菲


【我是细雨沁芳菲,资深婚姻家庭、情感观察员,关注我一起收获更多幸福人生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