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沃野田疇染新綠

全南:沃野田畴染新绿

客家新闻网 特约记者黄扬扬

田畴染新绿,春耕正当时。

暖春四月,走进全南,广袤的农田沃野,驱散疫情的阴霾,早稻春耕播种有序铺开,整地、下种、育秧,随处可见忙碌的场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写满大地。

全南:沃野田畴染新绿

村民使用机械化设备翻耕稻田栽插早稻。尹其奇 摄

政策支持护春耕

雨后的南迳镇罗田村,空气清新,一大片翻耕过的空旷田地远远延伸到山脚下,几台播种机正有序抛种入田。“今年我打算种植1000亩早稻,采用直播,省时又高效。”望着如拼图般整齐排列的农田,该镇种粮大户朱揭旺笑着说,“早稻有补贴,种田有底气!”

同样在今年选择种植早稻的还有该县陂头镇竹芫村的村民邱银生,除承包50亩地之外,他还将之前十余亩的西瓜地也改为水稻田。和朱揭旺一样,两人的底气都来源于全南近期出台的系列惠农举措。为应对疫情影响等,该县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早稻生产的支持力度,制止耕地抛荒、扶持粮食生产等政策密集出炉。

“早些年县里种早稻的不多,产量相对中稻要低一点,收购价也不高。不过有了政策补贴,很多农民吃上了‘定心丸’。”全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温六全介绍,该县对种植早稻5亩以上、50亩以上、100亩以上、200亩以上分别给予100元/亩、200元/亩、250元/亩、350元/亩的补助;对农户发展粮食生产购置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等农业机械设备的,优先给予农机购置补贴。对种植早稻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给予10元/亩的补助;早稻全部纳入水稻种植保险,降低粮食生产灾害风险,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为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种粮“压舱石”,全南还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粮食生产,引进种粮大户承包耕地发展规模早稻种植,鼓励合作社与农户发展水稻种植。拨付早稻种植奖补资金1000万元,由村委会负责所在村抛荒耕地的统一流转、统一托管,统一出租,发展粮食生产,收益归村集体。

目前,该县共有50多个早稻生产基地采用这种模式,全县早稻翻耕面积4.32万亩,已播种育秧4.67万亩。

全南:沃野田畴染新绿

村民在早稻田里育苗。陈晓阳 摄

完善设施解难题

“村里修、改了水沟22条,合作社里的拖拉机和打田机现在已全都投入到春耕生产中。”城厢镇黄埠村连片的田野上,处处可见“铁牛”轰鸣着奔跑着。该镇沙坝仔神农生态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煌辉说,机械化装备的助力,为早稻种植按下了生产“快进键”。

正值春耕生产繁忙季节,全南县不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开辟绿色通道,优先解决影响早稻生产灌溉的难题。该县成立9个工作组对全所有乡镇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排查,由县财政下拨860万专项资金,修复水利设施,解决早稻生产用水难题。

粮食生产的“机械化”,则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紧缺的难题。近年来,全南加快实施“机器换人”,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该县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户发展粮食生产购置农业机械设备的,除享受国家30%购机补贴外,由县财政再增加补助20%。目前,全县农户新购进轮式拖拉机13台、微耕机137台、旋耕机14台、插秧机4台、无人机3台。

同时,为保障春耕正常推进,该县组织技术人员到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修理点和配件店、田间作业现场等地,指导农机检修保养、水稻机械化育秧,检查机械配件质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为早稻种植“保驾护航”。

全南:沃野田畴染新绿

社迳乡青年志愿者帮助村民撒种、铺设育秧。钟鑫 摄

志愿服务到田间

“大家注意安全,仔细一点,沟渠都要清理干净。”日前,在社迳乡社迳村,十几个青年志愿者挽起袖子、卷起裤腿,正在清理早稻灌溉水沟里的淤泥杂草。

“我正发愁,他们就来了!这群年轻人力气活、精细活可样样都能行!”该村党支部书记钟宝英坦言,村里一共承包了380亩农田用于早稻种植,从翻田播种到清理水渠,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手,这些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身影,让她心里更有底了。

打通人流和物流等堵点,解决农民关切,全南组建志愿者队伍,在前期积极上门宣传早稻种植扶持政策,广泛动员农户签订水稻种植合作经营协议,在早稻种植过程中帮助农户搬运稻种、犁耙翻田、浸种育秧,还贴心提供种子和化肥“代购”服务,打通春耕服务“最后一公里”。

科学备耕,不误农时,春日的田间地头,处处都有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的身影。为全力推进早稻种植工作,全南成立了9个农业、农机技术服务小分队,分别对接服务不同乡镇,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沉到一线,送政策、送技术、送帮扶,落实防疫措施、生产措施和发展措施,对农户实行“点对点”服务,“面对面”指导,讲解病虫防治、田间管理、护种施肥等种植技术,及时帮助企业、农户解决技术难题。

目前,该县已举办早稻育秧现场技术交流会16场次,印发早稻育秧技术资料一万余份,全力助力农户春耕生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