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跨行業評論中醫?

霍敏亞


為什麼會提出跨行業一說呢?看來別有用心。難道中西醫只能由醫學行業從業人員,才有資格評論嗎?難道作為患者的人民大眾,深切體會者反到沒有了評論的資格?就算不是從業人員,難道就對中西醫的常識和所見所聞就一點不知了?中西醫的理論基礎也搞不明白了?提主是否又要以:跨行業,不懂科學來扣帽子了?科學中不是還有自然科學一科目?看來你又是站在西醫的立場上來提問的。怎麼請問,一個西醫是否完全瞭解中醫的理論基礎和醫治方法?大概這細算也是跨了行業吧?!中西醫的爭辯,恐怕根源其實還是利益關係吧?!而沒有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要!沒把醫者仁心,人民大眾的健康和利益放在學術、實踐、融合、互補的首要位子。相反只是利益之爭罷了!名利之間,苦了的還是人民群眾和患者!


探索3448635907000


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

有人跨行業評價中醫說明三個問題:

一是中醫在抗疫中得到復興,關注度高了

中醫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戰疫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重新贏得了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和認可!關注度高了,評價自然多了。

可以看到,疫情爆發開始,中醫在短時間內進入民眾的視野,經過一陣爭議,中西結合成為治療的主流方案,而在預防方面顯現出更積極的作用。到了後期,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和張伯禮用嚴謹的方法進行臨床應用,張伯禮院士還公佈了對52例患者進行對比試驗的科學數據:試驗結果,中醫完勝!

此後,中醫方劑在方艙治療中應用更加廣泛,效果也更好。中國疾控中心和湖南,上海,廣西等地還公佈了預防方劑,中醫得到了更廣泛應用。

3月,國家發佈了關於加強中醫建設的文件,隨後,陝西,甘肅等一批地區也出臺了相應的文件,一場體制性的中醫復興戰略正式拉開了帷暮。

熱愛中醫的國人們歡欣鼓舞,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二、中醫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

和西醫作為一種醫學技術不同,中醫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貫穿於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全過程,與中華儒釋道核心文化息息相關,一脈相承。一本《黃帝內經》把中醫的學術原理,天人合一思想和生命的哲學原理表達得淋漓盡致。

中醫融合了天文,地理和人的內在關聯,揭示了人體經絡的和精氣神的辯證關係,結合了藥療,理療,針炙,運動療法和自然療法以及心理療法等多種形式,是一種圓融的思想和自然常識的完美結合體。

中醫的文化屬性決定了人的一生與這種文化理念密不可分,中醫是治人的病而非治有病的人,治未病也成為獨特的觀念。

很多中國人都懂得氣功養生,藥補不如食補等道理,皆緣如此。

我的母親是老中醫,在這方面的體驗尤為明顯。從起床前的按磨到睡前的醋泡腳從不間斷,各個節氣的飲食分類也很明確,可以說,中醫伴隨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反對中醫的聲音仍然存在,中醫也有提高的空間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醫曾被架上了火爐。屢遭置疑和批評。有的認為中醫不講科學,中藥成份不清楚,作用和功能無法檢驗等,也有人認為中藥的副作用大,對人體有損害。其中,也有中醫文化受詆譭的情況。

客觀上講,中醫在開拓創新方面也做得不夠。傳統的望聞問切,處方,藥劑基本沿席舊制,效率低,效果參差,對醫療機構而言效益也不好。

在標準化,系統化方面也有差異。像理療,針炙,氣功和其他療法都沒有形成完整的標準和體系,大多是小診所加單一的養療模式,造成標準各異,療法單一,定價隨意等問題,影響治療效果,也難形成規模。

中醫在管理上也存在不小的問題。封建迷信,過度誇張和欺詐問題表現突出。口口相傳,自我標榜,網絡宣傳和電視廣告都充斥“神醫問診”,“藥到病除”,“包治百病”這些陳詞濫調,容易誤導病眾。也有人專司詐騙,被抓獲處罰的大有人在。

小編的父親曾因尿頻找某位“名家”開方,對方一番闊論後開了一張處方,十付藥花掉1700元,末了還硬塞了5大瓶成藥,又是500元。拿回家一看,其實就是補中益腎丸。父親氣得一滴未沾,全扔了。

值得思考的是,中醫在國際社會的應用日益廣泛,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也把針炙,氣功,太極拳等逐漸納入了輔助醫療體系,日本的應用和研發早已走在前頭。韓國,秦國,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也成為中藥製品或衍生產品的“出口國”。

樹欲靜而不止!中醫的評價也好,辨論也罷,既是學術之爭,也是文化之爭,不奇怪。

中國人,熱愛中醫文化的人要恪守信念,堅決支持中醫文化,並努力開拓創新,為中醫發展作出貢獻。

  


湘水餘脈


我回答過一個關於中醫方面的問題,如果說成跨行業評論中醫談不上,只不過是收集中醫方面的相關資料,從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因為中醫是非常有價值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所以我熱衷於回答這方面的問題。至於其他友跨行業評論過中醫這種情況有沒有,我就不清楚了。再就是出於什麼目的評論中醫更不知道,那只有評論中醫的人自己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