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記者百村行|桃園春色

本報記者 龍佳義

4月8日至15日,由於參加全州“脫貧攻堅·百名記者百村行”為期一週的蹲點採訪活動,讓我跟龍山縣石牌鎮的桃源村結下了緣。

這裡民風淳樸,環境優美。 村裡有一座古樸雄偉的建築,像高架橋一樣從村子裡跨過。村裡的老人告訴我,這是臥龍水庫引水渠的渡槽,取名“桃園春色”。

資料顯示,臥龍水庫興建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是集灌溉、防洪、城鎮供水於一體的中型水庫,承載著龍山縣城13萬餘人供水及沿線5個鄉鎮(街道)5.18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

在當時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龍山幾乎傾全縣之力,數以萬計的建設者們靠肩挑背扛,鬥嚴寒,戰酷暑,日夜奮戰,僅僅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大壩主體工程。一番壯舉,可歌可泣!

桃源村的引水渠便是同期開建的配套工程,桃源村裡的許多老人都曾參與其建設。歷經近半個世紀的風雨,渡槽上依稀看得見桃源人民艱苦奮鬥的印跡。

作為我州推進鄉村振興與鞏固脫貧攻堅有機銜接體制改革的試點村,桃源村自然是有很多值得學習和推介的地方。

駐村採訪期間,在渡槽下我曾經問過村裡的第一書記李世選,桃源村為何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李世選久久仰望著渡槽,說了一句:“可能是一種精神吧,或許是艱苦奮鬥。”

不只在桃源村,湘西州作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首倡地,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同樣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和努力。

自2013年以來,全州先後入駐1740支扶貧工作隊共計5310人。截至2019年底,全州累計脫貧64.21萬人(佔全州66.7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數的97.63%),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31.93%下降至2019年的0.65%,全面實現111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個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全部摘帽的脫貧攻堅總體目標。

目前,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全州人民奮勇拼搏,越戰越勇。

冬去春來,只待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攻堅戰,湘西大地將遍滿“桃園春色”。

(湘西網-團結報)

(龍佳義)

(孫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