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要放關羽?

郭靖看黃蓉


曹操乃亂世梟雄,文才武略蓋世,一生殺戮無數,卻與非己方陣營的一員大將惺惺相惜,給後世留下數段佳話。這員大將叫關羽,在劉備帳下。當年董承“衣帶詔”事件敗露,劉備攜兄弟關張二人遁逃至徐州,曹操親自帶兵來攻。三兄弟戰敗,關羽不得以降曹。曹操對關羽禮敬有加,不料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後,即“封金掛印”,帶上皇嫂,辭別曹操,要投故主。並歷盡艱難,“過五關、斬六將”,終遇劉備。在這個過程中,曹操有多次機會可誅殺關羽,但他卻一忍再忍,甚至還奉上“通關文碟”,助關羽成行,為何?

一,殺關羽名不正,不好殺

東漢末年,天下烽煙四起,軍閥混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所以他雖然權傾朝野,但他並非天子。天下的共主還是那個被“挾”的漢獻帝。底下打來打去的曹操、袁紹、袁術、劉備、孫權、劉表等等,雖割據一方,但都稱漢臣,名義上須尊崇漢帝。關羽歸降曹操時,張遼是說客,當時有一個條件是:降漢不降曹。關羽很聰明:劉備、曹操都是漢臣,我在劉備帳下投到曹操帳下,不算“叛漢”,不損名節。投曹後,關羽屢獲戰功,由曹操推薦,天子詔封“漢壽亭侯”,這在漢朝爵位裡是排前五的,可見曹操之器重。後關羽瞭解大哥劉備未死,已投袁紹,便告知曹操要回劉備身邊。曹操要殺關羽,一紙手令即可,曹操不可能沒考慮過。但他沒下手,很客觀的一個原因:關羽無罪!與曹操同為漢臣,剛晉為“壽亭侯”,天下盡知,有功於漢室,曹操沒有令天下人信服的理由去殺關羽。打個比方,名義上,曹、關都在獻帝手下打工,關羽辭職,曹操就可以殺他?於法無據,曹丞相不好動手。

二,惜英雄獲人心,不願殺

曹操與關羽是有淵源的,劉關張結義後,與曹操第一次碰面是在聯軍共抗董卓的戰役上,當時敵方大將華雄圍城挑釁,連斬數員名將,令眾將膽寒,無人敢應戰。其時,一介白丁的“弓手”關羽自告奮勇出戰,“溫酒斬華雄”,令曹操一見傾心,驚為天人,大有英雄惺惺相惜,相見恨晚之意。曹操之所以雄霸天下,猛將如雲,是因為他自己也是個英雄,也曾有隻身持“七星刀”刺殺當時權傾天下的董卓之壯舉,英雄吸引英雄,英雄愛英雄。曹操是真“愛”關英雄,得到關羽後,送“赤兔馬”,並“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薦為“壽亭候”,送美女,送金銀,送戰袍,對關羽好到令曹操的其他將領都嫉妒。儘管關羽要走,他還是恨不起來,下不了手,萬一天下一統,還有見面的機會呢?殺了關羽,有違初衷,留下千古遺憾,不殺,收買天下英雄之心,何樂而不為?曹丞相一世英名,是個慧眼識才的伯樂,對手下英雄好著呢,哪願下這個毒手?

三,有承諾須守信,不能殺

前面提到過,關羽兵敗被圍,投降曹操時曾約法三章:一,降漢不降曹;二,善待皇嫂;三,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第一第二條沒問題,至於第三條,估計曹操也衡量過。小沛一戰,劉備生死未卜,如果死了,關羽自然死心,不可能再投他人,自己帳下多一虎將;如果劉備僥倖未死,孤身逃亡,無將無卒,保命尚且堪憂,東山再起談何容易?人是隨環境改變的,關羽是有抱負的人,也會審時度勢,不見得會那麼固執,所以曹操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還是小看了關羽,關羽是個義薄雲天、一諾千金的真漢子。他鐵了心要追隨劉備!沒辦法,曹操也算個守信用的英雄,“約法三章”條件滿足,關羽要走,他必須守信,否則將為天下人恥笑。關羽固然可惱,他卻不能殺!

四,還皇嫂以示好,不可殺

當時小沛一戰,劉備自知凶多吉少,把家小託付於關羽。關羽投降後,曹操善待劉備家屬,一方面以感化關羽之心,另一方面也在等劉備的消息,因為,在他心中,天下能執牛耳者,“唯使君與操也!”說明他也認為劉備有與他爭天下的能力。勸降關羽時,他覺得劉備可能已在兵荒馬亂中死了,現在情況不同了,與袁紹一戰,他與關羽同時得知,劉備已在袁紹一方,曹操深知劉備此舉也是一時之策,劉備不會甘於寄人籬下,只是背靠大樹,再圖雄起。但曹操也知道,袁紹實力不可小覷,再加上劉備的輔佐,自己很難對付。還不如讓關羽迴歸劉備,與劉備自成一股勢力,牽制袁紹、袁術,給自己爭取時間。既然關羽要走,何不做個順水人情,把皇嫂一起還給劉備,向劉備示好,暫不與已為敵。關羽殺過袁紹的愛將顏良,又由曹操批准帶回了劉備老婆,多疑的袁紹還會相信劉備?肯定會鬥起來!無論斗的結果如何,總歸對自己有利。曹丞相思來考去,覺得關羽的離去未必是個壞事,當然不可殺。

五,順天意大局觀,不想殺

《三國演義》中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隆中對”,是借諸葛孔明之口所述,最核心的內容即是前瞻地點出了“天下三分”的大局,這是孔明的高明之處。這個大局諸葛亮看到了,難道曹操就看不到?非也!曹操在劉備落魄時就與其“青梅煮酒論天下”,現在已知劉備大難未死,天意不滅,必有厚福!“三分天下”者,劉備必佔其一。不如順天從事,把關羽送歸劉備,各佔天份。這是曹丞相的大局觀使然,所以對關羽他根本就不想殺,天意不可違也!





西隔壁鄰居


貴族出身的曹操心懷天下,嗜才如命,在門第森嚴的東漢獨創性地頒佈巜招賢令》,並寫下《短歌行》表明求賢若渴之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草根出身的關羽文武雙全,義薄雲天,在唯利是圖的戰亂時期潔身自好,並時常讀巜春秋》警戒反省自己: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無愧青天。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放關羽,是因為愛才惜才。伯樂愛上千裡馬,勝似愛情故事,恰如《亂世佳人》中白瑞德愛上了郝思嘉。

溫酒斬華雄是初見,一見傾心。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劉備都不算什麼,何況關公只是劉備的馬弓手,他居然請求出戰已斬俞涉、潘鳳兩員大將的華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而只有曹操不以門第成見待人,他慧眼識珠,就是在這袞袞諸雄中看出這馬弓手的不簡單:既出大言,必有勇略。併為之奉上一杯熱酒壯行。“酒且斟下,某去便來。”關羽提刀出帳,飛馬而去,手起刀落,鸞鈴響處,馬回中軍。華雄首級奉上時,酒還溫著。好個雲長!好個孟德!好個“人生只如初見”!

屯土山招降是重逢,一見如故。劉關張打了個敗仗,逃的逃散的散,剩個關雲長困在土坡上。他一個敗將投降還給人家提條件,說什麼“降漢不降曹,善待兩個嫂嫂”,而曹公居然爽快答應,憑什麼呀?為什麼呀?只因為一個“愛”字,愛情就是世間最厲害的迷幻藥。而讓曹操最難以接受的是,關公無底線地提出只要聽到他大哥劉備的消息時,他就要離去,什麼意思呢?就是我知道我前任回來了,你這個侯補就一邊去。這換誰也接受不了。可張遼是最好的媒婆。他對曹操說:“曹公,時間是最好的東西,只要你對他好,日久生情,他也就把他的前任劉備忘得一乾二淨了。”曹操覺得是這個理呀,諾!

封漢壽亭侯是熱戀,刻骨銘心。於是,曹操開始了他自以為是的對關公的熱戀: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給金條都不好意思說,最大的手筆是封漢壽亭侯。這也太傷曹操手下那些為他拋頭顱灑鮮血的將軍們:“我們為你拼死拼活去,卻還不如一個降將?”可這世間的理呀,就是繞不過一個“情”字。有什麼辦法呢,曹公愛上了,你們要理解呀。這期間曹操做了一件令自己腸子悔青的事情:他將呂布騎過的赤兔馬送給了關羽,關羽再拜稱謝,曹操納悶,我送你金銀美女你也沒說半個謝字啊,今天為何這樣?關羽說,我知道這馬日行千里,若得我兄長下落,一日就可以見到他了。曹操只能安慰自己:冷靜冷靜!

過五關斬六將是分手,一生愛錯放你的手。可就是這樣,雲長還是“揮手自茲去”,孟德只能“蕭蕭班馬鳴”:他就這樣走了,我送給他的金銀還原封不動地放在庫中,漢壽亭侯的封印就掛在堂中,他就這樣走了,只騎走了我送他的赤兔馬,他是想快一點見到他的大哥劉備呀,他到了哪裡?聽說他過了我沿途設下的五個關卡,斬了我六員大將⋯⋯

華容道放行,終得我愛。赤壁大戰中,關公請纓守華容道。諸葛亮說你不行,因為曹操厚待過你。關公回答:“曹操是厚待過我,但我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已報過他,曹操若從華容道經過,我定將他擒拿到軍中帳。”於是立下軍令狀。可是,當曹操一行人狼狽地立在美髯鬚鬚的關羽面前,一聲“雲長別來無恙",昔日恩義浮現眼前!關公這才知道自己的心:“有時接受誰拒絕誰,並不是愛與不愛的問題,而是對專一的堅守,忠義才是我關雲長內心深處的真愛。”放行!管他什麼軍令狀!華容道放行,這是曹操落敗赤壁後最大的安慰:足慰平生之望。

羅貫中在巜三國演義》中讓劉備、關羽和曹操上演的是絕美的三角戀故事,雖狗血,但古風颯颯:新恩雖厚,舊義難忘。我知道你對我好,但是誰讓他比你先到,畢竟桃園三結義是在溫酒斬華雄之前啊。這世間的理呀,就是繞不過一個“情”字!






蕭生一介


曹操放關羽,那都是《三國演義》裡說的。

那就按書裡的意思去分析。

一是曹操愛才愛名聲。

曹操是奸雄,按照演義的說法,他愛收買人心。

那對於不肯降服自己的人,顯示寬仁是個很好的宣傳方式。

你不服我,我不以威逼,我以德服人。好吃好穿待你,待不下來你要走,我也送你走,你過五關斬六將我也不究,好事做到底。

我都做到這種地步了,不是不愛才,是太愛才,乃至你不為我用也無妨——我是真愛才。

所以,其他有意投我的,速來!

二是體現關羽的人格魅力。

丞相如此待我,我仍然要走,去投奔舊主,充分證明,關某是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

一個要愛才之名,一個有必去之心。那隻能一別兩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