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最孤獨的一首詩是什麼?

z11627860


相信大家對李白這個人耳熟能詳,那麼也都應該對“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句詩不太陌生吧,這句詩出自李白的《月下獨酌》,下面我們就從這首詩中看一下我們的詩仙是何等的寂寞。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呢就是說在詩仙李白在晚上在花叢間放了一壺沒救,卻沒有親友們來共飲,只能獨酌,

看見天上的月亮,不禁想到,月亮啊月亮,只有你和影子與我共品這一壺美酒了,於是舉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飲,可是這月亮卻不能喝到這美酒,而影子卻只能默默的跟在我身邊,那就暫且陪伴這月和影,我李白要趁著這春曉良辰及時行樂,吟詩時月亮在我身邊徘徊,跳舞時影子跟我一起舞,清醒的時候盡情尋歡作樂,醉了之後,卻不得不要各自離散,啊,月亮啊,願與你結為摯友,相約在遙遠的銀河。

看完釋義,我們可以感受到李白一個人喝酒多麼苦悶,多麼孤獨,其實呢這與當時朝廷的變化分不開,這首詩作於唐玄宗天寶三年,這時的唐王朝已經暗暗的又盛轉衰,朝廷上,李林甫及其同黨把持朝政,排除異己,這讓性格孤傲的李白遭受排擠,但是他身在封建社會,對此又無力迴天,對自己的前程更是渺茫,只得飲酒賞月,排遣心中孤寂苦悶之情。

相信每個人看到這首詩都會不禁為我們的詩仙李白感嘆一句。


歷代文化知多少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就是詩人形單影隻、孤獨寂寞的最真實寫照。

詩人身處花中月下,本是最適宜喝酒的良辰美景,奈何“獨酌無相親”。

一個“獨”字,書盡了詩人的孤單、寂寞和憂愁。

詩人孤獨寂寞到了只能邀請“不解飲”的明月和“徒隨我”的影子,來和自己湊合成“三人”,“熱熱鬧鬧”的一邊觀花賞月,一邊共飲暢談。

但是,“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熱熱鬧鬧”的場面只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詩人醉後再也找不到明月和影子他們了。

詩歌描寫了詩人從孤獨到不孤獨,到最後的更孤獨的月下寂寞情景。

從整首詩的表面上來看,好像詩人真的很自得其樂,可是,誰又能懂得他孤獨到了,只有邀月請影相陪的內心的無限寂寞和淒涼呢!?









我覺得是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為什麼說《江雪》是最孤獨的一首詩?先看看詩所描寫的環境:所有的山上,連一隻飛鳥的蹤跡都沒有,所有道路上,一個人的蹤跡也看不到。江面的一葉孤舟上,一位披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詩人用“千山”、“萬徑”,目的是為下面兩句中的“孤舟”和“獨釣”畫面作陪襯,如果沒有“千”、“萬”兩字,那麼“孤”、“獨”兩字就平淡無奇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但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大背景面下,再加上一個“絕”、一個“滅”字,才能突出“孤”和“獨”,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變成極端的孤寂、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作者把客觀環境寫得如此寂寞、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任何一個人身居這種環境中,能不感到孤獨嗎?

有人會說,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環境如此空靈;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靜,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這又怎能說是一種孤獨呢?理解這首詩,不能只單獨看詩歌本身,要把它放在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結合作者的處境去理解,否則就會斷章取義。

古人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那麼,柳宗元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中寫下這首詩的?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推行內抑宦官、外製藩鎮、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措施。但由於反動勢力的聯合反對,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實際上過著被管制、軟禁的“拘囚”生活。險惡的環境壓迫,並沒有把他壓垮。政治上的不利,並沒有讓他放棄對人生的追求,他通過賦詩著文,來排遣心中的鬱悶,散文集《永州八記》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所以,把這首詩放在柳宗元被貶官的歷史背景中去理解,就不難得出《江雪》是最孤獨的一首詩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