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夏騎風(1897—1958)曾用名智成、智雲、奇峰。綿竹縣城關鎮人。1918年從軍以來,歷任連長、營長、中校副官長、團長、少將副師長、山防總隊長等職。七七事變後,就任新編獨立十三旅三十八團團長,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後轉戰於鄂豫皖一帶,曾據守荻港與日軍鏖戰四月之久而受獎。

1949年12月24日午夜,夏騎風與駐軍122師師長熊順義、綿竹縣長劉玉傑聯名通電起義,為綿竹縣和平解放作出貢獻。綿竹解放後,曾任政協綿竹縣委員會常委。1958年病逝,終年61歲。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成都市人民公園內,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命運多舛,好男兒志在四方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秋,在綿竹縣城關鎮一戶夏姓人家,迎來了第四個男孩的降生。這是時隔23年,夏家再次添丁進口。夏家不過做些小買賣維持生計,第四個孩子夏智成的誕生原不在計劃之列。因此,夏智成的父親剛剛高興了幾天,又開始愁眉苦臉起來。家裡又多了張嘴,這可怎麼辦?城裡可不比鄉村,吃水、燒柴、買米……幹啥都得花錢。

清末時期,把一個小男孩撫養長大並不容易。除開吃穿用度、生瘡害病的花費,還得讓其接受必要的教育,掌握一技之長,長大後還得給他張羅娶媳婦。媳婦娶進門又得鬧著分家,老夏的三個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分家折騰了三次,他覺得自己有些力不從心了。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晚清,一家人吃飯場景

老大、老二的身體並不好,老大前幾年已經去世了。白髮人送黑髮人,老夏傷心了一場。老大留下的孤兒寡母,還得時常接濟。老二有殘疾,腿腳不方便,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好在老三夏智盛還算爭氣,當初在私塾裡讀了四五年,能識文斷字,也能寫寫算算。老夏沒有指望老三能像楊銳兄弟那樣以文才名揚天下,而是在夏智盛十一歲左右,就將他送去城西的燒坊作學徒。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戊戌變法六君子,綿竹人楊銳為其一

綿竹釀酒業源遠流長,在唐代就遠近聞名,宋時品種增多,為世人所喜愛,清康熙年間,綿竹大麴已譽滿全川。縣誌載:“大麴酒,邑特產,味醇香,色潔白,狀若清露。”乾隆太史李調元對綿竹大麴倍加讚譽。經過十多年的歷練,夏智盛早已出師,成為烤酒師中的一把好手。雖然沒有本錢開作坊,但是養活自己及家人已經綽綽有餘了。夏智盛非常感謝父親的遠見,讓他掌握了一技之長,得以在社會上安身立命。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釀酒師

然而夏智盛也有遺憾,按照他的理解,只要再苦讀幾年,他考中秀才甚至進士完全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家裡的確沒有那麼多閒錢供自己讀書,父親迫切地等待著自己能夠幫他搭把手。此外世事難料,有些人就算考中了秀才,也沒有謀得一官半職,更沒有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多大改變。不過是在商鋪裡噹噹管賬先生,也有開館收徒,掙點束脩勉強度日。混得好的就是江浙那幫人,看著無法考取功名,要麼繼承家族傳統做生意,要麼投身幕僚當師爺,也能養家餬口。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私塾

因此,對於這個小自己23歲的四弟夏智成,夏智盛是寄予厚望的。他希望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能夠在四弟身上得以實現,也給夏家人長長臉。因此,夏智盛跟夏智成特別親近,一有空閒就來看他。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秋,夏智成剛滿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父親去世前病了半年,家裡的小買賣自然停了下來。每隔兩三天,母親就得跑趟藥鋪,開方子,抓藥,折騰了半年,把家裡的一點積蓄糟蹋得一乾二淨。到最後,人沒了,錢也沒了。父親去世之前,曾經把夏智盛叫到病床前,囑咐他一定要幫著母親把四弟撫養成人。夏智盛含淚答應了。他告訴父親,自己這輩子是個烤酒匠,四弟應該比他更有出息,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老藥鋪

處理完父親的喪事,夏家已經一貧如洗。夏智盛索性賣掉父親的老屋,讓母親和四弟搬來跟自己同住,彼此也好有個照應。兩歲的夏智成懵裡懵懂,有時候跟母親纏著要爸爸,看見母親暗自垂淚,他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時候,夏智盛只得安慰四弟,父親到外地做買賣去了,要過幾年才能回來。父親回來後,會給他帶不少的玩具和糖果。夏智成這才停止追問,安心地玩耍去了。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私塾

眨眼間,夏智成已經四歲了,該發矇了。按照綿竹當地習俗,小孩長到四歲四個月零四天,就要送去私塾讀書。“四”和“是”諧音,據說到了四年四月四日“發矇”,兒童會更聰明,更會讀書。貧寒人家,也不太講究,夏智盛就將弟弟送入了縣城內的義塾(後改為綿竹縣模範小學校)讀書,這樣可以少交些學費。“人之初,性本善……”從此,未脫稚氣的夏智成就開始每天上學了。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私塾

受維新思想影響,清末要求興洋學,由義塾改建而來的學校除開設古文、唐詩、宋詞等課程外,還學習歐美,增設了歷史、地理、自然、美術、文體等課程。教員除那些德高望重的老秀才、舉人教古文外,其餘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夏智成在三哥夏智盛的影響下,知道自己讀書不易,要想改變命運,就得努力。他在學校裡如飢似渴地學習,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他。

清宣統三年(1911年)農曆三月初一,綿竹縣舉辦課士之試,召集諸多學子齊聚於文廟,講解經書,檢驗大家的學習效果。夏智成聽從三哥建議,改名為夏智雲,取“平步青雲”之意。三哥的用意,無非是討個好彩頭。考試結果,果然如三哥所願,夏智成在應試者中名列前茅。此時,夏智成不過14歲,老師和同學們都來向他祝賀,認為他將來肯定會在學業上有很大進步。從此,夏智成就正式改名夏智雲,號奇峰。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孔子像

可惜,世事難料,由於反對清政府將民辦的川漢、粵漢鐵路出賣給帝國主義,四川、湖南、湖北和廣東爆發了史無前例的保路運動,很快發展成為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1911年9月1日,保路同志軍千餘人在綿竹縣城起義,知縣馮家偉投降。綿竹縣宣告獨立,屬大漢四川軍政府。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大清政權在風雨飄搖中逐漸滅亡。

中華民國成立後,世間並不太平。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武昌起義場景

民國五年(1916年)5月26日,廣漢南豐鄉人巫仁杰率眾攻入綿竹縣城。新任縣知事請來駐什邡的滇軍協助清剿,9月25日巫仁杰被擊斃。巫仁杰盤踞綿竹縣城幾個月之久,期間作惡多端,大肆搜刮民財,百姓苦不堪言。同年,母親又永別人世。此時的夏智雲已經19歲,長成一個大小夥子了。

夏智雲早就知道父親已經去世了,全靠三哥把自己撫養成人。如今自己長大了,應該獨立生活了。他不願意像夏智盛那樣,一輩子做個烤酒匠,勉強混個溫飽。他想到了當兵,因為從保路同志軍起義到巫仁杰作亂綿竹,大家都是依靠的槍桿子。只要手裡有槍,管你什麼土匪還是袍哥,他都不會怕。而且在部隊上,只要你表現好,也能混個好前程。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袍哥會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夏智盛本意想讓四弟跟著自己學烤酒,將來娶妻生子,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可是志向遠大的夏智雲不願意一輩子呆在綿竹縣,他想趁著年輕出去闖一闖。好說歹說,總算說服了三哥。

壯士出川,讓抗日的烽火熊熊燃燒

1918年,夏智雲經朋友介紹,進入川軍第四師學兵營(屬劉禹九師)作學兵,營地在四川新津。六個月後,即1918年7月前後,又考入該師軍官講習所,一年後畢業。1920年2月,自軍官講習所畢業,分配到第四師七旅十三團三營九連充任見習生。六月,川滇戰爭發生,任該營十二連第二排排長,駐防新津、雙流、彭山等地。1921年冬月,因病告假,競被開缺。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老成都

失業期間,夏智雲回到綿竹縣城,向三哥介紹了自己在部隊期間的經歷。經過三年的部隊歷練,夏智雲的待人接物和談吐見識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三哥一下子意識到夏智雲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希望夏智雲在部隊上好好幹,爭取早日出人頭地,為夏家爭光。

自1922年4月起,夏智雲先後任川軍第七師軍械處上尉處員、獨立團三營十二連任上尉連長,第一混成旅第二團少校團副兼代第一營營長,第八師師部中校副官長。1928年8月22日,四川軍閥劉湘為在政治上爭取主動,討好蔣介石,將所部軍隊,照中央之方針實行裁兵。夏智雲被裁員,此後兩年均無工作。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四川軍閥劉湘

1930年9月起,夏智雲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軍部上校候差、川體處上校管理員、上校教官,模範師上校副官長、第二團團長,二十一軍教導師(潘文華師)第五團團長。

1935年,在二十一軍劉湘部隊任團長,奉命擔任成都城防時,曾接待毛主席代表羅世文。當時整個二十一軍,發起了武德學友會(1935年成立於四川。是年,蔣介石勢力入川,四處滲透,拉攏川軍軍官,欲瓦解川軍。劉湘深以為慮,遂仿效蔣介石組織黃埔同學會的方法,健全武德學友會)組織,以加強二十一軍內部的團結,防範國民黨復興社分子的打入,以與之敵對。彼時,夏智雲曾任武德學友會組長。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黃埔軍校操練圖(油畫)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中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同日,四川省主席劉湘即電呈蔣介石,同時通電全國,籲請全國總動員,一致抗日。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熱烈響應,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於7月17日在廬山發表談話,宣佈對日作戰。7月25日劉湘令直轄各軍、師長,於三日內馳返原防,遵令整軍。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盧溝橋

夏智雲即被調任新編獨立十三旅(旅長田冠五)三十八團團長,於1937年8月1日率領全團首出夔門,沿江東下,馳赴戰場,參加南京保衛戰。11月12日上海淪陷後,日軍分兵四路,矛頭直指南京。蔣介石急令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增派部隊加強南京外圍的防禦力量。劉湘指派該集團軍副總司令兼二十一軍軍長唐式遵率部限期集中安徽廣德、浙江泗安一帶佈防。一四五師饒國華部奉命固守廣德,阻敵北犯。

11月下旬,饒國華部到達指定位置,隨即展開與日軍的苦戰。11月26日,日軍出動飛機二十七架,對廣德及其附近的機場等地狂轟濫炸;步兵、坦克、裝甲車隨即混合向前推進。饒國華將軍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地在槍林彈雨中鎮定指揮,甚至帶領士兵衝入敵陣,與敵展開肉搏。全師官兵亦奮勇爭先,以一當十,雖死亡枕藉,仍前仆後繼,浴血固守防線。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抗戰戰場

一四五師饒國華部與日軍苦戰時;潘文華電話報告劉湘:“一四五師怕支持不住!”劉湘當即電令:“田冠五獨立旅從右翼、一四六師劉兆藜從左翼,包圍泗安敵人。”一四六師和獨立十三旅,在泗安、廣德幾次戰鬥中,殲滅日軍數千,其中擊斃裝甲車隊長一名,繳獲裝甲車十幾輛,載貨汽車四五輛,載有日軍呢軍服,呢大衣等物,繳獲卡車二十餘輛,汽油數百桶,槍彈等軍用物資無計,還繳獲日軍野炮兩門,來不及拖走,只將零件卸去。這些成績的取得,自然也與夏智雲所部的浴血奮戰分不開。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南京

後因南京不守,夏智雲所部即轉入江南戰場,轉戰於鄂、豫、蘇、皖一帶,抗擊日寇。當時,戰場交火猛烈,川軍奮不顧身,在夏騎風帶團據守荻港(鎮名,安徽繁昌縣西北部長江沿岸河港之一)時,日寇以海陸空三軍屢次攻襲,鏖戰達四月之久而陣地無恙,得到上級嘉獎,為川軍抗戰立下戰功。在1938年的荻港保衛戰中,川軍能以拙劣的武器裝備殲敵兩千餘人,殊為不易。當然,川軍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

1938年5月,夏智雲被調往武昌軍官訓練團受訓。這時,劉湘先生在漢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劉湘這一遺囑,很長一段時間裡在前線川軍每天升旗時,官兵必同聲誦讀一遍,以示抗戰到底的決心。

不久,得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集團軍(1938年3月8日,第28集團軍成立,主要擔任四川后方的抗戰工作)總司令潘文華將軍電令,夏智雲調返四川。回川后,就任第二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少將副官處長。1938年9月,兼任新編陸軍第十七師少將副師長。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潘文華將軍

這時,鄧錫侯、潘文華、劉文輝三將軍合作,團結川康力量,謀取生存時間和空間。夏智雲被指派為潘文華代表,與鄧錫侯代表周紹芝,劉文輝代表邵石痴等先生聚商,研究有關延安、南京、昆明三方面的政治問題,並與中共駐川代表羅世文經常聯繫,以力防蔣介石幫派排除異己的陰謀。

1939年秋,中共方面吳玉章、林伯渠、陳紹禹(王明)等到成都,商同羅世文在沙河堡夏智雲家舉行了吳、林、陳與潘文華的會談,密商川康生存和防範蔣介石勢力等事項。作為潘文華的代表,夏智雲對四川各路軍政勢力的角逐看得很清楚,他也明白潘文華所言“蔣介石這個人無論他話說得好甜,決不可信賴!只有聯合與我們處境相同的力量與之周旋,才有活路”的道理。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蔣介石

1940年3月,汪偽政府由日本扶持在南京成立。內政部次長、事務部次長、維新政府外交部長由漢奸夏奇峰擔任。因為恥與漢奸同名,夏智雲(號奇峰)改名為夏騎風,從此以此名行於世間。1943年,由潘文華、羅忠信二先生介紹,由張瀾先生主持,夏騎風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他以送交盟費為由,常與張瀾先生會晤,從此思想發生了不少轉變。這時,夏騎風還任《華西日報》《華西晚報》等董事。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張瀾先生

1945年4月,蔣介石集團為排除異己,獨吞抗戰成果,進行軍隊整編。藉口夏騎風未入學於黃浦軍校和陸軍大學而被裁編除,改調川黔湘鄂邊區綏靖公署,委以中將參議,不就;又調任夏騎風為國防部中將部員,沒有到職,遂離伍退役。

1946年,三哥夏智盛因病去世。夏騎風回綿竹處理喪事後,想到這輩子還有這麼長,也不能老是閒著。於是,他改營商業,常住上海一帶,並旅遊華南各地。

葉落歸根,為和平解放綿竹出把力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全國解放在即。在川民主人士多所籌劃,以迎解放。此時,夏騎風在成都應川西民主人士的鼓勵、支持,並知張瀾先生曾派專人取道香港來川工作,催促二十一軍原有幹部團結起來,使盤踞川中的國民黨勢力早日土崩瓦解,迎接解放。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

夏騎風非常振奮,響應中共提出的“收拾殘局,靜待解放”的建議,密商於鐘體乾(1936年劉湘出川抗戰後,代行川康綏署主任,後任川陝鄂邊綏署總參議,代行主任職權。1948年任四川省政府顧問,1949年12月協助潘文華起義)、郭秉毅諸先生,就任十三區民訓督導兼安縣、綿竹、什邡、羅江、茂縣五縣山防總隊少將總隊長,並託綿竹同鄉王幹青帶信,約請張秀熟(綿陽地方黨組織創始人之一。與巴金、馬識途、沙汀、艾蕪並稱“蜀中五老”)到成都設法商組江油、彰明、平武、北川、青川、松潘六縣山防總隊,互相呼應,彼此支持,策動起義迎接解放。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949年12月,綿竹解放軍事示意圖

1949年12月24日午夜,夏騎風接受共產黨起義動員,與駐綿竹的122師師長熊順義、綿竹縣縣長劉玉傑聯名通電起義,起義武裝定為“綿竹縣自衛軍”,所有國民黨黨徽、帽章一律取消,轄區內取消“反共”二字,並洗淨一切有關反共標語、圖案等,等候解放。起義通電發出後,其他國民黨雜牌軍見勢不妙,迅速離開了綿竹。

12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61軍51師騎兵連連長劉福雲率領二十餘名騎兵進城與國民黨起義部隊軍政要員聯繫後,大軍隨即開進了綿竹城。這時,街頭貼滿了標語,全城彩旗飛舞,群眾歡呼雀躍,全城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夏騎風所部起義,為綿竹和平解放作出了卓越貢獻。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949年12月30日,《大公報(上海版》刊載綿竹解放消息

由於少數頑固分子不甘心失敗,122師起義後又兩次密謀叛變。122師有一個特務團,師參謀長是個特務頭子,他與雜牌國民黨軍密謀策劃,準備於1949年臘月三十叛亂。122師師長熊順義,已經將其副師長計劃安排成綿竹縣縣長。他們密謀在臘月三十日夜把來綿竹接管政權的16個軍代表一起殺害後,就將部隊拉上綿竹西山和趙洪文國殘部勾結,同新政權負隅頑抗。

1950年2月16日, 122師所屬兩個團(分別駐守在諸葛廟和縣城北外棬子樹處),受起義部隊16兵團少將高參周竟吾和參謀長李循道兩人來綿竹檢查工作時蠱惑,陰謀叛亂。這兩個團在灌耳河、諸葛廟後面高地、鄔家夾道等處挖戰壕時,被夏騎風察覺。夏騎風當即向綿竹縣長張承武報告,使張承武等早有準備,致使臘月三十晚的叛亂沒有得逞。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諸葛雙忠祠

然而,該師少數頑固分子仍不死心,再次密謀在1950年2月19日(正月初三)叛亂。2月18日,夏騎風再次向張承武縣長報告此情,張承武立即秘密向川西區軍管會閻秀峰主任報告。2月19日晚八九點鐘,川西軍區出動一個團的兵力,乘84輛軍車趕至綿竹,繞城巡邏,嚴陣以待。解放軍大軍壓境震懾了敵人,使得謀劃叛亂的骨幹分子不敢輕舉妄動,第二次粉碎了122師少數頑固分子的叛亂陰謀。

稍後,解放軍將122師這個特務團同該參謀長押解新都集訓。春夏時分,川西軍區將起義的122師調離綿竹去濟南整編,該部的重武器例如重機槍、迫擊炮、炮彈和雷管等都由縣民政科接收,這樣就為綿竹地方解除了後患。

抗日英雄夏騎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2016年7月21日,綿竹著名抗日將領夏騎風之子夏以剛(右一)接受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章

綿竹解放後,夏騎風曾任政協綿竹縣委員會常委。1958年,夏騎風因病逝世,終年61歲。

2016年7月21日,69歲的綿竹人夏以剛拿到黨和政府為父親、抗日將領夏騎風授予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時,心中感慨萬千。除了為這份榮譽感到驕傲,也替去世半個多世紀的父親感到欣慰。(彭忠富/整理;參考文獻《綿竹縣誌》《四川軍閥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