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未來可期丨榆林奮力譜寫新篇章,全方位打造新未來

構建“‘大榆林’城鎮圈+副中心城市+縣城+重點鎮+新型農村社區”的新型城鎮化體系。順應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為主要發展要素載體的城鎮化新趨勢,超前謀劃、適時推進、組團式構建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大榆林”城鎮圈,推動榆神、榆橫、榆佳一體化,加快佳縣撤縣設區,適時啟動榆—神、榆—橫—靖、榆—米—綏等城際鐵路,打造“大榆林”1小時經濟圈。堅持市區一體規劃建設中心城市,推進榆陽區、榆林高新區、橫山新區、科創新城、空港生態區規劃“一支筆”,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和輻射帶動力。

發揮縣城的主要載體作用,加快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推進縣城智慧化改造,不斷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和承載能力。推動靖邊、綏德撤縣設市,支持府谷、定邊建設省域交界重要節點城市,支持府谷高新區、神木經開區、定邊工業新區等建成城市新區。科學有序推進撤鄉並鎮、合村並居,重點沿長城、無定河佈局城鎮帶,逐步推進白于山區、黃河土石山區等生態脆弱地區退人還山還林。

榆陽區要在最具影響力城市建設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神木市要率先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靖邊縣要提升帶動西部城鎮化水平,綏德縣要支撐帶動南部縣民生保障水平。建立市域一體發展新機制,建立健全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完善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地錢掛鉤”政策,健全主要依據常住人口規模配置公共資源的機制,推動人口向中心城區、縣城、重點鎮集聚和梯級轉移,“十四五”力爭實現人口迴流。

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創新驅動成為發展的主要動力,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建成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全市人文環境、生態環境、營商環境、開放環境、創新環境大幅改善,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到2030年,建成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到2035年,建成陝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比肩沿海發達地區,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50年,建成現代化的資源型領航城市,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生態優美、人民富裕、社會和諧的局面全面形成。

推動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終端化。高水平推進“三個轉化”,深化“12363”戰略,謀劃建設一批千億級煤化工全產業鏈項目,打造萬億級能源化工產業集群。堅持“用煤先取油”,加快形成以煤炭中低溫熱解為先導的特色煤化工產業鏈,一次佈局高端合成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煤基聚酯、可降解材料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鏈。強化規劃管控和產業發展清單引導,推動煤化工向榆神地區集中、煤電向神府地區集中、先進製造業向榆橫工業區集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向高新區和科創新城集中,推動榆神工業區、錦界高新區一體佈局、一體發展,培植產業生態、促進產業集聚、優化產業佈局。落實“五個一體化”要求,建立智能高效供應鏈體系,著力提升化工園區承載能力、配套服務能力和安全運維能力。

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科創新城。堅持世界眼光、一流標準,嚴格規劃管控,建設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平臺,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力爭成為國際知名的科創基地。引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分支機構,支持榆林學院建設開放式大學,加快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創業孵化中心和人才公寓,打造創新高地、人才窪地。堅持頂級團隊規劃、政府主導開發,合理把握開發節奏和時序,強化空間佈局、產業准入等方面的剛性約束,打造創新之城、智慧之城、生態之城、文化之城、未來之城,彰顯現代城市風貌。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支持科創新城加快建設的若干意見》,賦予科創新城最大改革創新自主權,為全市科技創新、用人制度、園區改革、對外開放、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等探索經驗、作出示範。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厚植基礎優勢,引進領軍企業,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鎂鋁合金和化工新材料基地,培育煤炭採掘、化工專用設備、氫能汽車、節能環保等裝備製造業,打造新材料和裝備製造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依託空域和地域資源優勢,統籌推進靖邊無人機測試基地、海則空天小鎮、定邊飛行試驗基地、空港生態區臨空產業園、榆林高新區智能無人系統產業園建設,建設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打造智能無人系統產業集聚區,培育壯大智能無人系統產業和航空航天產業。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先機,加快佈局5G網絡、超算中心、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體系,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積極發展生物醫藥、大健康、輕紡等產業。扶持發展中高端勞動密集型產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多式聯運、“公轉鐵”步伐,引進培育龍頭物流企業,建設綜合性物流園區和大宗商品、農產品、羊毛絨製品、煤機裝備等專業市場,設立東部地區商品榆林中轉倉,健全縣鄉村三級網絡配送體系,打造區域物流樞紐。以能源金融為核心,支持地方金融機構做大做強,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在榆設立功能性總部、區域總部,進一步加大上市公司培育力度,加快建設金融服務集聚區,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支持發展電子商務、科技信息、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商貿會展、人力資源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圍繞“互聯網+”培育文化創意、數字娛樂、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提升體育休閒、醫療康養、家政社區等生活性服務業供給質量。引進一線輕奢品牌、休閒品牌等區域總部,支持大型商貿綜合體、高品質商業步行街建設,培育高端消費市場,打造區域消費中心。

創建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順應全球能源發展新趨勢,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突出關鍵技術突破與試驗示範,創建以能源技術革命為引領,協同推進能源生產、消費和體制革命的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突破煤制芳烴、粉煤熱解等關鍵技術,推動煤油化工耦合、煤化工與氫能融合,佈局一批煤制油、一步法制芳烴、“液態陽光”等示範項目,實現化石資源高效利用和千萬噸級油氣資源替代,建成國家清潔能源供應地。突出氫在多能互補和多能融合中的樞紐作用,加強氫能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一次佈局氫能生產、儲運、消費及裝備製造完整技術鏈和產業鏈,打造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圍繞構建電氫能源體系,加快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實現高碳城市低碳發展。強化與中科院戰略合作,爭取國家佈局能源國家實驗室,集聚一批能源化工頂級研究機構和高端人才,打造全國能源化工技術創新策源地和多能融合集成創新示範基地。

突出王圪堵水庫調配樞紐作用,重點實施東線馬鎮引黃工程、西線鹽環定揚黃提升改造工程和王圪堵水庫到靖邊供水工程,調整優化中心城區水源,實施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科學利用礦井疏幹水,構建“東線引黃+西線引黃+王圪堵水庫+礦井疏幹水”的骨幹供水體系。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整治無定河、窟野河、紅鹼淖等重要河流、湖泊,營造健康安瀾河湖環境。

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實施“交通強市”戰略,推進公、鐵、空一體化發展,打造多式聯運、立體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不同運輸方式間“零距離”換乘和“無縫銜接”。建成榆陽國際機場,加快建設府谷、定邊民用機場和神木、靖邊通用機場,逐步開通到達國外重要城市航線,加密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等主要航空樞紐的航線,打造西部國際航運節點城市。規劃建設一批低空通用機場,大力發展無人機物流、低空旅遊。加快推進包海通道延榆鄂高鐵,爭取延安—太原高鐵過境中心城區,推進青銀新通道太榆銀高鐵、京銀新通道忻榆銀高鐵進入國家規劃,構建中心城區“十字型”高鐵樞紐。

改造提速西榆動車延榆段。完善省級高速公路網,推進國省道路升等改造,全面提升縣城之間、縣城與重點鎮之間路網等級水平。推動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建設連接重點礦區、園區和企業的鐵路專支線網,開闢直達沿海地區的集裝箱多式聯運通道,全市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比重達到60%以上。“十四五”期間,形成國內省會城市3小時到達,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2小時到達的交通圈。

策劃沿長城、沿黃、轉戰陝北三條精品旅遊線路,打造靖邊龍洲丹霞、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明長城三十六堡、沿黃“1號公路”等龍頭景區、文旅綜合體,主動融入周邊旅遊圈,建設全國知名的旅遊目的地。發展文創樓宇經濟,培育文化創意設計、影視開發等新業態,招引知名文化企業,引進一流團隊創作精品力作,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打造榆林城市文化標識和對外傳播符號,加大榆林文化形象宣傳推廣力度,全面提升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

全面加快對內對外開放。順應國際國內“雙循環”體系新形勢,建立多層次開放平臺,構建內外並重的開放新格局。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打通“西安—榆林—二連浩特”中歐班列大通道,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打造陝西向北開放門戶。持續推動榆林國際航空口岸建設,加快設立綜合保稅區、海外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內陸無水港和陝西自貿區協同創新區,加快“四位一體”口岸專屬區建設。全面落實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提升榆林煤博會的國際影響力,構建“會、展、節、演、賽”全業態的大會展格局。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搶抓產業鏈、供應鏈重構機遇,爭創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深化呼包銀榆、揚榆協作等區域合作,融入呼包鄂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支持陝蒙大烏合作試驗區建設。理念技術學習國際國內一流水平、體制機制借鑑沿海地區先進模式,加快引進國際國內先進技術、一流企業、高端人才等,形成融入國內市場大循環、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