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之核心山場講解詳說

七月節,立字解見春。
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揫(揪)也,聚斂也。
秋天是萬物成熟、結實、收穫的季節,對於農民而言,秋就是揪。
農諺曰:立了秋,一起揪。
立了秋,一把半把往家揪。
立了秋,小糧小食往回收。
立秋,秋天來臨,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

武夷巖茶之核心山場講解詳說


作為一名茶人,立秋也是茶人收穫的季節。

初步精製的茶品都在陸陸續續的下了焙爐。

父親常對我說:作為一名茶人,你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要等,等茶葉褪去火熱(專業術語:褪火)的外衣,展示出真正的內容的時候你才可以帶它出去,不要急,你要耐心。

從穀雨到立秋,跨越了兩個季節的等待,現在還需要等待它綻放光芒的時刻。

這一切都需要耐心的等待。

所以我常說:有茶一樣的朋友,有朋友一樣的茶。
歷久彌新,卻也品之淡然。

足矣!

然而有朋自遠方來,在這秋老虎即將到來的季節朋友們從五湖四海趕來了武夷山。

茶人陳馨也是馬不停蹄的遊走在各大山場之中。

今天就讓我好好地和大家說一說三坑兩澗的地理故事。

武夷巖茶之核心山場講解詳說


牛欄坑

牛欄坑所產肉桂被稱為“牛肉”。

這裡生態條件優越,茶山都在半山懸崖上。

由一層層用石頭壘成,不惜工夫,足見這些茶樹之珍貴。

如今虛壁、砌石之上早已佈滿青苔、蘚草。

岩石表面黝色蒼蒼,茶叢生長其間。

此地所產之茶,香氣飽滿,令人齒頰生津。

牛欄坑幽谷森然,澗水常流,柔風常撫,大風不往,朝陽夕暉,烈日不至,是巖茶的理想家園。


武夷巖茶之核心山場講解詳說


馬頭巖

馬頭巖

地理位置:悟源澗、大坑口之間

馬頭巖因岩石形似馬頭而得名。

旁邊磊石巖,像五匹奔馳的駿馬,又叫“五馬奔槽”。

馬頭巖地勢較為平坦,形似章魚,茶園像章魚爪伸向各個巖谷。

形成了許多小氣侯山場。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由於肉桂的畝產量高,茶科所推廣、政府補貼、鼓勵種植。

所以很多茶農砍去其他名叢種上肉桂。

馬頭巖的土壤含砂礫量較多,土層較厚卻疏鬆,通氣性好,有利於排水。

且巖谷陡崖,巖崗上開闊,夏季日照適中,冬擋冷風。

谷底滲水細流,周圍植被較好,形成獨特的正巖茶必需的土質。

同時,馬頭巖地勢相對開闊,日照較長,茶葉的酚氨比較高。

所產馬頭巖肉桂彰顯辛銳的桂皮味,土壤和小氣侯山場造就醇滑甘潤的口感。


武夷巖茶之核心山場講解詳說


流香澗

地理位置:玉柱峰與飛來峰的西麓

武夷山風景區內的溪泉澗水,均由西往東流,奔向峽口,匯於崇陽溪。

唯獨流香澗,自三仰峰北谷發源,流勢趨向西北,倒流回山。

兩旁蒼石丹崖,青藤垂菱,野草叢生,其間還夾雜著—叢叢山惠、石蒲、蘭花。

一路走去,涼涼的流水聲與飛花相隨不捨。

一縷縷淡淡的幽香,時時撲鼻而來。

明朝詩人徐通遊歷此地,不忍離去,遂改澗名為“流香澗”。

隨著山澗往北一折,即為清涼峽。

該峽兩旁危崖夾澗而立,抬頭仰望,犬牙交錯的崖石,岌岌欲墜。

當中只留下—線空隙,到正午時才會透進一縷陽光。

茶樹生長在這裡,不僅有“巖骨花香” 更有流香之韻,留香在口,令飲者過齒難忘。


武夷巖茶之核心山場講解詳說


悟源澗

地理位置:馬頭巖南面

悟源澗為流經馬頭巖南麓的一條澗溪。

澗水淙淙,幽蘭芬香。

通向馬頭巖的澗旁石徑靜謐安祥。

令人悟道思源,故名該洞為“悟源洞”。

洞旁石壁上刻此三字澗名,以及乾隆年間江西茶商捐資修建石徑的題刻。

茶樹在此地常年與溪流相伴,梯形茶園土壤通透性好,排水性能佳。

武夷山景區諸多山頭流出的眾多小溪流,彙集到馬頭巖區域,形成悟源澗的源頭。

澗水流到山腳的蘭湯村,最後匯入崇陽溪。

悟源澗四周峭峰林立,深壑陡崖,幽澗流泉,迷霧沛雨,夏日陰涼,冬少寒風。

故而所產巖茶茶青制優率極高,為武夷巖茶的主產地之一。


武夷巖茶之核心山場講解詳說


大坑口

地理位置:天心寺東南邊

大坑口為通往天心岩的一條深長峽谷。

橫貫東西,是連接天心岩和崇陽溪的水系。

坑澗兩邊茶園廣佈,又為東西走向,光照充足。

大坑口地勢較低區較宜種植水仙,半山腰或山岡上適合種植肉桂。

兩側的茶地,靜臥在樹林山嶂掩映處,吸納天地精華。

大坑口為九龍窠、天心岩一帶的溪水乾流流域,水量豐富,溪流也帶來上游的肥沃土壤。

土層深厚,養料充足。

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陽光、空氣、水分、土壤。


武夷巖茶之核心山場講解詳說


九龍窠

地理位置:大紅袍景區內

九龍窠為母樹大紅袍的所在地。

峽谷兩側峭壁連綿,逶迤起伏,形如九條龍故而得名——九龍窠。

沿著幽谷鋪設了一條石徑,兩側澗水長流,茶園碧綠,芬香沁人,景色幽美。

出峽平曠之處的巖壁上鑿滿包括“晚甘候”在內的歷代名人題詠武夷巖茶的摩崖石刻。

九龍窠建有名叢園 散佈於九龍窠的峽谷兩側。

名叢園就山勢開墾,或依幽谷,或傍山崖,遍植集觀賞和飲用於一體的武夷奇茗二十七種。

九龍窠還立有九龍名叢園的石碑,鐫刻名叢植株名。

最著名的有白雞冠、水金龜、半天腰、鐵羅漢、白牡丹、白瑞香等。

這說明九龍窠非常適宜種植和培育茶樹,為巖茶的種植與生產培育了許多品種。


武夷巖茶之核心山場講解詳說


竹窠

地理位置:流香澗西側

竹窠是一個天然的山間谷地,自古是產茶勝地。

清代朱彝尊《仰茶國歌》詩云:“雲肅竹案擅絕品,其居大抵皆巖坳。"

比起三坑兩澗那些狹長的山間,竹磨的地勢更加低窪。

被笑稱為三坑兩澗的“盲腸”。

低窪的地勢,凝聚了許多的自然肥料和水分。

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又避風排水,青苔滋生。


武夷巖茶之核心山場講解詳說



希望茶人陳馨的文章可以讓你更好的瞭解中國茶。

歡迎各位朋友點贊關注,提出不同建議在評論區裡進行討論。

本文由茶人陳馨原創撰寫,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茶葉知識,快來關注茶人陳馨。感謝閱讀。

#茶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