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老百姓敢於消費?

筆者發表《勞動福利券一一解決內循環落地的現實方案》之後,有位朋友提出疑問:

“你忽略了根本問題,在醫療,住房,教育,養老的缺乏有效的保障的情況下誰敢去消費?沒有消費哪裡來的內循環?”

筆者估計,考慮類似問題的人不在少數。大家普遍認為,在醫療,住房,教育,養老諸問題沒有解決前,特別是不少人揹著沉重的房貸,車貸等債務包袱,又很難掙到錢,收入無保障,的確是不敢消費的。

而不敢消費,自然就談不上所謂“內循環"。

怎樣讓百姓敢於消費才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筆者發表的《勞動福利券一一解決內循環落地的現實方案》就是解決百姓敢於消費問題的思路之一。文章說到,“勞動福利券"(以下簡稱“福利券”)借鑑了消費券的設計原理,引入了“價值循環"即(從員工勞動工資收入→客戶購買力→企業營業收入形成一個閉合的循環)的概念。通過發放一筆錢,分別可以使員工收入增加,客戶有錢消費,企業營業收入增加三重目的。

筆者認為,這個方案是能夠解決百姓敢於消費問題的。

第一個敢於消費的理由是:通過發行福利券解決百姓沒有收入無錢消費的問題

筆者在另一篇文章《如何啟動勞動福利券並驅動價值內循環?》文中提到,建立由“金融貸款→信用保證金→發行福利券→價值循環"這種組合貸款形成的“價值循環金融"。在此基礎上,由用人單位簽發,平臺統一發放,以“福利券"的方式發給自己的員工,相當於給員工借出了一筆消費貸款。而這筆貸款員工不用現款歸還,只用自已在企業的勞動付出償還。相當於說員工勞動換收入,沒有現金還款壓力,你說敢不敢消費

第二個敢於消費的理由:用企業未來新增銷售收入為籌集本企業員工勞動福利資金提供擔保,企業敢不敢發券?

在“福利券機制下”,企業用未來新增銷售收入解決本企業員工的勞動福利問題,激勵他們的勞動積極性,既不擔心現金還款,

又不直接籌集福利資金,企業如何不做既能讓員工增收,又能盤活本企業存量資產的好事?

第三個敢於消費的理由:“價值循環金融"遠比單純的消費貸款效率高。金融企業樂於去做

為了刺激消費,目前各類金融機構向消費者發行了數量不等的消費貸款,或住房貸款,購車貸款,造成了消費者沉重的經濟負擔,如普遍存在的房供。

也有企業向金融機構申請金融扶持貸款,以舒解財務困難。但由於某些企業銷售困難,資金回籠慢,往往被金融單位拒貸。

總而言之,傳統貸款都被百姓收入不高,掙錢困難,不敢消費,企業銷售困難而卡了殼。

運用“價值循環金融"就不一樣了。

這個由“借貸+銷售”組成的閉合循環,一方面由企業以勞動分配與消費貸款方式發出貸款,另一方面又以交叉購買與限額銷售方式收回貸款

,完成一個閉合循環。

由於金融部門以信用保證金方式支持發行福利券參與價值循環只要這個體系運行正常,大部分證券發出→回收大致相當,金融部門的信用保證金就能保證安全,發揮作用。

通過構建“價值循環金融”,疏通經濟流通血脈,金融部門也敢於支持百姓消費。

第四個敢於消費的理由是:福利券屬於強制消費,用於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證券過期作廢,無所謂敢不敢消費

這個道理和消費券設計原理都是一樣的,證券過期作廢。促使持券者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到商家購物消費,加快商家貨物流通。因為強制消費,就沒有所謂敢不敢消費的問題。

雖然住房,醫療等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但人民基本生活卻得到保障,同時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活下來”的問題基本解決了。

辨證處理好“活下來”與“過得好”的關係

勞動福利券只起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生活之用,著重解決人民與企業“活下去”的問題,而工資才是自由流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確保大家“過得好"的物質基礎。

因為勞動福利券解決了大家“活下去"的後顧之憂,大家沒有了後顧之憂,才敢用工資放手消費,這樣才能帶動經濟真正發展,最後達到“過得好”的目的。

至於“活下來"與“過得好"問題,咱們另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