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一中作為一個縣城中學為什麼這麼強?高考成績如何?

健身圈的小渣渣


首先,我沒在太和一中就讀過,我是阜陽潁上人,高中是阜陽市第三中學(2005-2008屆),在我高二那年(2007年),我們學校領導做了調整,從調來了一位“著名”校長——刁衛華,時任太和一中校長,當時學生背後愛叫他“老刁”。

當年的阜陽高中教育是什麼情況呢?

阜陽一中本部被公認為“阜陽教育質量最好的中學”,阜陽市第三中學被稱為市“文科班”最好的中學,另有城郊中學、紅旗中學。下轄5縣市中,有兩個縣的縣第一中學常年蟬聯安徽省示範高中升學率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一箇中國第一人口大縣由於人多教育資源常年吃緊。但是太和縣,絕對屬於阜陽這一落後地區的例外:太和縣中醫院是安徽三所三甲中醫院之一、阜陽四所三甲醫院之一、全國百強中醫院之一。另一個就是太和一中了,雖然不像衡水毛中那麼全國知名,但當時阜陽地區乃至省內的學生沒幾個不知道的,太和一中不僅在升學率方面遠高於兄弟縣市的一中,而且綜合成績也高於當時的阜陽三中,和阜陽一中不想上下,甚至在很多年份,升學率比阜陽一中還要高————我高考那年(2008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狀元就來自太和一中。

我所在的阜陽三中,2006年剛舉行完百年校慶並獲得省示範高中稱號,之後當時的校長就調任阜陽一中去了。作為學生,我覺得三中那時候的領導是很負責人的,老師也極為盡力,校風很嚴,學風很好,在社會上是有口皆碑的。

回過來說,這位校長還沒調任,學校師生就已經議論紛紛了,以至於咱們這位刁校長先來個“微服私訪”:那個週日,我們幾個住校學生在自習,外面來了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問我們班一個女生:“聽說新來的校長很嚴啊,你怎麼看?”還好我這位同學也沒說什麼壞話。

這位刁校長調任後,派由學生、老師組成的“考察團”去四大名校中的兩個取經:北路衡水,東路啟東。然後我們高三的改成了“7-9-6.5”模式:早晨7點開始早讀,上下午第三節課大休息課間操改成跑操,邊跑邊背英文單詞(感覺沒什麼卵用,跑完就忘了哈哈哈);晚上第三節課自習。每週上六天晚自習(僅週六晚上休息);每週上六天課(5+5+2=12節課不含早讀晚自習),高三週日週考(上午:語文,下午:數學英語),週一晚自習前兩節考綜合,每週再發試卷做家庭作業,其餘課業如舊。

當時給我最大的感覺不是學生不堪重負,是老師不堪重負(除音體美信息,因為這些課實際上取消了哈哈哈),你們算算,語數外老師每人至少帶兩個班,文理科老師每人至少帶4個班。每天早晨7點多(班主任被要求7點整)到學校,晚上下晚自習都11點了,週日週一監考考試的同時還要改試卷,這還不算備課、改作業。。。這豈止是996啊!!!關鍵當時很多教我的聘任制青年教師月工資不到1000!(2006年)

這大概是太和一中+衡水中學的混合模式。然後,我們親愛的刁校長很快就摘得了“刁扒皮”的外號。。。您這不是扒學生皮,是扒老師皮!當然了,要問校長是否盡責,平心而論,那是相當盡責,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08年雪災,校長大冬天的穿個軍大衣蹲傳達室門口,據保安說人家六點不到就來了,幹啥呢——看學生幾點到,以至於週一的升旗儀式上,全校這周有幾個學生遲到了,他都能報出名。。。當然老師遲到了他更能報出名。。。我深刻地記得某次升旗儀式,一個班人沒到全,結束後那個班班主任被校長叫去訓斥。那個班的班主任正好教我們政治,上午最後一節課恰好是政治,那節課特別安靜,除了講課聲,連呼吸都能聽到——因為我們第一次看到一個人的臉紫的發綠!那臉色,不誇張,至今難忘,。。。我們班主任,當時四十多歲,高級職稱,戴個眼鏡,能被校長訓哭。。。。

作為學生,我的感覺是不堪重負,作為老師,大多數嘴上不說,但這個工作強度可以想見。當時聽說曾經有人向校長提議,希望不要搞這種題海模式,講題在精不在多,但似乎沒起作用。

我的數學在高中一直比較差,以至於高一下學期期中我考了個25分(滿分150),全年級一千多名(全年級一千多人)。我當時的感覺是:天塌了,老師肯定放棄我了,我也放棄我了,我和家人說想學藝術類,因為文化課嗝屁了。結果我數學老師找到我,讓我暑假不要走,他也不回臨泉老家,這個暑假在這補數學。是的,老師是完全義務性地給我補課(還有兩個和我一樣數學差的同學),事後拒收任何報酬。我不敢想象,因為這在我們縣城是絕對不可能的,考這麼個分數在縣一中老師早就不管你了,何況義務補課。所以這裡我一直都很感激教我的各科老師,尤其是數學老師,沒有三中這三年,讀本科?不存在的。

等到我讀高三刁上任的時候,我的成績已經拿到全年級前50,全班前五了。嗯整個高二,我往前衝了一千多名。。。。那時候我已經整理出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什麼時候複習哪門課,做錯的題訂正筆記等。但新模式的推行,讓我感覺有點亂,因為不斷的考試、課後試卷已經讓我沒時間和精力執行自己的計劃了,更何況那時候高三複習,我高一成績並不好,正需要鞏固書本知識,但不得不應付各種題目。而五花八門的試卷,題目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有些題目難但考察點偏,有些題目考察點則過於單一,還有些題目完全就是重複的。那段時間我也很痛苦,晚上睡眠時間不得不從12點後延到1:30。並且最終結果是成績下滑到前十左右。

在當時,我把原因歸咎於校長的“新模式”。但是在現在,我也許不再這麼看了。因為首先,我所在的阜陽市是全國範圍內經濟落後城市,教科文衛事業更是落後得不得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師資有限;2、硬件條件差;3、學生基礎差,學力有限。

1、師資。我的數學老師是80後,畢業於安徽大學,在我們學校當時已經很不得了了,即使同年齡段的教師也大都來自阜陽師範學院,上了年紀的基本上就是中專師範學校(比如我班主任),後進修。當然,教師工資待遇低,編制有限,也是招不到人才留不住老師的原因。要知道阜陽三中和阜陽一中一樣是阜陽市僅有的兩所直屬高中,阜陽市市直單位尚且如此,鄉鎮中學可想而知!

2、硬件。當時阜陽三中校址位於現在的阜陽市潁州中學(阜陽市文德路、貢院街),學校教學宿舍區和操場還隔著一條馬路。東西不過300米,南北200米,比起現在動輒幾百畝上千畝的校址,實在不夠看。(諸位可以上地圖搜潁州中學驗證一下)但好歹是市直高中,當時微機室、圖書館、實驗室一應俱全。

3、學生基礎。我們那時候,阜陽三中正處於不上不下的階段,一方面市裡的學生家長寧願高價讀阜陽一中或者一中東校區(現已改為阜陽五中),縣城的學生更願意在家門口讀阜陽一中,農村地又要和區縣示範中學搶生源(因為有些初中直接對接區縣中學的)。所以我高中班裡很多同學是來自鄉鎮中學的農村學生。和我這種嬌生慣養衣食無憂的城裡學生沒法比,他們大多有很多兄弟姐妹,經濟上比較拮据,父母在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了,我的很多同學在省吃儉用之餘還需要照顧弟妹、操持家務甚至農忙時回去幹農活。而且阜陽作為貧困地區農村師資當時是真差,語文老師不懂拼音、不會說普通話這是常態,英語老師更是奇缺。所以農村學生一般偏理工科也就不難理解了。我們上信息課,甚至很多同學不會開電腦,高考網上報名的時候很多同學是我幫他們操作的。至於父母指導學習,開發智力更是不存在的。我在這裡並不是說學生不努力,不愛學習,而是享受的教育資源有限,自身努力、方法、眼界受到限制。

所以面對這種境況我們能怎麼辦?效率不夠,時間來湊,還能怎麼辦?這種方法對於考名校甚至考985是不夠的,但你忽略了,在我們當時那種情況下,大多數學生的目標就是二本。當然,在我大學的時候,我深刻體會到了教育差距,比如我皖南的舍友們,基本上成績處於全班30-40名考入了我們大學,而同樣的分數段,我處於全班前五的位置。再比如,某高中名校的大學同學,他們在高一的時候就學完了高中數學全部課程,高三的時候他們覺得太“無聊”了,老師把大學才學的高數給上完了。人家也就一個腦袋,我腦容量也正常,為什麼同時期我數學只能不及格呢?無非就是學生基礎好+老師水平牛,但這種差距還是很大的,你不具備這種條件,你只能按這種高考工廠模式去拼。

我們那一屆的升學率和現在比,實在不夠看,當時本科達線率只有區區40%,但已經遠高於三大窮縣的升學率了。更重要的是,從阜陽三中確立新模式之後,升學率提升速度突飛猛漲,三年後(也就是從入學起就接受新模式的高中畢業生)本科率已經達到80%以上,一本率從個位數直接漲到40%。從前清北復交幾年不出一個,現在每年都有。我覺得這就夠了。

是,我反對高考工廠,但我覺得太和一中和阜陽三中都遠沒到那麼“變態”的地步。更何況,像我們這種村鎮人口眾多、極度貧困、教育資源嚴重匱乏的地區,我們大多數農村孩子讀書升學大城市中產家庭出身的孩子需求不一樣,我們迫切面臨的不是“上不上優質學校”、“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學上”、“能不能考上本科”的問題。


徐公子阜陽爆料


太和一中作為縣城中學為什麼這麼強,我來幫你解答。感謝閱讀!

先來說說太和一中的發展史

太和縣一中位於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太和一中創辦於1956年,1986年被評為阜陽市重點中學,1997年初,初中與高中分離,2003年4月被評為省級示範高中。學校一直堅持教育改革,嚴謹的教育理念,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在辦學的這些年裡得到了省市的重視。2004年,太和一中因為科研成果的突出,被國家教育部命名“全國科學教育基地”,2006年又成為了北京師範大學的“校本培訓基地”。2008年又被安徽省評為中學食堂b級單位。

學校規模

太和一中位於太和縣人民中路43號,處在繁華路段,交通便利,環境優雅,教育資源豐富,其科學的管理模式和較好的教育口碑使其發展迅速。太和一中現在有100個教學班,在校的學生高達6000人,校區的佔地面積在400餘畝,學校的建築面積更是達到了10萬平方米,每個年紀都有一棟自己的教學樓。學校為了學生們的生活方便以及安全,斥資500多萬裝備了全省一流的校園網、閉路電視監控轉播系統、原創教學網絡、校園程控電話等。學生”充電“的地方圖書館,更是有多達20萬的藏書。如此先進的教育基地,為孩子們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

師資力量

太和一中學校現有專職教師423人,其中高級教師177人,一級教師152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省優秀教師8人,省教壇新星2人,市縣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星76人,太和縣一中先後榮獲清華大學優質生源地、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全國後勤管理先進學校”、“全國先進讀書俱樂部”等稱號。

培養機制

太和一中領到班子,立足現實,創新發展,以人為本,用現代意識,科學態度打造了一流的師資,一流的質量,一流的環境。學校主要以素質教育為主,嚴謹的辦學態度,為國家培養人才,努力將太和一中打造成省級一流高中。強大的師資力量,在加上如此多的教育資源,對學生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辦學成果

太和一中連續多年的高考成績都位居阜陽市各大重點高中前列,2018年本科上線率達到95%,上千人可以考上一本,每年有10人左右可以上清華北大,太和一中高三年級的清北港班一本升學率一直保持100%,太和一中文理兼備,教學質量多年來已穩居安徽省縣級中學前列,作為縣級學校有這樣的成績,已經非常有實力了。2018年太和一中在全國中小學排名中位列第78名。

綜合來說太和一中,地理位置優越,師資力量強,辦學理念先進,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目前太和一中正在建設新校區,投資6.9個億,將是一所綜合性一流的重點中學。


求學的小康熙


太和作為皖西北的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小縣城能匯聚太和一中、太和中學兩所省重點示範高中和太和縣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分不開的,太和人民不論窮富無不重視教育,每每看到新華書店週末摩肩接踵,各種姿勢捧著書讀的津津有味的讀書人(包括各個年齡段,各個階層的人)我都為太和感到驕傲。但是太和的教育也有不足,這從今年高考的兩位狀元的語文成績就能影射弊端,120、119,算高分了但是和別的地區的高考狀元比差不多有十幾分的差距,不要小看這十幾分,太和教育差的恰恰是這十幾分!!!語文注重積累和廣泛的閱讀,太和的學子應試有餘卻很少有時間去看與考試看起來關係不大的課外書,相信太和的教育會越來越好。太和學習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