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真的能改善人的心理問題嗎?為什麼有些資深心理諮詢師多年沒有改善自己的問題?

用戶68878329


心理諮詢師首先是凡人。

既然是凡人,不可避免地會有但凡是普通人都會存在的問題,也不可避免地會上升成心理問題。

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具備的是不同常人的能力,客觀認知存在的問題,從而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始終以積極的心態與問題長期共存。

所以,心理學更深層的意義,並非是尋求解決方案,更不是說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無瑕之人,而是通過自我成長培養出一種能力,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始終有應對的能力。

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面臨挑戰。



心理問診在線


不是心理學能“改善”人的心理問題,而是心理學能夠幫你找到自己問題的癥結,然後還是要由你自己親自去解開那個結。

心理學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都有廣泛的關聯和應用。

當我們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時,心理學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從認知、覺察、洞悉、感受、覺醒、改變等一系列思維邏輯和行為模式的引導。從而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首先,經過全面的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可以解釋一些特定的心理現象。

通過資深諮詢師的敏銳洞察力、以及過往知識經驗的總結,他們能夠根據你的描述去找出引起你這種心理問題的根源。而你也可以通過自學心理學,進而疏導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就好比我們發燒了,你整天覺得頭暈頭痛,如果這時候你吃止痛藥是沒有真正作用的,你要找到導致你發燒的炎症在哪裡,然後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地“退燒”。

而我們普通人,如果不瞭解心理學專業知識和心理問題的發展機制,就永遠只能靠止疼藥止疼,炎症還是得不到消除!你始終還是會不斷地“發燒”。



舉個例子:

你因為妻子對你的不信任而極度苦惱,她整天用各種方法去調查你的行蹤,對你各種不信任,讓你苦不堪言。

如果不瞭解心理學,你就會認為妻子是一個不可理喻的人,她疑心病,她不懂道理,她非常令人厭煩。

你甚至覺得與這樣的人生活是痛苦的,她越是控制,你越是想要逃離,久而久之,這種婚姻關係就會出問題。

而如果你瞭解了一些心理學常識,你就會明白,你的妻子之所以這樣做,是有著她內心的一系列深層邏輯的。儘管她的邏輯不一定正確,可是你無法改變她的心理邏輯,在她的認知裡,她百分百是沒有錯的。

妻子對你的這種控制行為,來源於她自身強大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在她的潛意識流的最深處,她是不被愛的,她是極其無助和痛苦的。

所以她只有通過這種看似無理取鬧的方式去尋求她自己能夠接受和認可的“安全感”。

那些越是控制慾強的人,內在越是極其虛弱,這種虛弱讓她恐懼,而當我們受恐懼支配時,她的一切行為模式早就已經脫離了她的本意了。所以你對她的判斷都是錯誤的。

如果你瞭解這些深層邏輯,就會明白,解除妻子的不安全感,要從她的原生家庭和童年時期的壓抑去找路徑。

她的這種不被重視、不被疼愛的淒涼感,深深地壓抑在她的內心深處,那麼,這種孩子長大了以後,就會變得敏感多疑,控制慾強。

而她的所做所為,往往又會引起對方的極度嫌棄和反感,於是,你們之間的關係就進入了一個“死循環”。而妻子的痛苦也會逐漸加深,最終非常可能導致抑鬱,必須吃藥才能控制她的行為。

不是不愛了,也不是不自信,控制慾來源於深深地恐懼,所帶來的不安全感。

如果你能夠對妻子有這樣的認識,你就不會一味去責怪她,你會心疼她。所以你會首先去找到她不安全感的來源,然後儘量去補足她的那些不安和恐懼。

她沒有了恐懼,就會心態平和,也不再敏感多疑了。

以上只是一個片面的小例子。目的是想說明,我們一切思想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深層邏輯在推動,如果我們不去了解那個邏輯,只是針對表面言行進行勸導和批評引導,不僅毫無作用,還會阻礙了交流的通道,最終讓問題徹底打上死結。



第二,心理學能夠根據觀察到的心理現象和行為模式預測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這種預測也是基於對心理現象的洞察,以及過往經驗的總結。你會根據自己的心理發展路徑,預測此刻的心理現象,將會導致怎樣的行為發生。如果你能夠在那個行為發生之前就預測到,就可以避免那些不期待發生的行為的發生。

比如,只要是提起你的某個令你非常痛苦的“傷疤”,你就會進入“非理性防禦”狀態,那麼,你接下來的行為就會變成“失去理性控制”的應激行為。那麼你就可以在這時候,人為控制這種不理性行為的發生了。

而這一切都基於一定的心理學專業知識。

第三,心理學可以控制行為的發展進程。

其實這一點也就是基於預測之上的控制。

當你能夠預測到接下來的思想行為模式,你自然就能夠控制行為的發展和進程了。

而這一切依然基於對自己的心理現象和行為模式,具有深刻洞察的基礎上。而深刻洞察則是基於心理學原理。

所以,心理學能夠拓展和引導我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模式的邏輯性,在源頭上去控制自己的言行。找到心理癥結,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



為什麼資深心理諮詢師,卻多年都無法改善自己的問題呢?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個體差異性對心理干預的敏感性不同,所導致的問題了。

比如,資深心理諮詢師他完全瞭解自己心理問題的一切癥結,也知道該如何解決那個癥結,可是,解除這個癥結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課題”,卻又是那個心理諮詢師所極度敏感和排斥的另一個心理問題了。

比如:一位心理諮詢師,她在婚姻感情上出現問題,她完全洞悉自己婚姻裡需要面對的深層邏輯,也知道如何去改變,只要按照這些路徑去走,她一定可以順利解決問題,而她也已經為無數家庭無數遇到相同婚姻問題的家庭解決了問題。

可是,她偏偏沒有辦法走出“親密關係”帶給她的陰影,那種強大的心理印跡讓她在明知問題癥結的情況下,卻沒有能力去完成那個“修復”,而如果這種修復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源 ……

她就需要更長時間去修復那個陰影,而有些心理陰影,是我們終生都永遠都無法消除的。如果你沒有那個心理陰影,那麼,你的問題就按照解決路徑得到解決了。哪怕她是心理諮詢師,她也解決不了。

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留下了很多印刻在生命裡的“制約”和“陰影”,心理學只能幫你找到它、認出它,而解決問題,仍然需要你自己的努力。

最後:

心理學可以引導你,去找到你的心理癥結,你自己勇敢地去打開它。可是心理諮詢師自己本身,也有很多他眼睜睜地看見了、就懸在那裡的、打不開的結。但是,看到了那個結,是你打開那個結最關鍵的一步。連看都看不見,何談去打開它呢?這就是心理學的作用。心理學不是萬能鑰匙,它做不到對你的心靈進行一個全面清洗,打開所有被鎖上的結。但是心理學給你一扇門,一扇讓你走進去,去真正瞭解你自己的大門……



-END-



滺滺雨荷


首先很感謝你這兩個個問題,兩個很好的問題,一個演繹另外一個。

心理學真的能改善人的心理問題嗎?首先我們要清楚什麼是心理問題。

我們每個人的心理,就像我國道家的太極圖,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純陽無陰的心態,樂觀度過高,也就意味對外界環境安全度過於放心,不做任何防備,很容易受傷。純陰無陽的心態,全防禦狀態,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擔心會受傷,因此把自己完全包裹起來。

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態,都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處於動態平衡,有時會偏離,讓我們感覺到心緒有擾動,但是我們的機體有自我調節能力,會調整過來。

有些偏離水平偏高的人,也就是我們說的心理問題,需要通過心理干預來幫助調節,回到動態平衡的狀態。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需要專業的人,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採取不同的心理干預方式,才可能有效,之所以這麼說,還和每個人自己希望改變的強烈程度有關。

心理學就是研究人的大腦活動規律,從而幫助有心理困惑的人調節心理靈活性,改善困惑的,但並不等於說,有心理問題去看一些心理學書,就改善了。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有些資深心理諮詢師多年沒有改善自己的心理問題?

這個問題要從多角度看。

首先,很多心理工作者,確實是曾經有過心理創傷的人,甚至可能受過很深的創傷,因此會比別人更多關注心理學。心理諮詢師在最初也不是心理諮詢師,在專業人士幫助其探索自我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成了一位專業人士,如果他受傷較深,改變也是漫長的,他體驗更深,這種體驗,對新的求助者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因此,標題中提到資深心理諮詢師自己的問題為什麼沒有改善?沒有改善也是一種改善,起碼沒有加深。

另外一個角度,就是心理諮詢師他經過多年的學習,提高了自己的心理靈活性,接納了問題,允許自己與問題同在,問題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問題,問題的存在並不是全壞,也有其積極的意義。

最後一點,是想對廣大讀者說的,心理諮詢師在諮詢室之外,是一個普通的人,有喜怒哀樂,有情緒,也就是大眾說的,也有自己的問題,請允許可以這樣。

諮詢師是一個完整的人,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或者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