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文化一脈相承,為何兩朝知識分子性格差異那麼大?

漢唐文化一脈相承,為何兩朝知識分子性格差異那麼大?

前言:"無為而治"出自儒家經典《論語》,是中衛靈公篇的第十五,另一個則出自《道德經》中道家的治國理念。"天馬行空"的思想在漢唐時期滿天飛不是一時興起,是當時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必經的一條道路。

"無為而治"不是勸當時的統治者不要無所作為,而是要順應社會其自然的發展規律,讓百姓自由發展。其根本的措施就是"勸統治者少干涉"以及"使民眾無知無慾"。漢唐的"無為而治"絕不是一無所為,而是其遵循規律發展的最大作為。

這樣的具有極高精神的治國理念,正是出自於當時漢唐時期的一批具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們以其自身獨特的優勢推動著漢唐先進治國理念的推行,使漢唐時期的中國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順其自然,順乎自然,不將人的意願多放置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將事物的自然進程和自然秩序保護的極好,使得事物的自然發展和成長得到了最好的發揮空間。這些都離不開漢唐當時獨特的知識分子和培養知識分子的文化土壤。

漢唐文化一脈相承,為何兩朝知識分子性格差異那麼大?

儒學思想成為正統思想的漢朝

1、 西漢初的黃老之學

西漢初年,國家還處於百廢待興的時候,漢高祖便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注重諸侯國的壓制打擊,開始推行黃老之學以安撫人心。將治身與治國放在了同樣的地位之上,並在早期道家的理論之上。

結合更多的陰陽、儒家、墨家以及法家的思想,開始推行"無為而無不為","侍時而動、因地制宜、積極無為"的核心思想。以此,漢初的黃老之學便將"無為而治"正式放在了歷史舞臺上,成為了漢朝治國理念中的重要學說。

漢初的無為而治,使得西漢的經濟迅速恢復,國家國力也不斷增強,與此同時,漢初的無為而治為之後漢武帝推行"有為而治"埋下了堅實的基礎。

2、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有為而治"

隨著漢初時期國家政治穩定下來之後,到了漢武帝時期,黃老之學已經無法適應漢代強化中央集權的需要了。正是如此,"有為而治"開始順應集權形勢的需要,儒家學說在經過這段時間的自我調整。

漢唐文化一脈相承,為何兩朝知識分子性格差異那麼大?

國家的逐漸強大,統治者不再滿足於"無為",開始推崇"有為"治國理念。由此,黃老之學開始逐漸衰微,儒學地位不斷上升。漢武帝並抓住此機會,靠文景之治,大量積累了財富和兵力,一舉抗擊了匈奴。

隨著國家統一,經濟發展,國家不斷富強,政治穩定下來。越來越多的政治矛盾也開始浮現了出來,黃老之學也無法適應強化中央集權的發展,董仲舒便一舉提出了新儒學,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新儒學思想。

3、 漢朝文化土壤的最終形成

從漢初的黃老之學,再到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結合漢朝的儒家思想的發展過程,不難看出的是,一定時期的文化發展,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由此也可以看出,漢朝文化土壤的最終形成,離不開當時思想文化適應社會環境的發展和統治者的通知要求。

被統治者接受,成為了當時的文化主流。從最開始的黃老之學,為西漢初年經濟恢復和統治的需要做出了巨大貢獻,再到漢武帝時期的儒學獨尊,都是

文化在適應政治的發展所作出的發展和演變。

漢朝的文化土壤最終形成,也讓儒家思想成為了我國的正統思想,統治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儒學也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主流思想,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漢唐文化一脈相承,為何兩朝知識分子性格差異那麼大?

儒學式微,佛學興起的唐代

1、 唐代的文化來源於生活

儒學在經過了秦漢,魏晉南北朝之後,到了唐朝逐漸式微,並且在佛學的不斷興起強大之下,新儒學已經無法適應新的時代的發展。自此,開始被淘汰。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強大的封建王朝,其國力強大。唐朝的發展國泰民安,文化有著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

唐朝在前幾代的的發展下來,已經政治穩定,長期統一,社會環境的安定和諧也為文化的創造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環境,激發著人們創作的熱情,文人們熱衷於將內心的想法以繪畫詩詞書的形式表達出來。不僅說唐代的文化來源於生活,還可以說唐代的文化史離不開唐代的社會生活。

2、 獨特的唐代文人

獨特的唐代社會環境造就了獨特的唐代文人,他們敢於抒發自己內心的想法,熱衷於情感的表達。毋庸置疑的是,唐代的唐詩,就是當時藉以表達人們自己所處歷史文化獨特的感受和洞察力的一個載體。唐詩和唐代文人一樣,都是唐代的獨特文化的代表。

唐代文人的出現也可以說是時代造就的一種獨特風光。當時社會的文化風氣處於一種極度開放的氛圍之中,自由的思想為漢朝學子的思想帶來了巨大的活力,他們也正是在新的時代開放的審美環境之中,使唐代的文化做出了深入人心的蛻變。

漢唐文化一脈相承,為何兩朝知識分子性格差異那麼大?

3、 唐代文人與唐文化都是唐代的一大閃光點

在唐文化的成就上,其在歷史上的高成就,高地位上來說,在很大一方面來源於唐代文人們的不懈努力。唐代留下來的眾多詩歌畫作都受到了世人的敬仰,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唐代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有著廣博的風格,氣勢恢宏,其精神包容萬象,多姿多彩。唐朝在中國封建文化的繁榮發展時期,這個時代的誕生是伴隨著唐代文人和唐文化一起誕生的,註定是中國文化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閃光點。

文化適時而生,文化土壤應時造就

1、 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黃老之學和新儒學

西漢初黃老之學之所以會一下就得到了全國推廣,離不開國家政治上的支持,但是也離不開社會其自身的需要。正是當時的社會在經歷了長期的分散,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的思想來發展,正是這樣,黃老之學倡導無為而治正好和漢初需要發展的需求相契合。

而後唐朝的新儒學則是由於封建集權的發展,無為而治需要發展上升為有為而治,新儒學也就這樣開始出現在了政治的發展舞臺之上,成為了一個輝煌時代的重要思想,甚至可以說是其政治的核心發展。

漢唐文化一脈相承,為何兩朝知識分子性格差異那麼大?

2、 文化的繁榮同文人之間的細微關係

漢代時期的文化之所以會造就黃老之學,也可以說離不開漢代學子的巨大貢獻。漢代統一初期,為了文化也能夠達到大一統的地步,開始不斷提高儒學的地位,並且注重賢良的選舉。

這極大地促進了學子們不斷努力學習儒學,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黃老之學就這樣順應時代的需求成為了西漢時期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的政治思想,獨特的治國理念。

到了唐代時期,黃老之學開始逐漸式微,文化開始往大層度上的兼容幷蓄上發展。唐代的文人更是放蕩不羈,士人文學上進取上進,胸懷開闊,氣度恢宏。獨特的文人風氣,都為文化的多彩發展帶來了豐富的文學想象力。

3、 獨特的文化土壤培育了獨特文化

盛世造就的獨特文化土壤,讓文人學子們在精神上高度自由,在多彩多樣的文化生活中,創造出來極為豐富的文學鉅作。漢代的無為而治,

就是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漢唐文化一脈相承,為何兩朝知識分子性格差異那麼大?

唐代更是在前代的基礎之上,設立史館,將豐富的修史經驗留下,將獨特的思想描繪在了史書之上。唐代的繪畫、書法以及詩歌都是唐代文化將思想和文化高度融合,與文化潮流同步發展的歷史產物。也可以說,就是唐代獨特的豐富土壤,創造出了一個高度繁榮的文化盛世。

結語:

時勢造就英雄在漢唐文化的發展進程中表現得淋漓精緻。中國的文化發展史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中得到了沉浸,其藝術特質在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並獲得了認可。

國家社會風氣的自然發展,為文人學子們提供了廣闊的發揮天地。在技巧上的創新,創造過程的的發展,以及想象上的驚人進步,都促進了我國古代歷史文化往一個新的階段創造。

漢唐文化一脈相承,為何兩朝知識分子性格差異那麼大?

不論是漢代的無為而治,還是唐朝之後的天馬行空,都是各自時代獨特的文化文學發展的必然結果。漢唐獨特的社會文化環境出現原因,正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正是其在文學發展的自身來說,炫目的文化環境為文人學子的創作激情帶來了準備。

獨特的文化土壤促進我國文學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不論是無為而治還是天馬行空,都是不同時代對其文化的詮釋和完美致敬。

參考文獻:

《唐詩史》《漢賦與漢代詩經學》《中國政治思想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