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軌是一種心理需求?出軌的真相“缺什麼,就想補什麼”

沒有一段感情抱著分開的目的開始,但你要擁有可以離開任何人的能力。

近段時間不知怎麼的,網上充斥著各種駭人聽聞的消息。冰箱藏屍案還沒多久,殺妻碎屍案又引發了一波失蹤妻子陰謀論,緊接著預謀殺女友的案子又跳了出來,再加上《三十而已》幾位男性角色的騷操作頻繁上熱搜,讓人不禁感嘆,親密關係現在都已經這麼難了嗎?

親密關係是很難,但不是現在變難了,而是我們越來越能看到親密關係的真相了。

上週我們打破了對心理學不切實際的幻想,今天,我們再來打破下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出軌是一種心理需求?出軌的真相“缺什麼,就想補什麼”

沒有哪段愛情經得住轟轟烈烈

之所以放到最前面說這個問題,是因為有些偶像劇和小說看多了的小朋友會對愛情有個誤解,認為必須得轟轟烈烈才配得上一份愛情。

很難想象,各方面條件很合適,愛情道路上沒什麼阻礙的兩個人,會因愛情之路太過順暢而苦惱。

大學時候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覺得現在跟對象的關係,不像真正的愛情,太平淡了,沒有轟轟烈烈的感覺。

出軌是一種心理需求?出軌的真相“缺什麼,就想補什麼”

什麼算是轟轟烈烈,小說和影視劇甚至是傳說中轟轟烈烈愛情,一般都少不了眾叛親離,不家破人亡。

現實生活中但凡粘上一樣都是悲劇,沒有哪段愛情經得起這種轟轟烈烈。希望抱有這種想法的小朋友們能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千萬不要為了證明愛情的美好故意製造問題。

原來沒有一個soulmate在等你

經典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我們的大腦中植入了一個愛情模板,愛情是彼此間的非你不可,人生中一定有一個對的人在等你。

現代愛情故事依然沒有什麼變化,每個愛情小說都試圖將愛情表現為上天註定,不管中間主角怎麼作,最後都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出軌是一種心理需求?出軌的真相“缺什麼,就想補什麼”

但現實是,上天可能沒時間給你安排這樣一份真愛,而你應該慶幸世界不是這麼運轉的。

“非你不可”這不是一個祝福而是一個詛咒,它向我們傳遞的理念是,這個世界上存在且只存在這樣一個人與你完全匹配,錯過這個soulmate,你餘生都是將就。

有人計算過在這個設定下,你遇到這個“真愛”的幾率比你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是個富二代的幾率還要小。

果真戀愛不如暴富。

可見比起你註定錯過真愛的設定,現實要可愛得多,至少它給了你通過努力獲得小幸福的機會。

同時這也意味著,前方沒有一個與你完全匹配的人在你。愛情這件事兒,不再是單人尋寶的遊戲,而是雙人配合的升級挑戰。

“從一而終”不一定就是好的關係

傳統觀念下,“從一而終”是評判一段親密關係是否成功的標準,能走到最後就是幸福的標準,反而不去管這是否是一段咬牙堅持一地雞毛相互損耗的關係。

這個判斷方式直接顛倒了因果,能夠“從一而終”是因為這是一段好的關係,是共同成長而不是堅持到底。

這個理念確實會讓很多本不敢繼續的親密關係繼續下去,比如在面對家暴、出軌、長期冷暴力這樣的問題時,為了堅持而堅持。

當然,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持“從一而終”理念的人,仍不在少數。

出軌是一種心理需求?出軌的真相“缺什麼,就想補什麼”

這裡多說一句,如果持有的是這樣的價值觀,那在交往對象或結婚對象的選擇上需要額外注意,不要將對方當做現有處境的救贖者,不要因為需要一個人陪或者急於與同齡人同步而選擇交往對象。

未來的路一定不會一帆風順,如果抱著這些理由在一起,那當下需求緩解或情景改變了,到時候連堅持下去的理由可能都找不到。

當然這裡並不是鼓勵大家遇到點兒問題就分手或離婚,好的親密關係跟時不時會產生分手的衝動並不衝突。關鍵還是看兩個人是否還生活在同一頻道上,對未來是否還有同樣的期許。

這個問題我們跟後面的出軌問題一起討論。

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選擇一個合適的人就能保證一輩子都合適嗎?

很顯然沒有這麼輕鬆。

出軌是一種心理需求?出軌的真相“缺什麼,就想補什麼”

《三十而已》中顧佳和許幻山一開始是合適的,有著共同的目標,嚮往著同樣的生活;

但後來,許幻山出軌了;

最後,離婚收場。

接下來就將扎心進行到底,談談出軌問題。

出軌,字面上看,脫離原來的軌道,也就是不再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了。很多人認為出軌的原因是人的劣根性,是刻在人性中的東西。

所以有了那句名言,我只是犯了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不是!不要拿本性為出軌正名,出軌不是本能驅使,甚至不是性驅使。

出軌是一種心理需求,是可以控制的!

首先,為出軌中的“性”正一下名。

長期以來大家都認為出軌、強姦、性剝削等問題是性在起主導作用,有不少被出軌的人會因此認為是自己的性吸引力下降了,進而去整形。甚至一些整形機構和營銷軟文也傾向於大家傳遞這樣一種理念。

但這沒有辦法解釋,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出軌的對象在各方面都比不上自己的配偶,比如明星夫妻的出軌。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大家都會感嘆,老婆(老公)都這麼漂亮(帥)了,居然還出軌!

可見,性吸引力不是引起出軌的主要問題。

在強姦問題上,醫學研究證明,強姦犯罪者血液中的睪酮含量(性慾指標)及性行為頻率並無明顯差異,也就是,強姦的動機並非性慾。

而且在性體驗上,性體驗是隨著彼此間的熟悉程度和配合程度而提升的。也就是說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中更容易獲得好的性體驗。

心理學家更傾向於認為強姦是權利和掌控欲的表現。

關於出軌更可能是像強姦一樣,

滿足的是某種心理需求。

只要是心理需求就是可以控制的,只是想不想的問題,就像抽菸可能是因為焦慮、壓力大甚至是耍酷,但抽菸不是寫在本能裡的,選擇權在每個人手中。

同樣以《三十而已》中許幻山為例,一個被商業困住的藝術家,因林有有的理解、支持和崇拜,慢慢滑向了出軌。

一個有家庭,有事業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被崇拜的需要,放任自己出軌了。

再次重申一遍,這不是被出軌人的問題。

出軌是一種心理需求?出軌的真相“缺什麼,就想補什麼”

還是這個許幻山,你給他一個時時刻刻崇拜他,以他為中心的林有有,他照樣出軌。

按照林有有的鼓勵方式,到是可能將許幻山培養成一個出色的設計師。

多年後許幻山事業有成,家庭內外都是讚許和吹捧,這時候許幻山可能出現在另一種霸道總裁式的出軌模式中。

霸道總裁愛上我經典橋段是,事業有成,身居高位的男主,處處受人尊敬,而愛上一個不把自己當成功人士,不崇拜自己,甚至對自己不屑一顧的人。

原因是,被女主單純、毫不做作的品質吸引。

藝術來源於生活,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在少數,就像“笨笨牌紅燒肉”。

典型的缺什麼補什麼。

生活不是偶像劇,不會有一個確定對的人,不會有跳出柴米油鹽,轟轟烈烈的愛情,甚至不一定能堅持到底。

親密關係中需要彼此間共同努力,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如果我們努力了,但遇到的是許幻山這樣總是試圖通過外力滿足自己的人,放棄也不是最壞的選擇。

畢竟很難要求一個人年輕時扮演一個鼓勵者,中年事業有成後扮演一個崇拜者。

如果最後還是失敗了,也希望大家能像顧佳一樣,有為自己今後的生活兜底的能力。

最後用馬伊琍的話作為結尾: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這點對於男女都一樣。

來源:公眾號“天天心理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