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特斯拉,比肩保時捷?吉利是要創造神話還是笑話?

關注「黑洞科技觀察」

傳遞科技背後的思考

這幾天,一個“大”消息進入我的視野,吉利領克在北京車展發佈了基於全新純電架構“浩瀚SEA”平臺的概念車——領克ZERO CONCEPT。話不多說,先上幾個圖讓大家感受一下各路媒體筆下的ZERO CONCEPT是多麼所向披靡。

超越特斯拉,比肩保時捷?吉利是要創造神話還是笑話?

來自電動車公社

超越特斯拉,比肩保時捷?吉利是要創造神話還是笑話?

來自電動車公社

超越特斯拉,比肩保時捷?吉利是要創造神話還是笑話?

來自蘿蔔報告

超越特斯拉,比肩保時捷?吉利是要創造神話還是笑話?

來自搜狐新聞

讓我來總結一下吉利領克這次宣傳的整體基調:歷時4年,潛心研發,耗資180億,雙殺特斯拉保時捷,跨時代意義,全球最先進純電架構,一鳴驚人!

說實話我看到這些的時候,並不為所動。雖然對一個傳統車企來說這樣宣傳已經夠瘋狂了,但是這種文案在PPT造車新勢力眼裡簡直是渣渣。所以,如果僅僅是這些,僅僅是一輛概念車,僅僅是吊打特斯拉保時捷,就算它吊打哥斯拉,也無法讓我動筆寫下這篇文章。

也是我好奇心強,繼續瀏覽這個大新聞,居然讓我越看越“激動”。有些讀者知道我對於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的觀點,我在《華為&比亞迪,能否在新能源領域點亮一座屬於中國的燈塔?》 這篇文章裡面有系統的介紹。最主要的觀點就是特斯拉已經構建了一個強大且封閉的系統,就像蘋果在智能手機行業的地位。對於其他新能源車企尤其是國內新能源車企,目前最可能的發展路徑是出現一個相對開放的新能源汽車平臺,把各車企尤其是傳統車企從沉重低效的研發重任中解放出來。這樣才能提高整個行業的效率,效率也意味著成本,再加上車電分離,最終純電汽車價格一定能碾壓燃油車,新能源的根本目標是取代燃油車,而不是和特斯拉競爭。

所以,讓我“激動”的真正原因是浩瀚SEA平臺在宣傳文案中的諸多“逆天”特點,赤裸裸的分明已經實現了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開放平臺的全部功能,真是這樣麼?吉利即將一統國內新能源汽車大業?難道華為真的生不逢時,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最艱難的時刻,又被吉利在智能汽車領域截胡了麼?

一連串的疑問勾起了我深入研究一下的興趣,先讓我們看看浩瀚SEA都有哪些特點(為了節約篇幅,我就不放圖了,直接文字描述):

1、官方說浩瀚是目前全球最大帶寬的智能純電架構。乍一聽最大帶寬把我搞暈了,這個概念好新穎,細看原來就是一個平臺實現從1800mm到3300mm超大軸距覆蓋,支持轎車、SUV、MPV、皮卡以及未來出行車輛等全部造型。

2、浩瀚架構開放,據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先生介紹,目前已有7個品牌超過16款純電動車正在基於該架構研發。這也讓吉利從一個整車製造商,跨入了方案整合供應商的階段。

3、浩瀚的電子架構,能直接支持到L4,滿足未來完全自動駕駛能力。

4、潛心研發,投入巨大,歷時4年,投入180億,而且只是研發浩瀚架構,不包括ZERO CONCEPT。

上面這些就是浩瀚架構平臺的主要特點,其他什麼20萬公里無衰減、200萬公里長壽命電池;只有保時捷有連特斯拉都沒有的兩檔變速器;800V高壓充電啥的就不展開說了。上面的四條核心特點,就註定了浩瀚如果做出來,那國內新能源汽車爭霸就已經劇終了,剩下的就是吉利和特斯拉的兩極世界。

雖然我的內心是無比激動的,但是科學思考的素養讓我直覺上感覺哪裡不對,這就像花了大價錢去看電影大片,可開場五分鐘,主演就搞定了全部反派,劇終了!嗯,是劇終了!

這不可能,既然還沒搞清楚,那就繼續探究。首先讓我感興趣的就是180億的投入,有些讀者可能不清楚,對於一個還沒有量產的平臺型產品,這些投入不可能是市場費用和運營費用,基本上應該全部是研發費用。也就是說,吉利4年就投到浩瀚上面180億研發費用,平均一年45億。

這是什麼概念呢,給大家看個數據,從2016年到2019年二季度,特斯拉研發投入總額合約307.86億元人民幣,蔚來研發投入總額為104.44億元人民幣。這是特斯拉和蔚來3年的研發投入,吉利3年就是135億,超過蔚來,幾乎是特斯拉的一半,而這只是研發一個浩瀚平臺,沒有量產。而特斯拉和蔚來都有多款車型上市銷售了。

再從吉利本身看,由於吉利控股集團和其控股子公司吉利汽車都未上市,所以沒有權威公開的研發費用。而領克只是吉利控股集團的一個品牌(不是獨立的公司),按理說和吉利汽車是平行的。不管了,先搜搜吉利汽車。首先我搜索到的就是吉利汽車的A股招股書(都是能百度到的公開資料)。2019年吉利汽車營收980億人民幣,研發費用佔比5.55%,也就是54.5億人民幣。什麼?也就是說,如果浩瀚的研發是吉利汽車出的,那麼吉利汽車80%的研發費用都投入到了浩瀚平臺?

超越特斯拉,比肩保時捷?吉利是要創造神話還是笑話?
超越特斯拉,比肩保時捷?吉利是要創造神話還是笑話?

這不可能,那咱就再看看吉利控股集團。10月3號吉利汽車微博發佈了吉利控股集團的研發費用。

超越特斯拉,比肩保時捷?吉利是要創造神話還是笑話?

這看著還舒服點兒。可是,我又繼續查了查這個500強排名,發現,研發費用是企業自己填報的。而且,也沒說明統計的哪個週期的費用,那咱就假設是1年研發費用。嗯,一年1/4研發費用投到浩瀚,吉利大手筆,贊!

可是,等等!既然是500強排名,那就仔細看看吧,一看真嚇人。研發費用排名第二的阿里巴巴申報的是430億,阿里可是沒啥重資產啊。吉利作為製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居然是阿里巴巴的一半,這......那再看看500強營收排名吧,吉利排在65位!這麼看,吉利簡直是全國最注重研發的製造業企業,沒有之一啊!

而且,吉利集團旗下十餘個品牌,都需要研發費用,這裡不乏高端品牌Volvo。所以一個浩瀚平臺,居然能爭取到1/4的研發費用,而且長達4年時間,這如果是真的,是什麼意義?簡直是吉利All In新能源汽車啊!可是,這麼一分析,我又不敢信了。

既然還有疑問,那咱就繼續探索。研發這種投入,對於企業來說,是最重要的了,有遠見的企業一定會高投入,可是高投入就得有高產出啊。研發產出的很多都是無形資產,不好評估,但是,還好現在有一個相對公平的研發評價標準,尤其是對於非軟件產品研發。那就是企業專利數量,大量的研發投入,如果不能產出與之對應的專利,那就麻煩了。

所以,我又去專利局網站檢索了一番,為了體現研發能力,我只檢索發明專利,沒有包括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

截止到現在,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名下的已申請專利數為1120件,考慮到浩瀚平臺研發了4年。我把專利算到2016年,那麼全部專利大概700件。當我仔細查看這些專利名稱的時候,說實話我有點兒失望,應該說很失望。最新的50件專利裡面,從名字上看起來和純電汽車相關的專利估計有50%,而更早的專利,純電汽車相關的佔比不超過20%。因為沒公開專利內容,僅從名字上看,估計純電專利不超150,如果把標準加嚴一點,肯定不超100件純電相關專利,甚至更少。其他專利都是混動或者是傳統燃油車相關專利。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國家專利局註冊賬號進行檢索。順便說一下,為了信息準確,我又把天眼查上面能找到的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子公司的專利也檢索了一下,結果可以說幾乎沒有有效的純電相關專利。

超越特斯拉,比肩保時捷?吉利是要創造神話還是笑話?

吉利部分專利-1

超越特斯拉,比肩保時捷?吉利是要創造神話還是笑話?

吉利部分專利-2

那咱們再看看新能源研發投入不及吉利的蔚來是個什麼情況。檢索發現,蔚來發明專利約390件。咱們仔細看看,這才是研發純電汽車應有的樣子嘛,隨便看哪一頁,哪一個專利,都和“電”相關啊!

超越特斯拉,比肩保時捷?吉利是要創造神話還是笑話?

蔚來部分專利

分析到這,我已經無力再分析下去了,真的是精疲力盡,而且也失望之極。

我已經無力吐槽最大帶寬、開放架構和L4自動駕駛等浩瀚的特點了。簡單說說吧,最大帶寬,就是軸距適應性高。可是換個角度想想,一個平臺要適應從微型車到皮卡,有必要麼?如果一條產線又能生產微型車,又能生產皮卡,那這條產線每種車的產量得低到何種程度,得是多沒自信才要一個平臺適應所有車型?開放架構已經有7個品牌16個產品在研發中採用,說實話直到我寫這篇文章,才知道吉利集團本身就有10餘個品牌,多了就不說了。L4無人駕駛?我在另一篇無人駕駛的文章《無人駕駛,特斯拉掀起了新能源領域的軍備競賽》 中說了,就算是現在賣出的車開到報廢,無人駕駛也不會來。

到此,我徹底失望了,以為吉利這次憋了個王炸,會改變整個新能源格局,到頭來還是失望。看來還是得期待華為的開放平臺儘快到來,希望華為腳踏實地,可不要這樣搞大躍進啊!

最後,說個故事給大家,1923年夏天,紫禁城建福宮裡發生了一場大火。當時溥儀已經退位,但是小朝廷還居住在紫禁城。彼時紫禁城已經沒有往日的威嚴,宮裡太監為了私利,把宮裡的文物寶貝紛紛偷出去賣。後來溥儀學會了使用照相機,準備給所有文物登記造冊,這下急壞了監守自盜的太監們。後來就有了這場大火,著火的建福宮裡面就收藏著無數的珍寶,都隨大火煙消雲散。再後來,溥儀就下令驅逐了幾乎全部的太監。

天津人有句俗話,“皮褲套棉褲,必定有緣故!”。不過,我還是真誠的希望,吉利領克這次只是推廣失誤,是用力過猛了。

寫到這,我也似乎明白了為什麼現在吉利在新能源領域比不過比亞迪。也似乎明白了特斯拉為什麼要砍掉整個公關部門!

注:本文所有信息來自互聯網檢索,可能檢索方式方法有不足,提前說聲抱歉,如果信息有誤,請聯繫我,我將及時更正文章,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