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评价吴玉如:董其昌后无第二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书法自古是我国的我国的一门独特的艺术,自古以来,有“焦山鼎腹字如蚕,石鼓遗文笔落酣”的鼓铭文;有“兰亭醉落惊鸿笔,宛若游龙此中栖”的王羲之;有“何当银烛围红袖,半格乌丝写洛神”的王献之。

而民国时期,有一人,被公认为书法天才,其字神完气足,入木三分,行得二王之神韵,楷得颜柳之筋骨,被启功先生评价为:“董其昌后无第二!”他便被人称作是三百年来,再无此大手笔的书法天才,吴玉如。

启功评价吴玉如:董其昌后无第二

启功

心正方得笔劲刚

王侯笔力能抗鼎,三百年来无此君。如果站在当时民国时期国民的角度来看的话,先不论吴玉如的字是否真的当得起启功先生的这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评语,单论吴玉如的品性,确实值得当时的民国国民推崇。

吴玉如生于安徽泾县,早年自号茂林居士。老先生自幼嗜好书法,自5岁初次提笔后,便痴于此道,并且此生不渝。

吴玉如曾经就读于天津的南开学校,因为学习优异,品行高洁,深受当时的同学和教员的欢迎,在南开,由于从小勤奋练字,吴玉如的字当时还曾一度为当时的校长张伯苓赏识,称其字如其人。

吴玉如的一生几经波折与坎坷,但大都洁身自好,专心做学问,很少涉足政治。抗战期间,吴玉如颠沛流离,曾经逃亡到了重庆,被委员长召见,希望吴玉如加入国民政府,而吴玉如婉言谢绝,留下一句“个郎生小郾王侯,耻缚功名作死囚”后径自离去。

启功评价吴玉如:董其昌后无第二

吴玉如

而吴玉如唯一的一次涉足政治,便是当时总理的弟弟在天津由于参与政治运动,被当局抓捕入狱,听到这个消息,许多的南开校友都积极展开营救活动,并且提出要联名保释,当时的吴玉如已是成名许久,如果能有吴玉如牵头联名保释,想必成功的机率会大上很多。

当南开的校友道明来意,听到是总理的弟弟被捕入狱。吴玉如二话不说便先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积极联络各界人士,联名作保。得吴玉如仗义相助,总理的弟弟被顺利营救了出来。

正因为吴玉如老先生一生为人胸襟坦荡,心存浩然,故而老先生笔下的字也是铁画银钩、挥斥方遒,正应了一句老话,字如其人。

由此看来,启功先生评价吴玉如,董其昌后无第二,不仅仅是说吴玉如老先生的字,应当也有欣赏吴玉如的人格品性的意思。正因为心有浩然之气,所以能笔抒雄阔之风。故而董其昌之后,再无第二!

启功评价吴玉如:董其昌后无第二

董其昌

笔下河山日月长

吴玉如德艺双馨,其字其人启功先生认为仅在董其昌之下。而董其昌又是何许人也?

董其昌是明朝的书画大家,纵观整个大明王朝,虽然书法各家皆有所长,但唯有董其昌的书法冠绝大明,远超同辈,其影响之深远,贯彻整个明朝后期,绵延书坛三百余年,甚至到了清朝,康熙对董其昌的书法仍是倍加推崇。

书法传承千年,到了董其昌手中,可以说是集众家之所长,继往圣之绝学,得晋魏之风流,承大唐之技法,取两宋之雅韵,纵蒙元之雄浑,并融入自己独到的见解,意境深远,平淡冲合,不拘于技法,得意而忘形,许多独具一格之处,更胜先贤一筹。

虽说文无第一,在书法上也是如此,可在整个书坛历史上,董其昌都可以说是一代宗师,即便是自古喜好文人相轻的那些孤傲大家,也不得不承认董其昌乃是书法之大成者。

启功评价吴玉如:董其昌后无第二

董其昌作品

启功先生认为吴玉如的字仅在董其昌之下,实在是对吴玉如的字莫大的肯定。当然,启功先生是否只是一时兴起,或者略有夸大的成分,各人或许意见不一。但既然能让启功先生说这样的话,那么想必吴玉如的字定然有其独到之处。

启功先生曾说过,书容千派体,文纳万家言。吴玉如的字也是吸收了往昔各大名家之所长,由于吴玉如从小喜欢练字,从小到大可谓博览各个大家之风。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吴玉如的字经过几十年临摹研习之功,融合了诸家所长,其中又最得王羲之与王献之的神韵,其行书飘逸灵动,与二王之行书颇为神似。

吴玉如老先生的手迹如今多有遗留下来,随意上网查寻到老先生的一副作品,便能感受到一股绵长和博大,通过屏幕,透过时光,向你扑面而来。

启功评价吴玉如:董其昌后无第二

吴玉如老先生的字其实并不如有的书法,工丽华美,尽态极妍。

相反,吴玉如老先生的字初看极简,然则功力内涵,既不哗众取宠,亦不娇柔作态,一笔一划处,落笔、起承、收合,少有大开大合的故作潇洒,亦罕见连横合纵的刻意精心,每一笔都好像看似寻常,每一笔都无不流露出一股真切的随意与自然。

吴玉如笔下之字,并无锋芒毕露,而是以一种仿佛与山河同在的绵长悠远,将磅礴的气象蕴涵其中。令人在其字前如饮醇酒,意韵悠远,耐人寻味

启功评价吴玉如:董其昌后无第二

君子持器以身藏

吴玉如书法可圈可点,虽然“董其昌其后无第二”的说法仍然有些夸大之嫌,但显然吴玉如的书法造诣至少也是远超同辈的。

而有趣的是,虽然吴玉如的字得到启功先生直追董其昌的赞誉,但吴玉如从来不以书法家自居,反而是别人因为推崇他的字而将他视为当代书法大家,他反而不高兴。

因为吴玉如一直认为书法只不过是文末之小道,难登大雅之堂,是以从不以书法家自居,而是将自己看作一个文人。

君子藏器于身,而吴玉如认为,正人君子不应以书法字画而取宠于世,君子仅以书法不足以立足于世,也无益于时。

启功评价吴玉如:董其昌后无第二

作为一位书法大成者,吴玉如十分厌恶那些靠书法字画附庸风雅的人,将他们看作是没有真才实学之辈,并且告诫后辈,宁可不会写字,也不要去做那整天只会舞文弄墨的人。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吴玉如老先生并未对自己的书法有何自得,当然也可能是吴玉如为人谦逊恭谨,朴素务实,这也与他笔下字体的风格十分相近,可谓是字如其人了。

当然,除了练字,吴玉如老先生在文学上的造诣也不同凡响,吴玉如晚年深居简出,以迂叟自号,编撰了《辞海》一书,吴玉如老先生除了练字之外对诗词也颇为喜爱,后来整理了自己的诗作,将之编著为《迂叟诗词集》

启功评价吴玉如:董其昌后无第二

老先生所学渊博,诗词极善用典,其中不乏有“剩水残山一句棋,时间甚处武陵溪。同为华夏分吴越,难答滕公事楚齐”等妙手偶得的佳句,加上吴老的字可称一绝,于是也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作品流传于世。

然而,吴老对此从来都是保持谦逊,文法朴实,字迹自然,从不刻意张扬。而吴老先生的晚年也是在清贫中度过,从未因得到过“董其昌后无第二”之类的称赞而因此请贵。

启功评价吴玉如:董其昌后无第二

因此,不管吴玉如的书法是否真的能与冠绝大明的董其昌相提并论,至少吴老的一生的品行还是十分值得敬佩的。

或许吴老的字真的难以当此盛赞,但那些一笔一划所勾勒的铮铮风骨,早已随着墨香侵入骨髓,至死不渝,足可称一声君子。而也许于他而言,这便已足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