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导语:黄庭坚,“宋四家”之一。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书风极具个人特色,世人称谓“长枪大戟,雄奇傲岸”。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致云夫七弟书》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北宋中后期的先锋艺术家,黄庭坚可能要算得上最好的一位。摆脱苏轼的影响殊非易事。黄庭坚作为苏门最年长的弟子,不但在诗文方面别开生面、开宗立派,书法也能不囿于师法,不但度越时辈,还可与古人争胜。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天资聪颖却仕途坎坷

天才的童年,大都十分相似,黄庭坚也是如此。5岁时,已把儒家五经背熟。7岁时,就能做出清丽绝俗的诗。15岁以后,黄庭坚追随李常在淮南一带游学,由于才气出众,很快受到李常同学孙觉的赏识,并最终顺利成为了孙觉的女婿。19岁和22岁时,黄庭坚2次以洪州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乡试,并于23岁时考中进士,担任汝州叶县尉,历官国子监教授等。最终官至至宣州、鄂州、太平知州,历任多地,主政一方。在书法、诗词等领域也多有建树。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糟姜银杏帖》

与过人的天资、煊赫的成就形成鲜明反差,黄庭坚的个人生活,显得极为坎坷。

14岁时,父亲过世;25岁时,第一任妻子过世;26岁时,妹妹过世;26岁时,第二任妻子过世……黄庭坚的前半生,经历了太多次亲人离别。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苦笋赋》

黄庭坚从学于苏东坡,也与苏东坡持同样的政见,因此,其仕途命运也与苏东坡紧密相连。元丰二年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而下台,与苏轼有密切关系的黄庭坚受到牵连,原本要升职的黄庭坚被外放吉州太和任知县,直到41岁时才被调回京任校书郎。庭坚先后被任命为宣州知州,很快又改知鄂州。

50岁时,《神宗实录》的祸端就发生了。本来,黄庭坚等人编写的《神宗实录》史料翔实,文采斐然,高于前代,被称誉为“元祐史笔”。但这本史书是旧党执政时修撰的,当然有批评新政的内容。于是, 黄庭坚再次外放。在西南、岭南的深山里,在奔赴贬所的颠沛中,度过了人生最后十年。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致立之承奉书》

石压蛤蟆与死蛇挂树

唐风宋意,黄庭坚就是“宋意”的代表,因为在颤笔法的运用上,黄庭坚是宋时最为成功的,他使用颤笔,不会给人一种刻意感。

苏东坡和黄庭坚,既是北宋的书法大家,也是整个中国书法史上的重量级人物,毫无疑问,他们的书法都达到了开宗立派的高度。在民间故事中,经常会有生性诙谐豁达的苏东坡与人玩笑的典故流传,其中就有很多是有关黄庭坚的。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中记载的,北宋年间发生在苏轼和黄庭坚之间的一则玩笑。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致天民知命大主簿书》

苏轼对黄庭坚说:“庭坚啊,你近来写的字虽然清劲,但有时写得太瘦,简直就像挂在树梢上的蛇。”黄庭坚说:“老师的字我不敢妄加评说,但有时也觉得肥扁,很像是被压在石头底下的蛤蟆。”二人相对大笑,认为对方说中了自己的缺点。

“死蛇挂树”与“石压蛤蟆”同出自王羲之所作的《笔势论十二章》“字之形势……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这正好反映了字之形势的两个极端,字型如死蛇挂树多是颤笔惹的祸。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题苏轼寒食帖跋》

颤笔亦称为 “战笔”、 “抖笔”, 是毛笔在运行过程中颤动前行, 使点画呈现出一种涩势, 以取得线条遒劲的效果。颤笔和提按一样, 是笔法中不可或缺的十分重要的技法。

品味黄庭坚的草书,要看出他的使用颤笔技巧应该问题不大。黄庭坚在书法线条的处理上往往随着笔势而动,或随着峰毫的使转而动,不给人唐突感,最为精妙的处理是,把颤笔运用所造成的短处隐藏,凸现它的长处。当然,这点体会,要建立在,黄庭坚对后世的影响,比如王铎、于右任等。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致景道十七使君书》

“树梢挂蛇”的书法艺术

黄庭坚书写时之特殊运笔动作,经常因为动作过大而造成横画线条中间的断开。黄庭坚所使用之特意伸长笔画,富有荡漾之姿,变化无端。除了使结字更有变化外,也打破行间的空白,使全作的神彩更加飞扬。彼此相异的三点水的写法,巧妙的安排与变化,都显示出黄庭坚结字的能力与巧思。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卷草书字形大小颠倒相向,结构诡谲,富于变化,通篇气势磅礴,撼人心魄,历来为使人推崇。是宋代书画家黄庭坚的草书长卷的代表作,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松风阁诗帖》

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像是船夫摇桨用力的样子。不论收笔、转笔,都是楷书的笔法,下笔平和沉稳,变化非常含蓄,轻顿慢提。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行笔曲折顿挫,如同逆水撑舟,力能扛鼎。经常因为动作过大而造成横画线条中间的断开。用笔凝练有力、遒劲郁拔,而富有韵致,尤得秦篆中实、汉隶俊俏笔意。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草书卷

此诗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黄庭坚晚年草书代表作。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书杜甫寄贺兰诗》

笔法圆劲,笔势连绵,如龙蛇飞舞,达到心手两忘的境界。尾“寄贺兰铦”四字写作行楷书,矫拔精健,与前草书诗文的飞动气势相映生辉。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花气薰人帖》

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送四十九姪诗》

该帖字大如拳,结体多取柳公权法,字大方可尽其笔势。撇捺特长,笔画多取横势,字势舒展俊朗,跌宕起伏,变化出新,极具挺拔之态。



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颤笔技法出神入化

《致明叔少府书》

结语:

纵观黄庭坚的一生,享受过荣华富贵,也历尽了坎坷和磨难。在几十年的仕途中几乎没有做过积极的斗争,这种低调且耿直的性格,以及修禅的行为注定其政治上的平淡,而且,这种性格直接导致他的诗缺乏苏轼作品中的战斗锋芒,所以黄庭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他的书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