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後期麾下智士、猛將如雲,為何僅佔據益州?

人才对于三国时期的霸主们是尤为重要的,每一个军阀都需要能人智士来出谋划策,攻城略地,在这群雄逐鹿的乱世间助自己打天下。刘备自然也不例外。从麾下人才的多少来讲,可以把刘备一生分为两个时期。

刘备后期麾下智士、猛将如云,为何仅占据益州?

第一个时期,从刘备镇压黄巾起义,到投奔荆州刘表,这一时期,刘备手下武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谋士不过麋竺、孙乾、简雍。而且正如司马徽所言“一般的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而刘备这时的几个谋士质量就是这么一般。但他没重视,忽视了广招天下豪杰的重要性,结果屡战屡败。

第二个时期,从刘备来荆州后,到其去世。由于一路而来的坎坷经历,刘备开始意识到,天下不是刘、关、张三兄弟拉手可以打下来的,必须广揽人才。在这一时期,刘备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张松等人,武又增加了马超、黄忠、魏延、刘封,也算是人才云集了。但是,三分天下,刘备仅占据益州,这是为什么?就人才队伍来讲,刘备后期人才虽多,但问题严重。


刘备后期麾下智士、猛将如云,为何仅占据益州?

第一,人才老龄化严重。

从刘备来讲,建安十二年(公元207),三顾茅庐时,他已是四十六岁了。章武元年(公元221),刘备称帝时,已经六十岁了。这个时期的关羽、张飞、赵云也都步入了中老年。黄忠本来就是一员老将,斩杀夏侯渊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第二,年轻人才储备不足。

刘备去世时,诸葛亮四十二周岁,算是年轻的;武将也就是魏延还算年轻。总之,年轻的一流人才很少,所以,蜀汉后期靠姜维挑大梁,也有其后继人才匮乏的因素。

在《三国演义》里,关兴(关羽之子)、张苞(张飞之子)可谓都是后起之秀,在战场上也是骁勇善战,但这不是正史。


刘备后期麾下智士、猛将如云,为何仅占据益州?


第三,人才损失率太高。

在刘备去世之前,张松被刘璋所杀;庞统战死;关羽、张飞相继被杀;法正、黄忠、马超去世;在夷陵之战中,马良、冯习等人战死。

第四,离心、投敌的人也不少。

马超虽然是刘备的左将军,但他因走投无路才投奔了刘备,与刘备并不是完全一条心。

关羽战败之后,孟达投降了曹魏。刘备夷陵战败后,黄权投降了曹魏,就连庞统的弟弟庞林都跟着黄权降魏。

第五,刘备晚年的猜疑,导致部分人才在内斗中损耗。

刘备想把基业传给刘禅,但是他知道刘禅没有能力,所以担心一旦把江山给了刘禅,会有人夺位。这就导致了刘备对一些潜在的,有才华的年轻官员猜疑心很重。

《三国志·刘封传》,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能征善战。但是他因为不救关羽而遭到刘备痛恨。那么怎么处置刘封呢?诸葛亮以刘封刚猛,刘备去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刘备除掉他。于是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赐死了刘封。

据《三国志·彭羕传》,刘备平定益州后,提拔彭羕为治中从事,彭羕被重用,喜形于色,引起诸葛亮不满。表面上对他客气,私下多次向刘备讲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信任诸葛亮,把彭羕贬为江阳太守。这就引起彭羕不满,他想联合马超造反,却被马超告发。结果被杀,年仅三十七岁。


刘备后期麾下智士、猛将如云,为何仅占据益州?


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干?

其一,诸葛亮知道刘备年事已高;刘禅年轻,能力差,所以诸葛亮在刘备百年之后,独掌大权。

其二,诸葛亮非常了解刘备的猜疑心理,所以他利用了刘备这一点,打击刘封、彭羕这些有为的同僚,为自己将来掌权扫除障碍。

从蜀汉的立场上讲,刘封不救关羽,彭羕造反,固然有其不对之处,但是,如果刘备能够不听诸葛亮的一面之词,处理好内部矛盾,刘封、彭羕就不会死于内部争斗之中,蜀汉后期的人才就不会如此匮乏。当然,刘备没有曹操的大视野和大格局,诸葛亮也不是像《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完美。但是,如果刘封、彭羕活着,可能会和诸葛亮、李严一起辅政,蜀汉大权就不会归诸葛亮一人所有。如果是那样,其他辅政之人也可以各尽其用。

总之,刘备后期虽然出现人才云集的盛况,但其格局、气度、能力、见识均不如曹操,因此,这种盛况不过是昙花一现,人才来的多,去得也快。至于为何只占有益州之地,这种情况下应该说能守住已经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