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抓住讀者的三個點——通俗小說的“不通俗”

導語:說起中國當代通俗文學,金庸新武俠是繞不開的話題。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除一部短篇小說《越女劍》外,其餘14部作品名稱取

字首,可以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些作品一經出世,就在整個東南亞讀者中掀起大浪,讀者範圍更是上至陽春白雪的文化人,下有普普通通的販卒走夫。以至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出現了一場金庸現象。2018年94歲的金庸先生在香港去世,人們更是發出了"江湖絕跡"的深沉哀悼。本文認為,金庸小說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作者行雲流水,高超自然的創作水平外,作品內容能夠滿足多群體讀者心理是更關鍵的因素。那麼金庸小說究竟抓住了讀者的哪些心理?且聽下文一一道來。

金庸武俠抓住讀者的三個點——通俗小說的“不通俗”

金庸在訪談節目中的圖片

一、圓滿情結對現實缺憾的彌補

1、愛情圓滿

金庸15部小說塑造了許多經典情侶,段譽與王語嫣,郭靖與黃蓉,令狐沖與盈盈,楊過與小龍女,張無忌與趙敏,韋小寶……每一段都刻骨銘心,讀來淚下又心生嚮往。這些愛情故事品來各有特色,各種人生,但我們依然能從中總結出一個大致的情結公式:兩情相悅-遭受磨難-終成眷屬。也正是這一模式,一步步刺激滿足著讀者心理:一對兩情相悅的戀人以純潔感人的愛情獲得讀者的認可,產生美好向往。可是之後的一系列阻礙,如戀人間的誤會,第三者插足,世俗的不允許或者家長的干涉等很多問題使得有情人無法相守,從而引發讀者強烈的焦灼感。

這種焦慮感越激烈,最後情人爭取來大團圓時讀者產生的快感越明顯。而金庸武俠在結構上緊湊複雜。情節上跌宕詭譎,由不得人不投入,甚至不經意間移情其中。讀者的專注度越高,產生的閱讀快感也就越強烈。

楊過十六年後再見姑姑的場景,使一批批讀者喜極而泣,就是很好的證明。

金庸武俠抓住讀者的三個點——通俗小說的“不通俗”

影視劇中的楊過和小龍女

2、成功圓滿

人人都知道武俠世界是虛幻的,裡面的神奇武功,無邊法術,救死扶傷無一不充滿烏托邦色彩。但是,文學來自生活,再怎麼怪誕的文學世界,也不過是對現實世界的變形扭曲。金庸武俠中所向披靡,以一抵百的蓋世英雄就是對世俗中人們渴望成功,渴望突出表現心理的一種變相反映。

其中正邪兩方對峙不下,最後正義一方獲得勝利的二元模式則是對"邪不壓正"的世俗原則的一種折射。用弗洛伊德的話來說,文學為人們滿足"白日夢"提供了場所。讀者在驚險緊張的文本閱讀中出生入死,過程中壓抑積累的焦慮疲憊,在最後正義方獲得成功後得到完全釋放,這種快感是雙重的,一方面是遊戲般的冒險娛樂,一方面是正義勝利的道義伸張。

金庸武俠抓住讀者的三個點——通俗小說的“不通俗”

《神鵰俠侶》劇照

二、神怪奇幻對獵奇心理的滿足

1、神怪奇幻的表現形式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各種"八卦"充滿好奇心,什麼野史秘聞,仙狐鬼怪,名人軼事等,在今天的新媒體上依然有很大的市場。金庸創造的武俠世界,作為江湖虛幻場的代表,自然也少不了這味佐料。總結來說其武俠小說的獵奇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仙丹靈藥的神怪力——"斷腸散"、"七心海棠";歷史傳說的武俠化——張三丰、李自成;古典文化的神化用——"獨孤九劍"中滲透的老莊思想;地理環境的巧奪化——世外桃源的冰火島、陰森悽美的古堡城;蓋世武功的精妙化——破腦如腐的"九陰白骨爪"、返老還童的"唯我獨尊功"。

這些看起來神妙奇幻的怪力,除了體現作者天馬行空的創作思路外,也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基礎。使讀者在徜徉想象海洋的同時,也能夠不斷地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比如滲透了老莊思想的"獨孤"九劍術,取意於《恨賦》的"黯然銷魂掌",《倚天屠龍記》裡的茶花雲南、《書劍恩仇錄》中的奇異新疆,還比如道家的自然養生思想、佛家的慈悲 憫世胸懷等,無一不閃爍古人智慧。可以說,我們在金庸武俠世界裡找到了些許中國傳統文化的根鬚。使我們能夠在當下這個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環境裡,以一種非常通俗的形式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深刻魅力。

金庸武俠抓住讀者的三個點——通俗小說的“不通俗”

影視劇中的九陰白骨爪


2、神怪奇幻與讀者心理

毫無疑問,如果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賞析這五個方面的話,獲得的答案肯定多和荒誕有關。許多評論家也正是抓住了金庸武俠想象怪氣這一點,抨擊其作品脫離現實

。但是文學的真實性從來都不是侷限於它所表現的形式,金庸武俠小說創設的江湖世界能夠使讀者沉迷,也給了我們去思考這奇幻世界與讀者心理如何發生契合的啟示。

3、精神世界的準桃園

從比較表面的原因來說,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神奇怪幻給讀者營造了一個脫離現實庸俗的理想世界,給讀者建造了一個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儘管在一些社會學家看來這是在引誘讀者逃避現實,但是不得不說,這種逃避對於整日裡掙扎在瑣碎、匆忙的生產線上的大眾來說是必要的。實際上,這種精神桃源和電影、電視等娛樂活動一樣,都以自己獨特的功能調節著人們普通的日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勞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當現代人匆匆忙忙的趕著時代的步伐時,如果沒有精神上的享受和休憩,勢必喪失有效的生產力。

金庸武俠抓住讀者的三個點——通俗小說的“不通俗”

現代圖書館

4、緩解焦慮的江湖場

從較為深刻的原因來說,這五個方面除了打破常規,把讀者引向一個奇異斑斕的想象世界,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外,最重要的是給在平凡生活中疲憊掙扎著的讀者,提供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緩解焦慮的場所。這個場所用武俠的話來說就是"江湖"。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認為人的深層次慾望從潛意識流向意識之前已經被頭腦中存在的世間原則、道德機制過濾過了,只把見得了光的東西放出來,無形之中壓抑了個體慾望,加重個體焦慮。而"江湖"在潛意識裡已經具有了虛幻的特點,大腦閥門無意之間放鬆了對它的戒備,個體有機會在江湖場景中釋放原始慾望,個體焦慮也就在愉悅的閱讀中,得到了比較徹底的釋放。

《天龍八部》中,蕭峰因為受到奸人挑撥,忍無可忍,怒戰中原群雄。整個場面鮮血淋淋,死傷遍地。這件事拿到現實生活中來,人們一定是持譴責態度的,文明社會的道德規範絕對無法容忍殺戮。但是在武俠小說中,讀者又會是完全不同的觀點。

因為讀者已經把自己代入角色,所以他們和蕭峰一樣,痛恨民族歧視,對於中原群雄的逼迫也早已經怒氣橫生。所以,蕭峰大開殺戒不僅不會使讀者感到抗拒,反而會帶來一種壓力釋放的快感。讀者也正是在這種虛幻的情景中完成了自己不合規範的慾望,其在生活中積壓的各種焦慮也會隨著快感得到緩解。

金庸武俠抓住讀者的三個點——通俗小說的“不通俗”

影視劇中的蕭峰

三、異性關係對男權地位的強化

無論什麼樣題材的小說,異性關係,尤其是言情,都非常有賣點。金庸武俠中的異性關係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眾女追一男、情色暗示、男權話語。接下來我們一一分析。

1、眾女追一男

中國歷史上一夫多妻制度由來已久,上至皇宮貴族,後宮佳麗三千,下至齊國乞丐都有一妻一妾。隨著歷史的延續,這種的一夫多妻觀念潛移默化成了一種民族心理。古代文學中一夫多妻模式的描寫也並不鮮有。清代《兒女英雄傳》就是一個代表。金庸武俠在這種情節模式上也比較明顯,通過閱讀我們就會發現。金庸筆下的男性主人公往往是魅力非凡的"白馬王子"類型。俠骨柔腸、鍾情不二的楊過,武功蓋世、器宇軒昂的張無忌,無一不令少女遐想。

為了凸顯男主人公的魅力,作者也多設置眾女追一男的模式,從《書劍恩仇錄》開始的霍青銅,咯絲麗姐妹,《天龍八部》中段譽與三個妻子,到最後《鹿鼎記》中的韋小寶,直接一人七妻,豔福非常

。按照金庸先生的說法,當時時代一夫多妻是平常之舉,且作者在運用這種模式時也杜絕爛俗,主人公仍然以鍾情打造。但我們說也正是作者這種合理程度的"白日夢",使得讀者能夠毫無道德壓力的進入文本,過一把現代社會不可能實現的豔福癮。

金庸武俠抓住讀者的三個點——通俗小說的“不通俗”

《鹿鼎記》劇照

2、情色描寫

金庸武俠中也包含不少情色指涉,如男主人公為了躲避敵手,不得已與女性同床,偶遇少女林中沐浴,作為威脅手段控制女性,因為療傷裸露身體等。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情節在一定程度上挑逗了讀者朦朧的情思,滿足了讀者一定的低級趣味。不過這種調動讀者口味的手段也不是百發百中,小龍女失身就是典型的翻車例子。儘管後來尹志平追悔莫及,當眾自裁也未能使讀者平憤。因為小龍女是純潔的象徵,從一開始就美麗乾淨,容不得侵犯。

所以說文學中不加區別的使用低級趣味是很危險的。當然,金庸武俠中的情色指涉除了表面誘惑外,還有其深層暗示,即女性身體是屬於男性的。一旦女性身體被觸及,女性就會產生託付終身的念頭,代表人物《鹿鼎記》中的阿珂。從生殺大仇到同床夫妻,只因為貞潔被韋小寶奪去。在感嘆情場難測的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封建女性觀對女性的不公。

金庸武俠抓住讀者的三個點——通俗小說的“不通俗”

東方不敗飲酒圖

3、男權話語

相比前兩種從故事情節中就能體會出的特點來說,男權話語比較隱晦,他主要潛藏在人物設置中。作者篤定傳統女主內男主外,女子賢德的傳統女性觀。女性名字彰顯柔美和賞心悅目的色彩,如周芷若、王語嫣、小昭等。另外,金庸武俠中的多數戀人,在身份上是對立的,夏雪宜和溫儀是仇敵關係,張無忌與趙敏民族衝突,殷素素與張翠山正魔對立……無論雙方因為什麼對立,最後女方都是拋棄一切,投入男方懷抱。

表面上這種選擇是"邪不壓正",深層含義確實在暗示女性對男子的依附性。金庸先生曾經表達過對《倚天屠龍記》中小昭與張無忌戀情無果的遺憾。究其原因,《倚天屠龍記》四個女性對張無忌的感情,最為純粹的當屬小昭。小昭是唯一一個甘願放棄權利地位,踏踏實實只為做張無忌妻子的人。所以說小昭最為符合中國傳統女性觀,是賢妻良母、相夫教子的典範。說白了,這種溫柔人兒更能激發男性的保護欲,讓男性獲得男子氣概上的滿足。

對於千年封建統治下的中國來說,夫權不是說忘就忘記的。現代社會依然是女嫁男為主,男方入贅通常都會遭受閒言碎語的現象就是一種暗示。也就是說雖然一夫多妻制度在當今的社會制度下,是違反法律,違揹人倫的事情。但是長久以來的民族心理積澱,使得讀者在潛意識裡心安理得接受著這種模式。

從這個角度說,金庸武俠這種設置符合中國傳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現代社會女性地位崛起給男權造成的壓力和焦慮。《倚天屠龍記》中宋青書反向順著周芷若,結果受到了正反各派的鄙視,周芷若更是打心底裡瞧不起自己的丈夫。這也是作者反向強化男權的一個範例。

金庸武俠抓住讀者的三個點——通俗小說的“不通俗”

《倚天屠龍記》劇照

結語:本文從圓滿結局、異性關係、男權話語三個方面闡述了金庸武俠對讀者心理的把握。可以看出,金庸武俠能夠在通俗文學中鼎立一足,吸引一批又一批讀者,靠的絕不是媚俗,更不是低俗,而是與大眾世俗心理緊密的溝通。金庸武俠在與商業結合的同時,不忘與大眾血脈相連。可以說,這是所有通俗文學創作者想要獲得成功的根基。然而,隨著商業消費的發展,電影,電視,網絡遊戲大有把控通俗文學創作之勢。低級色情,無腦暴力,模式套路,明目抄襲等不良本子鋪天蓋地,損壞文學創造性的同時,不斷瓦解著讀者健康的期待視野。這一點值得當下浮躁社會里低頭寫作或者閱讀的我們深思。

參考文獻:

《名人名家讀金庸》

《近幾年來通俗文學研究綜述》

《中國心理偏失:圓滿崇拜》

《從小說看中國人的思考方式》

《金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