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廢棄的稻草堆中,雨後一撿一大盆,兒時常吃,如今已成回憶

生長在廢棄的稻草堆中,雨後一撿一大盆,兒時常吃,如今已成回憶


以前在農村,夏秋季節收完水稻脫粒之後,剩下的稻草秸稈會堆放在打穀場邊上,等它們乾燥之後,不管是用來墊牛棚、豬圈,還是當柴火燒都很好。有些種地多的人家,稻草秸稈多得堆成山,用不完就廢棄在那裡。兒時對稻草不感興趣,唯有在夏季幾場雨後,才會主動去翻稻草堆。原因無它,只因高溫雨後的稻草堆裡,生長著一種美味,俗稱“稻草菇”。

生長在廢棄的稻草堆中,雨後一撿一大盆,兒時常吃,如今已成回憶

高溫悶熱加上潮溼的天氣,稻草堆中極易長出稻草菇,個頭小,但數量多,雨後一撿一大盆,用來燒湯味道鮮美,兒時常吃,如今卻已成回憶,再沒吃過了。稻草菇又名禾稈菌,它是一種在高溫溼熱天氣下生長的野生菌,其他季節很少有。只有在它幼嫩時期才可以吃,一旦它的傘蓋長開了,會慢慢變黑,傘蓋化成黑水滴下來。這點和北方的雞腿菇有相似之處,因為它們都是屬於可食用的“鬼傘”蘑菇,鬼傘的特點就是傘蓋最終會變成墨汁一樣的黑水。

生長在廢棄的稻草堆中,雨後一撿一大盆,兒時常吃,如今已成回憶

鬼傘類的蘑菇有很多種,有些可以食用,有些不能食用,對於自己不熟悉的蘑菇,儘量別採摘食用。說回稻草菇,因為它的這一生長特性,生長過程中如果見光的話,會老化得非常快,所以想要吃到鮮嫩的稻草菇,要去稻草堆內細細翻找才行。相對於如今人工種植的蘑菇,稻草菇外形不出眾,菌菇朵兒也偏小,燒一鍋湯得采集一大盆才夠。並且由於它是從稻草裡面翻找出來的,根部有較多稻草和雜質,處理起來麻煩一些,有很多人不耐煩做這些,錯過了這一美味食材。

生長在廢棄的稻草堆中,雨後一撿一大盆,兒時常吃,如今已成回憶

稻草菇最適宜的做法是做菌菇湯,可以做素湯,也可以和豬肉、雞肉一起燉湯。素湯做法簡單,水開後下入稻草菇,再放點薑絲、蔥絲、蒜末、鹽和幾滴食用油,味道清爽,菇的香味濃郁,非常好喝。兒時常吃的便是這種素湯,偶爾才會加點肉進去燉煮,葷素搭配,滋味更絕。如今很難見到稻草菇了,現在不管是種地還是收割稻穀,都是採用機械化作業,收完之後稻草秸稈直接還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不過,在一些不適合使用農業機械的地區,人們還保持著傳統的耕作習慣,稻草堆裡的蘑菇每年都會適時生長,有做農家樂的人會專門收購稻草菇,給顧客嚐鮮。

生長在廢棄的稻草堆中,雨後一撿一大盆,兒時常吃,如今已成回憶

稻草菇脆弱、易碎,不好保存,集市上很少見到出售。在眾多野生菌之中,稻草菇長得不起眼,樣子細小,傘蓋白色中帶灰,和人們熟悉的野生菌樅樹菌、牛肝菌等無法相提並論,但卻是農村朋友們難忘的味覺回憶。讀者朋友們,你們是否吃過稻草菇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