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扶貧方式不當“扶出”一些懶漢

按照黨中央脫貧攻堅工作總體安排,各地積極作為,政策精準,措施有力。經過上下幾年來的不懈努力,貧困村、貧困戶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大批貧困戶實現了脫貧摘帽的目標。這也凝聚了千千萬萬基層幹部和駐村工作組的辛勤汗水和心血。

然而,前段時間有篇小學生作文讓人陷入沉思,因為題目是:長大了我要當貧困戶。為什麼會這樣?是哪兒不對勁兒了?

事出必有因,反思我們的扶貧工作,有些扶貧方式確實欠妥當,以致給扶貧工作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比如有的地方村民打趣說:一到過節就送米麵,一到迎查就送現款。什麼過五一,過中秋,過春節都要給貧困戶送米麵油,以體現對貧困戶的關心,他們是真吃不上嗎?一到上級來檢查,就趕緊看看貧困戶,送去200或300元慰問金,目的是讓貧困戶能說點好話。出發點是好的,但未從扶志、扶智、可行性項目等根本上入手,也就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還比如“貧困戶環境差,整治靠大家”。貧困戶居住環境怎樣,直接影響其脫貧出列。為了改善貧困戶居住環境,危房改造、粉刷牆壁是必須的,清掃院落是經常的。有些貧困戶盡是些老弱病殘人員,對這樣的貧困戶,幫助清掃清掃院落是應該的,但對有些有勞力的貧困戶,駐村工作組或村幹部也包清掃院落實在是欠妥。這不是鼓勵懶漢嗎?

還比如有的民營醫院掛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的招牌。猛一看好像也是投身脫貧攻堅,為貧困戶搞好優質服務。但實際上是起到了鼓勵貧困、貧困光榮的宣傳。

再比如,只要建檔立卡貧困戶住院,花多花少都享受醫保報銷政策。一個貧困戶,一年就在衛生院住了一次院,花了不到300元錢,基本醫療保險報銷了還不行,還要按政策再報提高部分。你就是300元一分不報,貧困戶就貧困了?貧困戶享受的是普惠政策,也難怪小學生長大要當貧困戶了。

我們在扶貧工作中的一些方式真的該好好思考思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