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機器》解讀2:大批量生產的興衰

汽車行業最初開始發展的時候,是以手工藝生產為主。手工藝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並且生產前期投入很小,極大促進了汽車行業的萌發。但是手工藝生產最大的問題是效率低、生產成本高。

隨著人們對汽車的需求越來越大,效率低、生產成本高、質量難以把控的手工藝生產已經不能滿足汽車行業的發展需求。

大批量生產的出現

亨利福特發現瞭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他創造性地採用了大批量生產方式,大幅度地削減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

《改變世界的機器》解讀2:大批量生產的興衰

福特非常強調零件的互換性,在整個生產線採用統一的測量系統。這樣極大降低了裝配難度,裝配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對裝配工人的技能要求也大大降低。同時,這種互換性消除了由於尺寸不統一導致的銼削和調整工作。

福特不但在零件的可互換性做的很好,在人員的可互換性方面也做的很好。他最大限度地利用勞動分工,配備了專業的工業工程師對作業過程進行優化,裝配工只需要接受幾分鐘的培訓,就能快速上崗作業。即使工人相互之間語言不通,也能相互配合好,生產出高精度、高質量的產品。

大批量生產的成功

通過一系列的優化,福特的組裝週期從514分鐘縮短到2.3分鐘。即使這樣,福特還不滿足。他又開展了一項新的創舉:引進了流動組裝線,工人站在原地,需要組裝的汽車通過流動組裝線移動到工人面前。通過這種方式,組裝週期從2.3分鐘縮短到1.19分鐘。

福特在大批量生產方面一系列的創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佔據了世界汽車行業的首位,淘汰了大部分手工藝生產公司。

大批量生產推動了汽車行業快速崛起,也影響了其它製造業的發展。在北美和歐洲,幾乎每個行業都採用了大批量生產。

大批量生產的衰敗

和手工藝生產類似,大批量生產也存在自身的問題。

首先,大批量生產知識把工人看成車間可互換性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是螺絲釘,行情不好的時候經常會有大批裁員,導致員工和企業之間關係緊張,衝突持續升級。

其次,大批量生產缺少個性化,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多樣性的發展趨勢。

隨著日本精益生產的興起,大批量生產顯得越來越脆弱,它的競爭優勢不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