釵不透的宋代金簪


釵不透的宋代金簪


古代的金簪是用以固定頭髮或頂戴的髮飾,同時有裝飾作用,一般為單股,雙股的稱為釵。1993年,彭州市西大街出土了一批金釵和金簪,造型多樣,製作精美。


釵不透的宋代金簪


金釵Ⅰ

此類釵共14件,通長17.1—22.2釐米,重25—37克,釵頭方平,釵身細圓,大多數釵尖呈圓柱形,只有一件略呈六稜柱形。5件為素面,9件釵頭有紋飾,紋飾基本上是用雙線飾正反連續的三角形,每個三角形內飾小圓圈紋,呈“品”字形排列。釵頭和釵尖上壓印有銘文,有“張家十分”、“張十二郎記”、“瞿家十分”等內容,可能都是製造商家的標識。


釵不透的宋代金簪


釵是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髮,有時也被用來把帽子別在頭髮上。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雲:“釵子,蓋古笄之遺像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以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根據這段記載,金釵大概出現在秦代,而其廣泛流行,則可能要等到南北朝之後了。


釵不透的宋代金簪


金釵Ⅱ

此類釵共4件,通長18.2—20.6釐米,重18—37克,圓頭,細身,尖略粗。除一件為素面外,其餘三件釵頭均飾重疊圓環,圓環兩兩成組。金釵釵頭和釵尖壓銘有“王家十分”、“王家造十分”字樣,應為製造商家的標識。


釵不透的宋代金簪


宋代出土的首飾品不如前代豐富,多為釵、簪、梳、耳飾之類,其中又以釵為大宗,宋人崇尚古樸淡雅,首飾也較前朝簡潔,反映了當時市民社會的流行趣味和服飾風尚。


釵不透的宋代金簪


金釵Ⅲ

此釵長17釐米,重23克,圓頭,細身,尖細小。釵頭頂飾葵花形蓋,由上向下飾牡丹、蓮花、桃花等紋飾;釵頭與釵身飾雙凸弦紋,弦紋以下小碎點紋裝飾成卷草紋。此釵採用錘揲工藝,兩股分制而成,釵頭用葵花形蓋相連。


釵不透的宋代金簪


釵不透的宋代金簪


金 簪

此簪長19.2釐米,重24克,方頭,頂部略呈弧形,向下漸收。簪頭近邊緣處飾一週聯珠紋,內飾牡丹纏枝花紋,襯以碎點紋。簪身用碎點線飾兩朵捲雲紋,捲雲紋間有壓印銘文,但已不可辨識。


釵不透的宋代金簪


簪又名笄,原是用來綰定髮髻或冠的長針,後來成為婦女綰髻的專用首飾。簪的最簡單形式為一端磨出尖頭的短圓棒,複雜者則其另一端膨大且雕出花紋,還有一種簪中部變細。早期簪多為骨質或玉石質,後來才發展出金簪。


釵不透的宋代金簪


文圖:彭州市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