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劉邦能打敗項羽奪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這四點

提到這個話題,大家會不由得想到唐代大詩人杜牧在《題烏江亭》中一句名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但楚漢之爭最後的結局,是以西楚霸王的自刎而告終。那麼,曾經所向披靡,戰無不克的項家軍為什麼會如此慘敗?為什麼劉邦會戰勝曾擁有如此強大項家軍的項羽的呢?筆者認為無非就以下四點原因。

其一【格局觀】

說起格局,想必大多涉及這個詞彙的就是創業者或者說是創業成功者。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是天方夜譚,徒勞無益的。但是,對於少數胸有大志的人來說,必然是錦上添花。格局觀念對於劉邦項羽來說也同樣適用。

楚漢之爭,劉邦能打敗項羽奪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這四點

先說前者,在《史記•高祖本紀》中所載,劉邦曾經去咸陽服徭役,有幸見到秦始皇,便長嘆一聲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之後在劉備反秦起義過程中,其最終目的是推翻暴秦,從而奪取天下。而項羽則不然,項羽一直以自己的國仇家恨為宗旨,其目的是推翻暴秦,為楚人復國,殺盡秦人,為項家幾代忠良報仇。比如在項羽滅秦軍主力之後,分封十八位諸侯王的時候,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並沒有扼守關中要地,而是殺秦王子嬰,燒燬秦王宮,蒐羅財寶,執意回江東。在此期間,曾有人勸諫佔據關中以圖霸業,但其不納反將此人殺之而後快。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有多大的格局,就會成多大的事。此話說的雖然過於偏激,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項羽寧可偏安一隅,也不曾考慮圖霸中原。以當時項羽的項家軍實力,統一全國是綽綽有餘。所以,項羽的格侷限制了他的發展,而最終導致兵困垓下,四面楚歌!

其二【政治觀】

在政治觀念方面,項羽相比劉邦而言,相差的不只一點點。什麼是政治觀念?對於項羽和劉邦來講,坦白的說就是其政治目的的合法性。

我們先說說劉邦,據《史記•高祖本紀》中所載:

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的母親劉媼曾經在大澤的坡上休息,期間電閃雷鳴,劉太公去找劉媼,發現一條蛟龍趴在她的身上。至此劉媼就有了身孕,之後就產下劉邦。加之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之時,話說“赤帝之子斬殺了白帝之子”等等,雖然說此番描述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就是迷信,但對於矇昧而崇尚神鬼之說的古代百姓來說,那就是真命天子轉世。

楚漢之爭,劉邦能打敗項羽奪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這四點

而項羽這邊,其季父項梁在世時採納謀臣范增的建議,迎回楚義帝羋熊心立為楚懷王,以從民望壯大實力。成為楚懷王后的熊心,頒佈了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宣言”,那就是在座諸將先破秦入咸陽者為王。

公元前206年,劉邦先攻破咸陽,秦朝就此滅亡。而項羽在鉅鹿大破秦軍主力後,繼劉邦之後入關。雖然楚懷王只是個傀儡帝王,但此時的楚懷王就是楚人乃至楚國的精神支柱。因此,他頒佈的命令就有政治的合法性。劉邦先入咸陽以此為王,才具有合法性。

其三【家庭觀】

講到其二人的家庭觀念,對於那個年代來說,項羽絕對是個不可多得的好男人,對虞姬可以說是矢志不渝。而虞姬並沒有給項羽多大幫助,在項羽兵困垓下時,虞姬沒有積極勸阻使其東山再起捲土重來,甚至在霸王別姬這件事之後,間接性的導致了項羽的烏江自刎。

楚漢之爭,劉邦能打敗項羽奪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這四點

反觀呂雉,在劉邦困難時期,屢屢給予鼓勵使其重整旗鼓,在楚漢議和呂雉從項羽軍營釋放回來後,呂雉把楚軍具體情況獻於漢王,劉邦從而做出軍事部署。而劉邦在呂雉被囚禁期間已經生產好幾個娃了,因為他沒有後顧之憂,而劉盈此時就在他身邊。當然,對於現代來講,劉邦就是個渣男,而矢志不渝的項羽,不離不棄的虞姬,才是我們追求的另一半。但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嫡子才是最重要的,傳宗接代才是王道。

楚漢之爭,劉邦能打敗項羽奪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這四點

其四【情商觀】

接著上面的故事,時下,劉太公和呂雉等人被項羽所擒,項羽為逼劉邦出兵,通知劉邦要烹煮劉太公。劉邦卻這麼說的。

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史記•項羽本紀》

劉邦抓住了項羽的弱點,此一番話不但化解了困境,而且救了劉太公。此方法劉邦在項羽身上用了無數次,比如定陶之戰項梁敗亡、經典的鴻門宴等等,前者以兄弟之稱約束,後者以君王之禮以待,把項羽推到很高的位置,對於極重情義的項羽而言,沒有“臺階”根本下不來。

我們在很多史書上不難發現,項羽是有功不賞的典型,而劉邦恰恰相反,有功必賞。

楚漢之爭,劉邦能打敗項羽奪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這四點

在用人方面,劉邦的情商可以說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也可以說是收買人心。在他反秦的過程中,他的那些“酒肉朋友”功不可沒,比如蕭何、樊噲等,雖說他是“地痞流氓”出身,但是在大事上面,敢作敢當,勇於承擔,我想這也是王者風範的一種。

劉邦在其慶功宴上曾說: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記•高祖本紀》

而項羽則是,事必躬親,爭做第一,與下屬一爭高下。這句話形容最合適不過了。唯一一位大謀士范增也沒有用好。在如今的社會上也不難發現,大多數高情商的人在領導高智商的人。因此在情商方面,項羽又輸了一大截。

楚漢之爭,劉邦能打敗項羽奪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這四點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格局觀、政治觀、家庭觀、情商觀四點來分析,若劉邦不能戰勝項羽,那真是天理難容。當然此話過於偏頗,但劉邦最終能奪取天下這也是必然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