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喜精講臨床用藥經驗——防風

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含揮發油、甘露醇、苦味甙等。現代藥理研究結果顯示:

具有解熱、鎮痛作用、抗菌作用等。性味辛甘,溫,歸膀胱、肺、脾經。功用:發表,祛風,勝溼,止痛,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溼痺,骨節痠痛,四肢攣急,破傷風等。血虛痙證慎用。


趙進喜精講臨床用藥經驗——防風


臨床應用,防風可祛風解表,既能散風寒,又能發散風熱,與荊芥作用相類,常相須為用。臨床治療風寒感冒的名方荊防敗毒散,治療外寒裡熱,表裡俱實的防風通聖散,其中都有荊芥、防風這一重要配伍。以防風、荊芥,其性輕清上浮,我們臨床上師從止嗽散方意,創立疏風止嗽湯,即荊芥、防風、蟬蛻、殭蠶、薄荷、鉤藤、陳皮、枳殼、白前、桔梗、甘草等組成,治療外感風邪之後,過用寒涼所致風邪留戀咽癢咳嗽,屢用屢驗。


同時,防風還擅長於祛風溼而止痛。臨床上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療風溼痺痛等。如《金匱要略》治療虛人風溼的防己黃芪湯,治療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欲脫,蘊蘊欲吐的桂枝芍藥知母湯,或以防風配合防己,或以防風配合白朮,可共成祛風除溼之用。《世醫得效方》玉屏風散,更以黃芪、白朮健脾益氣為主,配合防風祛風散邪,補中寓散,扶正祛邪,所以可用治肺脾氣虛、表氣不固之自汗、易感、抵抗力降低等。2003年薩斯流行與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皆有以玉屏風散為基礎組成預防處方中,應當起到了重要作用。

臨床上,我們最常用玉屏風散加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藥等治療慢性腎臟病蛋白尿、血尿、水腫等,用之得宜,確有療效。


另外,防風作為“風藥”而且是“風藥之柔劑”,還常用治療頭痛以及痙證等。著名的治療外感頭痛的名方《奇效良方》川芎茶調散就有防風,並配伍荊芥等,所致應該屬於外風。而《局方》小續命湯,藥由防己、肉桂、黃芩、杏仁、白芍藥、甘草、川芎、麻黃、人參、防風、炮附子組成,主要是用治“卒暴中風,不省人事,漸覺半身不遂,口眼斜,手足戰掉,語言蹇澀,肢體麻痺,神情氣亂,頭目眩重,痰涎並多,筋脈拘攣,不能屈伸,骨節煩疼,不得轉側,及治諸風”。據說服之皆驗。此即古人所謂真中風也。《別錄》論防風適應證,指出:“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認為防風所致的“風”並限於外風。《普濟方》以防風配合白芷,治療偏正頭風,痛不可忍者,《本事方》)玉真散,應用防風配合等量天南星治療治破傷風及打撲傷損,實際上包括了外風、內風、伏風、風毒等。


臨床上,根據風藥上行與風可勝溼之理,實際上,防風還常配合黃芪、人參、白朮、柴胡、升麻、羌活等昇陽舉陷,或配合柴胡、白芍、香附等疏肝解鬱,或配合白朮、陳皮、白芍等以昇陽止瀉,或配合生地榆、槐花、荊芥、枳殼等治療腸風便血等,皆有效驗,如我們臨床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清解明目方,就常用柴胡、黃芩、白芍、葛根、丹參、三七粉、夏枯草等常更加防風、蟬蛻等,即所謂“巔頂之上,唯風藥可到”之意。《本經》論防風功效,曾指出:“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痺,煩滿。”明確把“目無所見”作為防風適應證,為古今醫家用防風治療眼病提供了文獻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