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開發不容易,美國科研成果如何市場化?

作者:Pansesus

疫苗開發不容易,美國科研成果如何市場化?

有一個話題值得一談,就是技術研發,讓一個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走向應用最後能夠普及,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困難的過程。

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說最近大家都會關注的疫苗。要知道,任何一種的疫苗研發能否有成果都是未知的,有很多挑戰。人類在對病毒本身很多性質都不是很瞭解的情況下,要想開發出有效的疫苗,要一點點地琢磨。現在人類對大多數病毒的研究還是非常非常淺顯的,所以,儘管人類在歷史上已經成功克服了很多病毒,但是現在仍有很多的病症是無解的。面對未全知病毒,人類著急開發出有效疫苗,可以想見會有多麼困難。

要知道,天花,基本上人類的歷史就是跟天花不斷作鬥爭的歷史,也是到了19世紀才有了比較有效、危險度不是很高的免疫措施,種牛痘。現在,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進步,研究疫苗的困難程度沒有古人高了,但是新出現病毒的複雜程度、狡猾程度也比以前的病毒要厲害。那麼問題就在於這兒了。

疫苗開發不容易,美國科研成果如何市場化?

舊中國宣傳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宣傳畫

首先,實驗室裡做出成果,這就需要花錢、花時間、花人力。之後,才能把實驗室成果推向市場。那麼,如果聽到的一句廣告語“某某實驗室或研究所有一種新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聽到這句話,只是實驗室或者研究所開發出來的,那就只能呵呵一笑。為什麼呢?其實,從實驗室真正走向市場,這個過程可能比實驗室裡不斷地做測試、不斷地試錯的時間還要長。一般,一項新技術出世,要先在研究室中做小規模測試,中試;之後,面向市場、面向應用方面做大規模的推廣,演示;演示之後,開始試點;試點之後,再全面鋪開使用。這些流程中花費的時間和金錢甚至可能遠遠超過實驗室裡“關門造車”時耗時久,花費大。

絕大部分的新科技、新技術,到了中試這一個階段就基本“死”了。假設一下,在實驗室裡弄出一個反應堆模型以提高燃料的使用率。可能在實驗室裡做出一個小規模的反應堆沒問題,然後,要做展示了,一下子就發現實驗室裡能夠控制的條件到了真正的生活條件下是無法控制的……所以新技術就半路夭折了。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技術開發,乃至理論科學,最後到了實踐會出現非常慘烈的狀況。

現實是一個混沌世界,很多變量是沒有辦法控制的。可能,在實驗室的一個小燒瓶裡或者螺絲零件裡就能擺出一個道場,但真的要把螺絲裡的道場落實成一個巨大的寺院裡的水陸道場,那難度是要大的多了!

疫苗開發不容易,美國科研成果如何市場化?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無論是一項新技術的演示還是一個國家的科技政策、新技術推廣,都面臨這麼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所以這才會有所謂的“試點”一說。理論上,好像專家搞出了模型,就說這麼搞就可以,要放開比如某種產品的管制或者某個行業政策應該有些變化,似乎給出了模型就意味著這麼做就能夠了。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完全不一樣。各個地區,包括北南東西區域的經濟條件、產業配置、人員流動特徵都不一樣,情況複雜。所以才要搞城市試點,糾偏,試錯。當然失敗的情況也很多,但是成功積累下來的經驗就能夠推廣了。美國在這一方面的問題,其實這一次的全球流行病中就很明顯地暴露出來了。舉個例子,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聯邦政府有一項新政策或新技術,要在地方做試驗,各州能否協調一致就是問題。

那麼具體到科技這一塊,只要是從實驗室裡走出來的發明/技術/產品都必須要經過中試,經過演示,然後慢慢地鋪開。而所有的這些技術開發最後的、唯一的、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那就是錢。

這錢不一定是指研究經費,還有後續的(支出),比如說某項技術開發出來了,但是一直賠錢怎麼辦?一般的,美國這邊的企業就給了三年時間,三年一過還不能盈利,這個項目就該斷掉。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私人企業不願意做基礎科研。因為基礎科研不是帶有強烈目的性的研究,而且做了研究也不保證能成功,因此絕大部分的基礎學科研究都是拿政府的錢去做。特別是,美國這邊企業就認為政府應該幹這些事,髒的活,累的活,投入和產出不匹配的活。

疫苗開發不容易,美國科研成果如何市場化?

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

怎麼樣才能保證一項新技術能夠比較穩定地推向市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新技術出現之後,不會對現在的市場造成嚴重衝擊。這方面,美國也有反例。

比如在能源這方面,很多的新能源技術在美國一直無法展開研究,美國新能源公司難以生存。一直到今天都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就是因為,哪怕某項新技術具有遠大的市場前景,但是,真正投入市場就面臨一個問題——那些資本雄厚但是技術落後的企業,為了能夠保證自己的市場佔有率,就會把新能源企業強行兼併,強行購買新技術。美國能源領域的企業兼併很多就是這個原因。大石油公司為了防止新能源技術會對既得利益產生挑戰,所以新的能源技術出現後(不光是新能源技術還有傳統能源新的開採辦法煉製技術等)第一件事,把推出新能源技術的企業買下來。買下來之後,把技術收購過來。然後,放著就好,等技術“死”掉。這是很多的技術企業最後的結局。想法很好,比如有高效的燃煤技術、風電技術、太陽能技術,但是無法走向市場。所以,其實美國在新能源領域是落後的。美國在新能源利用領域一個很大的阻力,就在於這些既得利益者。這些企業的錢太多了,直接把這些搞技術研發的小微企業收購了。

疫苗開發不容易,美國科研成果如何市場化?

美國的這種市場,這種新自由主義,最後結果必然會帶來壟斷。

上期回顧:《美國競選舞臺,為啥只見兩黨博弈?》

下期預告:美國科技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