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上週,房叔給大家講了北京最大的城中村——分鐘寺的事兒。

傳送門:《北京最「隱秘的角落」:趕不走的釘子戶,回不來的原住民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些城中村的消失將會是一種必然。當這些廉價的房子被一一拆除,轉身變成昂貴的高端住宅,越來越高的房價也在不斷擠壓著北漂們的生存空間。

這個時候,北漂們將何去何從?

京津冀一體化的加速,給這些在生存和夢想的夾縫中不斷掙扎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題思路——雙城生活,這些每日遊走在雙城之間的人們又被稱為“鐘擺族”。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而離北京比較近的天津武清、西青;河北廊坊、大廠、燕郊等地,由於房價物價相對較低,交通也比較便利,承載了北京大部分的外溢需求,是這些鐘擺族們的首選。

這些年,房叔身邊一些年輕的朋友開啟了雙城生活,通過和他們的聊天,房叔看到了一幅真實的雙城生活的圖景。

1

從天安門出發,沿長安街向東30公里,是河北省燕郊鎮。也因為足夠近,這裡被稱為北京的“東七環”,是很多鐘擺族的第一選擇。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燕郊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順義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延慶

和北京的一些郊區比起來,燕郊的確要近得多


每天,有將近40萬的北漂大軍從燕郊出發,踏上漫漫的通勤路。

燕郊的有些樓盤,在宣傳的時候常常會說,這裡到北京通勤只需30分鐘。這話不完全是假的,但也要分情況。如果開車,且幸運的話,這裡的通勤時間比北京的一些郊區還短,是可能的。

但這種幸運的情況不多見。大多數時候,半個小時直達北京就是個笑話。一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北漂加入鐘擺大軍,通燕高速常常會面臨堵車的風險,這無疑延長了通勤的時間。這二來,也並不是人人都有車。

再加上,2019年北京市發佈的《關於對部分載客汽車採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規定“每輛車每年最多辦理進京通行證12次,每次辦理的進京通行證有效期最長為7天”。讓很多沒有京牌的鐘擺族,每天開車上下班成了妄想。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沒有車的鐘擺族,一般會乘坐公交前往北京。811/818/819...能到北京的車有很多,通勤時間一個小時到四個小時之間不等。一天下來,幾乎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路上。

818為例,最早的一班5:10發車,不堵車的話,一個小時就能到郎家園。然後人們再下車,乘坐地鐵或公交前往各自的上班地點。

為了趕上這班車,很多人天不亮就要出來等車,早早排隊,只為搶上一個座位,能在車上補一覺。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雙城生活需要一家人一起努力。排隊的隊伍中不乏一些年過半百的中老年人的身影,他們不需要上班趕車,但為了讓孩子能多睡會兒,他們只能加入排隊的大軍。

情況好的話,通勤兩個小時就能到公司,這和北京的許多近郊也沒什麼區別。如果情況不好,就要另當別論了。

房叔之前有個同事,每天從燕郊來到國貿上班。一般七點上車,九點鐘左右就能到公司。但遇上堵車,時效就要大大延長。最晚的一次,他十一點才到,足足坐了4個小時的車。能蹭上座位也就罷了,要是一直站著。光是上班這點兒路,就足以耗光一個人一天的所有力氣。

燕郊的公交站邊,常會有些趴活兒的師傅。從燕郊到北京,15-40塊錢不等,就可以免除排隊和擠車的煩惱,這成了某些上班族的一個舒適的選項。

但對於大部分的北漂來說,即使是這每月幾百塊錢也足夠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打車是不可能打車的,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打車的。

到了下班又是一場惡戰,去往燕郊的每一個公交站牌前都排開了長隊,最長的時候可排到100米開外。以六點下班來計算,到家怎麼也要八九點了。如果再遇上加班,回家只會更晚,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這時候再去談什麼生活,都是一種奢望。

今年疫情期間,許多燕郊至北京的公交車一度停運。為了不影響工作,很多人都需要步行通過檢查站,通勤時間大大增加。

燕郊和北京,僅僅一河之隔,卻宛如兩個世界。除了霧霾和早晚的高峰,沒什麼可以共享。不論北京那邊如何華燈璀璨,繁華耀眼,都與燕郊無關。

2

還有的鐘擺族,將目光對準了天津

如果說對於單身人士,雙城生活是可有可無的選擇;那麼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雙城生活就是他們必須接受的選項。

隨著這些年,天津不斷推出的落戶優惠和人才引進政策,以及交通的一體化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天津定居。他們大多是為了解決購房和孩子上學的問題。畢竟,沒有北京戶口,是不可能在北京參加高考的。

天津的鐘擺一族,最常使用的交通方式是城際列車。數據顯示: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京津城際鐵路2008年8月1日開通,2009年發送旅客1456萬人次;

2012年發送旅客2278萬人次;

2018年上半年發送旅客1486.2萬次。

“2018年日均運送旅客8.2萬人次,遠超2008年日均運送旅客2萬人次。”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以天津站為例,票價19.5-54.5元不等,最快半個小時即可到達北京南站。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對這些鐘擺族來說,五六點出門亦是常態。每天上下班就像打仗,分秒必爭,對路線的把握要精確到每一步,稍一個晃神兒就有可能錯過上車的機會。

到了北京南站,又是一場硬仗。從南站出站口到地鐵進站口,每天都在上演著“萬人大軍湧入”的戲碼,短短一百多米的距離,往往要花費半個小時的時間,除了看著人群乾著急,毫無辦法。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來源:澎湃新聞)

每週一和週五乘車的人最多,車票必須提前搶購,否則就會面臨遲到的風險。多年的經驗讓他們練就了搶票的拿手絕活。

到了晚上,京津鐘擺族們再從原路返回。正常情況下,九、十點鐘可以回到家裡,但要是遇上加班,錯過末班車,就別想回去了。

3

上班給北京納稅,晚上睡覺給河北、天津納稅”,是鐘擺一族的真實寫照。

有人問,這樣值嗎?在公司附近租個房子不香嗎?回到家鄉不香嗎?

但要不是沒錢,誰願意選擇這樣的人生呢?在北京的高房價壓力之下,房租是北漂們難以承受的疼痛,買房更是成為一種奢望。

至於回到家鄉?除了不甘,更多的是不現實。在很多農村,根本沒有就業機會,大多數年輕人都要外出打拼。回到家就只能種田,一輩子過這樣的苦日子。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來源:京華時報)

面對北京的誘人的工作機會,誰又不想拼一把呢?誰又不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呢?兩難之下,鐘擺族們不得不選擇在兩城之間來回奔波。

雙城生活,最大的好處就是極大的降低了生存的成本,以燕郊和武清為例。

在北京,兩千塊錢在公司附近可能連個廁所都租不起,合租個小單間都還差點兒意思。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海淀中關村附近,合租20平的小單間,還要3000多

要是拖家帶口兒,整租個兩居,沒有五六千你根本拿不下來。

以100m²為例,昌平就要五六千,海淀中關村附近要一萬多,足以讓社畜掏空自己的錢包。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但在燕郊和武清,100m²的房子只要一兩千就能租到。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雖然在交通費要貴一些,但每天往返,撐死了也就兩千多,這樣算一算還是要比在北京租房划得來。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來源:澎湃新聞)

再說到買房就更是如此。眾所周知,在北京,買房不是你有錢就能買的,還要滿足種種條件。因此不少人來到燕郊和武清買房定居。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在房價上,燕郊和武清也有絕對的優勢。平均每平1萬多,200萬就能買個一百平左右,足夠一家生活。但在北京,也就買個三四十平。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披星戴月地奔波只為一扇窗,當你迷失在路上能夠看見那燈光,不知不覺把他鄉當做了故鄉,只是偶爾難過時不經意遙望遠方。——《異鄉人》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為了這幾百萬的差價,為了北京的工作機會,也為了一家人能夠團聚,雙城生活成為這些鐘擺族的必然選項。雖然每天累到沒有喘息的時間,但這已是他們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另一個好處是落戶和考學。每一個北漂的家長都在為孩子的上學發愁,既不想和孩子分離,又希望孩子能得到較好的教育,天津和河北成了許多北漂一族的備選。

雙城生活從娃娃抓起,有些孩子從小學就開始異地求學,每週往返於兩城之間。有些家長則為了陪伴孩子,全家遷徙到河北或天津。雖然路途遙遙,但對於北漂們來說,每天能回到溫暖的家裡和家人團聚,就是他們奮鬥的全部動力。

不只是北京,深圳-惠州、上海-崑山、廣州-佛山,這樣的生活在每一個大城市上演,似乎是城市擴張的必然結果。這樣的擴張,是每一個前來工作的人的功勞,但他們卻無法共享這份榮耀。


//////////


在離開和留京的兩難中,雙城生活成為了一種無奈但相對幸福的選擇。

生活的節奏太快,快到他們沒有時間抱怨,每一個新加入的鐘擺族都在光速適應這種生活。

北京很大,大到可以容下所有人的夢想;北京也很小,小到沒有鐘擺族們的一席之地。他們在城際間穿梭,只留下匆忙的背影。


一位「鐘擺族」的自白:在北京通勤十年,我比同齡人少活了兩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