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疲憊不堪,去往何處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

文|零露

《抵達之謎》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奈保爾創作的一部全面反映其人生的自傳體小說。本書一共五個部分,分別是:傑克的花園、旅程 、長春藤、烏鴉和告別儀式,以第一稱的敘述方式回憶記錄“我”於1950年從加勒比島到英國後努力學習而成為著名作家的人生經歷。

《抵達之謎》打破傳記、隨筆與小說的界限,呈現出後現代派小說的雜糅性。本書的內容如書名“抵達之謎”,奈保爾對自己身份和內心情感的抵達一直是撲朔迷離。奈保爾向讀者展示了他身在此地對故鄉的追憶之情和對文化自覺的認識從邊緣走向中心,討論了“抵達”的主題 。《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辭》描述他:奈保爾是一個文學世界的漂流者,只有在他自己的內心,在他獨一無二的話語裡,他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家。

《抵達之謎》的作者奈保爾是與拉什迪、石黑一雄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的印度裔英國作家。連續獲得里斯獎、毛姆獎、霍索登獎、史密斯獎、布克獎、柯恩英國文學終身成就獎等多項大獎,是名副其實的“獲獎專業戶”,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他“爵士”的貴族頭銜。20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主要代表作品有《自由國度》、《通靈的按摩師》、《非洲的假面具》等。

《抵達之謎》中講述了奈保爾在英格蘭十年旅居生活的感知,傳遞出奈保爾對文化的自覺和認知。具有特立於尼達、印度和英國三種文化背景,長期旅行的經歷使他的作品風格獨樹一幟。他曾經認為自己是個無家可歸的難民,扮演著邊緣人的角色。本書中就記錄了奈保爾當初與英國文化格格不入、無家可歸的深切感受。


《抵達之謎》|當生命疲憊不堪,去往何處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


連續四天陰雨綿綿,奈保爾看不出自己究竟身在何方。雨停後,才看清小屋草坪和房屋,還有一片片的田野,四周光禿禿的樹。伴著微光,看到了遠方隱隱閃動的埃文河。

雖然已經在英國生活二十多年了,奈保爾從生活上已經習慣,這片承載了太多生命經歷的土地,能夠把帶有壟溝的平而溫的田,叫作“溼草甸”,把遠方綿延低矮、平滑的山丘叫作“丘陵”。雨停後,奈保爾看到的不過是一片平坦的田野,和一條狹窄的河。

以往奈保爾一想到冬天的雪景,就讓他激動不已,但是在英國,這個詞卻喪失了某種浪漫的的色彩。因為英國的冬天,並不是奈保爾遙遠故鄉的那座熱帶島嶼上的那樣極端。奈保爾經歷過:一月在西班牙馬德里近郊的滑雪度假,十二月在印度的查一下姆拉,八月在喜馬拉雅山的嚴酷天氣。

英國似乎與這樣的天氣無緣,一年到頭可以穿同樣的衣服。四天的雨和霧將奈保爾在達河谷的小屋,朦朧在一片薄紗中,霧氣迷漫的天氣呼應著奈保爾的焦慮不安。奈保爾為他工作的新環境感到擔心,在英國他已經搬了好幾次家。

雖然已經在英國生活多年,但是奈保爾見到生人還是會覺得不知所措,每到一個新地方都會讓他感到緊張,有一種身處異鄉的陌生和孤獨。每到英國的一個新地方,在別人眼裡看起來也許是探險,對奈保爾來說卻像是揭開一箇舊傷疤。

此時的奈保爾已經離開倫敦,搬到威爾特郡山谷的農舍裡。剛搬到山谷時,奈保爾在這個有著英國曆史遺蹟地方,找到一種近乎孤獨的運氣,讓他很受感動。這種孤獨消除了奈保爾作為陌生人的緊張,感覺放眼望去都是完美的。


《抵達之謎》|當生命疲憊不堪,去往何處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


從印度到特立尼達,在英國國內的多次搬家,讓奈保爾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英語,接受了大英帝國的教育,埋下了他立志成為作家的理想種子。可是奈保爾到達的英國,已經是榮耀已逝的沒落帝國,與他曾經想象中經濟繁榮,貿易興盛的日不落帝國相去甚遠。

當他在萎縮的莊園中散步時,卻從溼草甸邊荒蕪的花園和果園中,發現了自然之美。這種美回應了奈保爾在孩童時期,在特立尼達島時對英國外表的想象。

在莊園小屋和山谷裡的時光,奈保爾經歷了他人生的第二個童年。在這裡奈保爾認識了傑克,觀察傑克的花園,讓奈保爾學會辨別季節。每次散步經過傑克花園,他們對視,互相打量,只發出聲音卻從來沒有說過話。

一個週日的下午,午飯後奈保爾去散步,看到傑克的小車沒有像平時一樣從防風林路上開下來,而是沿著有車轍印的寬車道朝農舍的方向顛簸而去,傑克應該是去了酒館,他臉色通紅,看到奈保爾時,還從車窗探出頭,熱情的大喊,走向生命的盡頭。

奈保爾雖然有作家的天賦和自由,也不得不承受著寫作生涯的艱苦和失望,背井離鄉,承受失落和沒有屬於自己的地方的現實。在威爾特郡的第二段生活,讓他以成人的角度對自然有了第二次的瞭解,也有他兒時夢寐以求的林中小屋。

奈保爾覺得自己應該像傑克一樣,紮根在他的土地上。然而,印度農民的出身,被殖民的特立尼達的家庭,殖民地的狹隘滿足不了雄心壯志的奈保爾,為了他苦苦追求的寫作事業,帶著微薄的資源隻身來到了英國。


《抵達之謎》|當生命疲憊不堪,去往何處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


一直以來,奈保爾認為傑克就是過去的一部分,一種遺留。直到傑克去世後,奈保爾才感到,或許他對傑克的看法有失偏頗。傑克用自已的手在沼澤和廢棄農場邊建造了一座花園,花園裡四季分明,景色奪人眼球。他不是遺留。他創造的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傑克在生前最勇敢的決定,就是離開病床和朋友們相聚在車道不遠的小酒館,歡度聖誕節,他在回來的路上死去。奈保爾認為傑克生命中,最勇敢和虔誠的事情,就是死去的方式:在生命的盡頭,把生命本身而非身外之物置於首位。

對於奈保爾來說,在小屋和莊園是一個輪迴。就是奈保爾剛搬到山谷前幾天,在莊園小屋中發現了一幅畫,畫的標題就是"抵達之謎”。

畫中描繪的是一個經典的場景,是中世紀、古羅馬的一個碼頭,畫的遠處是幾道圍牆和門,一艘古代海船桅杆的桅頂,近處是一條僻靜的街道,兩個穿著長袍裹得緊緊的行人,一個可能是剛剛到達目地的人,另一個可能是本地人。

一個將在那個古典的港口抵達,一個將從靜默和荒涼中走開,從空白中走向通道或門。一個將走向一個擁擠的城市,被那裡的生活和噪音吞沒。一個的使命—家族生意、調查、宗教啟蒙—-帶給他際遇和冒險,進入房子和神殿。漸漸地,他會產生毫無頭緒之感,喪失使命感;他開始意識到自己迷失了。一個的探索感被驚惶取代。一個想逃跑,回到碼頭,回到船上。但不知道該怎麼回去。

正是這幅意大利畫家基里科的畫作、故事的構思,好像是奈保爾在英國生活的重現,讓奈保爾回想自己始於18歲之際的旅行。

11歲時立志要離開殖民地的故鄉的奈保爾,18歲那年獲得政府獎學金,考取了夢寐以求的牛津大學。第一次乘飛機,從西班牙港到波多黎各,又乘船從紐約到南安普頓。

途中在海上航行的幾個月時間裡,對18歲的奈保爾來說,是最珍貴的寫作材料。在到達倫敦後。很長一段時間,在牛津大學學院和倫敦伯爵府寄宿處,奈保爾都用不可擦鉛筆、鋼筆或是十英鎊買來的舊打字機,寫一篇名為《狂歡夜》的文章。這是奈保爾第一篇,大都市題材的文章。


《抵達之謎》|當生命疲憊不堪,去往何處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


故事的素材發生起源於奈保爾在大西洋最後一天的船上,狂歡夜是在晚餐後,遊客艙一個廳裡的舞會。奈保爾看到性衝動,像酒精一樣的麻痺,扭曲了他認識的男男女女,這讓奈保爾感到了心煩。奈保爾站在遠處觀察,像研究動物的一種行為,他自己在船上並沒有什麼豔遇的經歷。

在船上有兩個去歐洲參加某會議的救世軍的女孩,居然也樂意調情。信教的女孩的輕俘讓奈保爾感到了奇怪。讓他總是寫起這樣一個場景,他低頭盯著橘子說:“我很勤奮。我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也一定會得到,明白嗎?”

這就是奈保爾寫作的素材,他通過觀察寫作,讓世界知道他對它的瞭解。他可以自信的說:“我也見識過這個。我也能寫這個。”

奈保爾記下這個對話,這個“我”是超然的,是個瞭解世情的記錄者。

1956年,離家六年後的奈保爾,可以回去了。在英國的六年間,奈保爾開始了寫作生涯,寫了兩本書待出版,還看到前方的路和其它的書。如果說六年前,奈保爾只是個男孩 ,追隨夢想,沒有揹負什麼責任。那麼六年後,奈保爾父親的去世,遺留下的債務和家庭的責任。讓奈保爾發現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照顧自己的方式,就是留在英國成為職業作家。除了等待書的出版之外,奈保爾還給電臺寫文稿和新聞。

1960年奈保爾完成了一本自己認為重要的書,正式成為作家,並過上了作家的生活。懷著當上作家後志得意滿的心情,開始了第一本遊記的創作。

奈保爾成為作家的抱負,社會交經驗上的不足和焦慮,抹去了他很多的記憶。他經常像遊客一樣出門觀光,因為旅行對他來說,是想起來就覺得快樂的事情,更是為了日後的講述。


《抵達之謎》|當生命疲憊不堪,去往何處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


年過半百,熬過病痛,離開莊園小屋的奈保爾,忽然開始被死亡和終結的念頭驚醒。這個念頭,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念頭,而是一種深深的惆悵。

奈保爾對死亡的尋求,就是對生命的尋求,理解死亡,就是理解生命。

在最後一章告別儀式中,奈保爾因為妹妹的去世,迫使他不得不正視死亡,正視自己在夜裡睡夢中思考的死亡,而奈保爾好像早已為這一切做好了準備,一種真實的悲痛正好填補了感傷後引發的空虛。這一切好像證明,生命和人是謎團,是人真正的宗教,是灰暗和燦爛。

奈保爾寫下了傑克的花園、烏鴉、廢墟,以及常春藤等等之類自然界中欣欣向榮的植物,在自然與人的世界中,奈保爾思索著生命和歸宿。

人和樹和一樣,他們存在於你的周圍,時間到了就會離去,然後會有新人出現。奈保爾通過對死亡的理解,理解了生命。不再為自己的文化身份而感到困惑,因為生命的意義對任何文化來說都是一樣的,每一個人的根都紮在自己生命的深處。

死亡的主題使奈保爾與世界和生命達成妥協,以寬容、平和的心態繼續生活寫作下去。這種抵達,是對自己、對世界和人生的一種頓悟。


《抵達之謎》|當生命疲憊不堪,去往何處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

奈保爾對自己在英國威爾特郡鄉間十年生活經歷的記錄,向讀者解開他的“抵達之謎”,他並非像評論者所說的那樣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事實上他已實現了自己童年時代的夢想,在“林中擁有了一個安全的家園”,成為英國經典作家,完全融入到了英國的文化中,《抵達之謎》也因此“抵達”英國經典文學。

奈保爾的“抵達”是一個從旅行者到作家的艱難的旅程,他為抵達有意識地做出各種努力。對於促使他抵達的原因,到底是人類心理上對“家”的渴望還是與他童年的理想有關,是耐人深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