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一堂課,一堂好課一盞燈

2020年6月,邯鄲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出版了一套《思政類叢書》,分別以《志鵬說理兒》、《志鵬觀點兒》、《志鵬聲音兒》結集成冊。書中收錄了作者周志鵬在各級刊物發表的600篇文章,約100萬字。能夠令一級政府如此陣仗,隆重地推出個人專輯的作者並不多見,那麼周志鵬何許人也?

周志鵬,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專家。一個農民的兒子,當過教師,下過工廠;當過記者,做過領導。當過村黨支部書記,擔任過農協會長,典型的基層公務員的代表。唯一不同的是,他筆耕不輟,以筆為助手,無論走到哪裡都把黨和政府的政策和溫暖播灑到那裡,成為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樑與紐帶,諫諍言、獻良策、保穩定、促發展、構和諧,默默無聞地傳遞正能量,感染、帶動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建設美好家園的奮鬥中。“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他三十年如一日,奮筆疾書,帶燈而行,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一本好書一堂課,一堂好課一盞燈

周志鵬的思政類叢書


一、 世上沒有一條路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一條道路,它通往世間每個角角落落


周志鵬的文章,一字一行裡無不透露著真誠,也正是他的這種無所不在的真誠感動著讀者,讓讀者在他看似漫不經心的談天說地中,碰撞出思想的花火,不知不覺置身於他所講述文字裡,點燃一次,重活一次,回味一次,領悟一次。就像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就像一束光簇擁著另一束光。而唯有融入與簇擁,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背景下,自身價值才會體現,國家的未來才被照亮。

通讀他的文字,裡面沒有宏大的歷史事件,沒有空洞深奧的理論,沒有生僻嚇人奇談怪論,他記錄下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記錄那些動人的細節,記錄自己的點滴體會和感悟,為時代留下私人的註腳。強烈的生命印象的個體,無一例外深嵌在世界之中,是他人的生活,也是我們的生活。因為真誠,作者把讀者帶入“我們”的概念裡,所以,有同感,有共鳴,有力量,有生命力。

一本好書一堂課,一堂好課一盞燈

周志鵬宣講黨的富民政策


2010年2月1日《農民日報》發表他的文章《耕地的“糧食”更需淨化和保護》,強調“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文章得到農民朋友的廣泛稱讚,其中一位仡佬族村民特意致信編輯部表示對生產有機肥料增添了信心,對作者表示感謝。

2018年1月15日他在《邯鄲晚報》上發表的《感悟匠心》講述了自己為家鄉修路的故事。一位難產的孕婦因為道路泥濘而耽誤了救治,母子喪命,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他憑著一己之力,帶動自己的記者同行們,用兩年時間修了9.7公里的柏油路,被鄉親們稱為“記者路”。

殊不知就是這篇情深意切的小短文竟然為一名年輕的博士開悟。他是河北省灤州市一傢俬營企業剛剛引進的特殊人才,當得知一條通往學校的鄉村小路經常發生事故,孩子們上學沒有安全保證的時候,他動了惻隱之心。但考慮到自己是個外鄉人,怕出頭露面影響不好,一直處於糾結中。就是這篇《感悟匠心》讓他下定決心,從自己的薪水中拿出20萬元做啟動資金,然後動員聯絡他的同學、朋友紛紛捐款捐物,在當地群眾的鼎力支持下,修建了一條寬敞的鄉村公路。可惜,沒有等到竣工剪綵,他就調離了灤州。老百姓要給他立碑,他堅決拒絕了。鄉親們滿懷深情地給這段公路取名“博士路”。

一本好書一堂課,一堂好課一盞燈

群眾為記者路立碑


“記者路”、“博士路”,天南地北兩條路,五湖四海一家親。如果說文字的真正魅力是感染和推動著同樣道德操守的人共同前行,那麼周志鵬的文章無疑已經達到了這個境界。他真誠的個人品德,真誠的書寫方式讓文字得以昇華,從而讓讀者對生活與人性有了更為寬廣與深厚的理解。


二、培養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及時、準確發出自己的聲音


馬克思曾經說過:“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時代的聲音就是現實召喚,只有善於從眾聲喧譁中聽清楚時代的聲音,發現和解決時代提出的問題,才是做出時代的回應,也才能推動這個時代的社會進步!

這是《志鵬聲音兒》裡的一段文字,也是作者發自肺腑的聲音。作家是時代的記錄者,也是時代的思考者。作為一名作家,一名黨的思政工作者,怎樣用自己的目光看到更多的是中國這些年來的一些過往、問題、癥結、痛苦,以及如何地用心做事、用心做人,用心作文,這是周志鵬苦苦探索的問題。

《離框的玻璃更易碎》是警醒他人,也是警醒自己。作為黨的人,應該怎樣為官,怎樣做人。《讓語言沾滿泥土的芳香》更是知心大哥一般叮囑同行用大白話,大實話,深入淺出為群眾答疑解惑,把複雜枯燥的理論轉化為簡明生動的語言,與群眾零距離對話。他的“識鄉音、懂鄉情、講鄉話、接地氣。”一時間成為了很多基層公務員的行動準則。《芝麻小事》、《謹防微恙成大疾》則是體貼入微的善意提醒。“巴豆雖小壞腸胃,酒杯不深淹死人”這樣信手拈來的俗話俚語在文章中隨處可見,常常令讀者莞爾一笑中冷靜沉思。

一本好書一堂課,一堂好課一盞燈

周志鵬走基層


這些家長裡短看似平淡,卻如清明的小溪,淺則淺矣,匯入江河卻是股股清流。周志鵬認為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專家不是榮譽,也不是光環,而是一個勇敢者的行業。既然黨和人民選擇了他,那麼他就要隨時準備著為這個行業奉獻一切。這是一種職責,不管幹什麼事情,只要身上有了職責的意識,便會無所畏懼。“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對此,他樂此不疲。

在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老百姓的所思所想,都裝在他的心裡,記錄在他的文字裡。談勇氣、談恐懼、談真相、談自由、談科學、談政治、談道德……不斷反思,不斷總結與提高,然後,直陳要害,發出自己特有的聲音。從《要重小節養大德》、《政府的錢更要節約》、《警惕批評中摻雜恩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入手,到《打破人才誤用的藩籬》、《品味總理對官民關係的詮釋》等有分量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和《農民日報》發表;甚至《鄉鎮機構改革建議方案》在領導決策信息刊發後,得到省長親自批示並給予肯定,無一不是他善於發現,勇於思考,敢於發聲的結果。

一本好書一堂課,一堂好課一盞燈

周志鵬參加採風活動


三、不彷徨、不迷亂,在現代思潮奔湧翻卷的時候,堅守自己的方向


“我們黨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必須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一個書寫時代的文化人,周志鵬始終清醒自己的職責,不彷徨,不迷亂,堅持一要在場,二要擔當,三要思考,四要立言的原則。無論世界風雲如何變換,他永遠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勇於衝在最前沿,為國家、為人民、為人類擔當責任。

《周書記的耳光》令人震驚,《找準合格黨員的座標》令人自省,《時代呼喚一二九精神》令人振奮,《試論“奉獻、負責、爭光”》引起讀者強烈反響,《新時代機關黨建面臨的挑戰與思考》讓人肅然起敬。

翻閱周志鵬的三冊書,人們感慨萬千。百萬文字,厚實穩重,雖不是字字珠璣,但也字字含情,情真意切,感天動地。它的思想意義永遠大於藝術價值,開掘了文章的立意深度,提高了作品的主題高度,使作品在人文精神上多了一份擔當,同時,淡雅樸實,文風恬淡,敘述平和,娓娓道來,且柔軟、細膩、溫婉,言之有情,言之有物,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無處不有的善良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讀者覺得不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長者在交流。言談話語中,心中的疑慮消失了,情緒平復了,留下的只有一份沉甸甸的帶著暖意的警策與叮嚀。

一本好書一堂課,一堂好課一盞燈

周志鵬與青年交流


一位大學輔導員讀周志鵬的文章後,真誠地呼籲,“我們校園裡缺少的就是這樣有血有肉有筋骨的思政教輔書,我們的孩子缺少的正是這樣落地有聲的警醒。這樣的書才叫內斂中蘊涵著力量,平凡中挺立著堅韌的風骨。這樣的作者,這樣熱愛生活的真誠態度,才能鼓舞學生們即使面對浮華與喧囂,也依然能夠雲淡風輕。”

四、嚴、實、細、小皆文章, 一字一句總關情


《愛的藝術》有句名言:“所有形式的愛都包含了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周志鵬的文字簡潔、細膩、有思想、有感情、有現實、有希望、有猶豫、有幽默。只有靜心品味才能悟出它的關心、責任、尊重與瞭解。


一本好書一堂課,一堂好課一盞燈

周志鵬與群眾座談


康德在其名著《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到過人類理性的三個永久性問題,他認為這是我們理性興趣集中所在。這三個問題就是:1、我能夠知道什麼?2、我應當做什麼?3、我可以希望什麼?人一生中,其實也一直在這三個問題中掙扎。那麼,去讀一讀周志鵬的《志鵬說理兒》《志鵬觀點兒》《志鵬聲音兒》吧,或許那裡有我們每個人希望得到的推動與鼓舞。只有他這樣傾注滿腔熱情地投入思政工作,才能夠做到嚴、實、細、小皆文章 ,一字一句總關情,才能如此清晰地給予讀者溫暖與力量。

好在一個人思想觀念的形成不是排山倒海,一蹴而就,而是細水長流,潤物無聲,僅就這一點,周志鵬的思政課值得讀者一讀再讀,細細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