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別人總問我,你那麼喜歡石窟文化,去過多少座石窟?我總愛用“三十幾座”來回答。時間久了,我不禁要問自己,到底是三十幾呢?

有必要給自己一個答案,作為上一段旅程的總結,也是下一段旅程的起點。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我國的石窟造像最早可以從3世紀算起,由西域慢慢影響中原。到北朝時,進入創作的成熟期,尤其以北魏最為高光。不但石窟數量眾多,傳世精品也非常多,對後世的隋唐造像有深遠影響。

從晚唐開始到南宋,幾乎就沒有再營造大型的石窟,都是一些修修補補。小的洞窟倒是一直持續到民國都有開鑿,但是藝術性和影響力都不復往日。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我將自己去過的石窟按省份歸納,方便喜歡的小夥伴瀏覽,也方便自己計數。

新疆

  • 克孜爾千佛洞

位於阿克蘇地區拜城縣,是我國開鑿時間最早的,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第一批國保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壁畫具有明顯異域風情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菱形構圖

克孜爾千佛洞大部分塑像已毀,壁畫殘缺嚴重。被盜取的壁畫大概500多平米,收藏在在大英博物館和德國柏林民俗博物館。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位於吐魯番火焰山下,第二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壁畫殘缺嚴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千佛洞壁畫複製品可以在吐魯番博物館看到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原有壁畫1200多平米,一部分損壞,另一部分在俄羅斯聖彼得堡。

新疆的石窟以壁畫為主,受印度畫像影響,人物頗具異域風情,佈局以菱形和圓形最為常見。新疆大大小小的石窟很多,很多壁畫被盜取到國外。不對外開放的石窟也很多,只有研究人員可以進入。但是從一些資料圖片來看,驚豔程度不亞於敦煌壁畫。

甘肅

  • 莫高窟

莫高窟位於敦煌,第一批國保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洞窟外牆壁上發黑的壁畫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九層樓外牆上的壁畫

洞窟內雖然不能拍照,但是洞窟外的牆壁上就有壁畫,只是有的已經氧化發黑,但從保留的造型來看,精緻程度不輸洞窟內的,惟妙惟肖。這裡無人打擾,可以慢慢欣賞。

  • 拉梢寺摩崖造像

位於天水市武山縣,第五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顏色鮮豔的摩崖造像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拉稍寺壁畫

摩崖造像高40餘米,是我國最大的露天摩崖造像。這組造像保存較完整,但壁畫殘損嚴重,沒有保護的部分幾乎已經不能分辨。

  • 甘谷大象山

位於天水市甘谷縣,緊鄰武山縣,第五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大象山造像

大象山石窟是全國唯一一尊有鬍子的佛造像。由此可以看出,受西域造像影響。

  •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第一批國保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像造型依然具有異域風格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像造型張力十足

麥積山石窟是四大石窟中保存較完好的,跟所處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佛像大多以一佛二菩薩的造型出現,顏色鮮豔,除有氧化發黑外,佛像整體極具美感。

甘肅石窟兼具壁畫與塑像,而且越往東的石窟,塑像比例越高,人物風格上承襲了新疆畫風,保留了些異域風情,但是又能看出中原佛教的因素。不管是人物造型,還是衣著打扮,東方色彩漸濃。

陝西

  • 鐘山石窟

位於延安市子長縣,第三批國保單位,被譽為“第二敦煌”。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洞窟內滿刻佛像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像造型無一重複

鐘山石窟這種石柱上雕刻的風格在雲岡石窟中常見,受北朝風格影響。但佛像密度更高,體型不大,有小家碧玉之感。

  • 彬州大佛寺

位於咸陽市彬州市,第三批國保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大佛寺大佛

石窟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陣亡的將士而修建,相傳大佛的造型來源於李世民本人。

陝西的石窟規模都不大,而且風化嚴重,大部分是省保單位。造像年代幾乎都在隋唐時期,這個時候已經經歷了北魏造像運動的經驗積累,造像風格沉穩,已經看不到異域特徵。

山西

  • 雲岡石窟

大同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第一批國保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雲岡石窟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像色彩鮮亮

雲岡石窟是北魏造像最傑出的代表,幾乎影響後世所有石窟的風格。保存也相對好一些,色彩上比麥積山更多樣,出現了中心柱雕刻和浮雕工藝。

  • 龍山石窟

龍山石窟位於太原,是全國最大的道教石窟,第四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宋德芳與弟子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石窟頂部鳳凰造型

龍山石窟沒有完整的造像,大部分缺失頭部和手,僅從身體衣服很難判斷這些道家神仙都是誰。

  • 卦甲山石窟

位於臨汾吉縣,第八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偷閒的小佛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像與供養人

石窟以浮雕見長,造型優美,“偷閒小佛”這種風格的出現,也展現唐代造像風格的多樣性,不拘於嚴肅。

  • 羊頭山石窟

位於晉城市高平市,第六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一大塊石頭就是一座小石窟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像風化嚴重

羊頭山石窟是以單獨的大塊石頭為造像材料,每塊石頭就是一個小型洞窟,鑿空石頭,在內外壁上造像。

  • 金燈寺石窟

坐落於長治市平順縣,第六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藥師佛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圓雕與浮雕工藝

金燈寺石窟是罕見的明代大型石窟,佛像萬餘尊,佛道儒三教合一,藝術性不輸前朝,是我國造像藝術最後的輝煌。

  • 開河寺石窟

位於陽泉市平定縣,第七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像造型中規中矩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像毀於流寇

石窟規模很小,不到百尊,以一佛二菩薩的造型為主,損壞嚴重。

  • 石馬寺石窟

位於晉中市昔陽縣,第七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像面容威嚴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坐佛有云崗之風

石窟造像1300多尊,多數風化嚴重,整體保存較完好。

山西石窟是北朝造像最好的體現,幾乎所有石窟都開鑿於北朝,尤其是北魏時期,形成了所謂“曹衣帶水”的造像風格,開創了造像運動的巔峰。

河南

  • 龍門石窟

位於洛陽市,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第一批國保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奉先寺大佛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洞窟內造像

龍門石窟是我國造像最多的石窟,共有10萬餘尊佛像,但是大部分殘缺,也是我國被毀壞最嚴重的石窟。龍門石窟風格上有健陀羅之風,說明當時佛教有大融合的氣魄。

  • 鞏縣石窟

位於鞏義市,第二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皇帝禮佛圖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皇后禮佛圖

石窟內有我國唯一的“帝后禮佛圖”。龍門石窟原本有一塊,後被盜走,鞏縣石窟這塊就成了海內孤品。

  • 靈泉寺石窟

位於安陽市,第四批國保單位,石窟內有我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摩崖塔林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洞窟外的浮雕

石窟以浮雕工藝為主,所以造像更容易保存。

河南石窟與陝西石窟風格接近,但是河南石窟時間更早,規模更大,風格上體現大融合。佛像造型比北魏時期更健碩,佛像容貌從少數民族向漢人轉變。衣著不再追求簡單,褶皺和裝飾更多,顯示那個時期社會的繁榮。

河北

  • 北響堂山石窟

位於邯鄲峰峰礦區,第二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大佛頭部有補裝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普賢菩薩頭部被盜

從衣著上看,具有典型的北朝風格,造型優美,但是損壞嚴重,後期的補裝反而有破壞之嫌。

河北的石窟不多,我去的也不多。但從時間上看,處在造像成熟期,保持了北朝造像的水準,依然是以簡單自然為主。

山東

  • 千佛崖造像

位於濟南市,第三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千佛崖中最大的兩佛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小坐佛

依山而鑿,數量不多,造型中規中矩。

山東有石窟的地方不多,青州地區多一些,與千佛崖同處一個造像年代,總體風格接近。造像有魏晉風格,端莊大氣。

重慶

  • 大足北山石刻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第一批國保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北山石刻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北山石刻

  • 大足寶頂山石刻

第一批國保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道一體的石刻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華嚴三聖

  • 大足南山石刻

第四批國保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華嚴三聖

大足石刻是由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等石窟組成。每組石窟風格相近,但表現主題又不相同。總體來說,重慶的石刻種類,主題,人物,造型應該是中國石窟中最多樣的,而且保存比較完好,尤其寶頂山,一座震撼的石刻殿堂。

四川

  • 南龕石窟

位於巴中市,第三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四方佛龕

造像集中在一面山崖之上,整齊排列著四方佛龕,內置一佛二菩薩二力士,整體感覺就是規整。

  • 安嶽臥佛院

位於安嶽縣,第三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祖涅槃像

安嶽臥佛是我國唯一一尊左臥佛祖涅槃像。

  • 華嚴洞

安嶽華嚴洞,第六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華嚴洞中菩薩

華嚴洞的佛像沒有損壞,極為難得。最特別之處,就是洞窟頂部斗大的佛語—“唵”。

  • 圓覺洞

安嶽圓覺洞,第六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持寶瓶菩薩

圓覺洞是安嶽為數不多的收費參觀的石窟,距離安嶽縣城最近,幾組大型菩薩雕像極為震撼。

  • 茗山寺

安嶽茗山寺,第六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像體態健碩

茗山寺造像影響了大足寶頂山華嚴三聖的塑造。佛像左手託書,重幾噸,卻僅靠衣袖支撐,兼顧美感與力學,不得不感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藝。

  • 千佛寨

安嶽千佛寨,第六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千佛寨

千佛寨石窟,依山開鑿,遍佈整座山間,是安嶽境內損壞最嚴重的石窟。

  • 孔雀洞

安嶽孔雀洞,第六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孔雀明王

石窟只有一尊孔雀明王造像,比大足寶頂山的孔雀王更精緻,體態更優美。此類造像北方少有。

  • 毗盧洞

安嶽毗盧洞,第五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紫竹觀音

著名的紫竹觀音就在毗盧洞。此觀音像被英籍作家韓素音女士讚譽為“東方維納斯”。觀音神態自若,右手搭膝,屈腿而坐,超凡脫俗。

四川的石窟數量僅次於新疆,風格異於中原地區,不管是人物還是佛祖,都塑造的更人性化,將女性的柔美體現的淋漓盡致。更多普通人出現在石刻上,題材也變得多樣,與重慶石刻一脈相承。受限於創作空間等原因,大部分地區的石窟佛像瘦小,置於四方佛龕內,保存完好。

浙江

  • 飛來峰造像

位於杭州靈隱寺旁,第二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飛來峰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像造型兼具圓雕與浮雕

造像數量不多,有些佛像有補裝的痕跡,但總體保存較完好,圓雕與浮雕相結合的工藝,面部造型有些怪異,眉眼過於突出。

江蘇

  • 千佛崖石窟

位於南京棲霞寺,第五批國保單位。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佛像頭部有補裝


淺析我去過的37座石窟

一佛二菩薩二力士

數量不多,大部分沒有頭,有些補裝了,造型上好於飛來峰,有隋唐之風。

江浙兩地的石窟就更少了,開鑿年代晚,與北方石窟差異明顯。佛像不大,基本都有窟簷,造型中規中矩,只是神情有些平淡,眉宇間沒有靈氣。

除了上面列舉的有實物照片的石窟之外,還有湖北恩施仙佛寺,甘肅敦煌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山西臨汾千佛洞沒有照片參考。這樣算一算,已經走過了37座石窟,距離自己的小目標還差53座。

以此圖文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