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我算是一個半吊子的“電影迷”。

閒暇時,我很喜歡單獨和米粒爸或者帶上米粒,全家舒舒服服地去看一場電影。

我對電影的類型完全不挑,愛情、科幻、迪士尼......都可以,當然帶著米粒的話,我肯定會專門為他選一選孩子能看的。

至於其他熱映的電影,只要口碑過得去,我都能在90分鐘內,徹底放鬆下來,還是挺容易滿足的。

這許多年來,我一直只是單純地愛看電影,很少會去執著地追某種類型的電影,或者過分去痴迷某位演員或者導演。

這陣子,我卻“迷“上了一位華裔女導演。

她就是趙婷。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剛剛在77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憑藉《無依之地》摘得金獅獎。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趙婷是誰?

剛開始米粒媽也很驚訝,金獅獎作為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項,怎麼頒給名不見經傳的新人?

要知道,此前

只有張藝謀、李安、侯孝賢、賈樟柯等5位華人曾獲金獅獎。

而1982年的趙婷,是世界首位斬獲此獎的女性導演,實屬難得。

米粒媽在查閱了趙婷的資料後發現,這個女孩的可怕之處還不止於此,她真的太酷了:

受邀成為首個執導漫威電影的中國導演,作品《永恆族》將於2021年上線;

就連《三塊廣告牌》女主、奧斯卡影后麥克多蒙德觀看她的作品後,都激動大喊

“誰是趙婷?我要和她合作!”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不過趙婷的另一個身份,可能更驚人——宋丹丹的繼女。

1997年,宋丹丹帶著兒子巴圖與趙玉吉再婚,而趙婷是趙玉吉與前妻黃濤的女兒。

四個人,組成了《家有兒女》中那樣的重組家庭。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巧合的是,姐姐趙婷和弟弟巴圖,也像夏雪和劉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二十多年來,趙婷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拼搏出通往好萊塢的國際名導之路;

而巴圖還跟著宋丹丹上節目、走劇組,卻始終不溫不火,從未進入過大眾視野。

同樣家庭背景走出的兩個孩子,為什麼最終卻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趙婷第一次見到宋丹丹,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宋丹丹!”

不過宋丹丹心也挺大,陪她為生母黃濤選生日禮物、寫賀卡,甚至主動找黃濤“取經”,瞭解孩子的喜好和脾氣。

一番苦功之下,宋丹丹終於和繼女放下芥蒂,處成了朋友。

童年的趙婷絕對算不上牛娃,還有點野。

成績末流,天馬行空,最愛在作業本上畫日本動漫小人,這倒是和米粒媽的興趣高度重合。

但宋丹丹沒有多加置喙,儘量保護她的興趣和奇思妙想。

1998年,15歲的趙婷決定去英國讀書,宋丹丹二話沒說,一咬牙拿出30萬交了學費。

從倫敦到洛杉磯,再到紐約,無論趙婷想去哪裡求學,父母都儘可能無條件地支持。

但你如果以為她是個靠父母燒錢的“星二代”,那就大錯特錯了。

宋丹丹給了趙婷極大支持,但沒有以此為條件,要求孩子走自己鋪的路。

在異鄉打拼的趙婷,即使是在最窘迫的時候,也沒有向家裡伸手。

讀碩士時,靠在酒吧打工和貸款交學費,甚至畢業多年後都沒還清;

後來,她用獎學金完成處女作《哥哥教我的歌》;

拍《騎士》時,更是一個人帶著10萬美元積蓄,在印第安人聚居的荒山野嶺找演員,1米7幾的人暴瘦到80多斤,掉了一顆後槽牙。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功夫不負有心人,《騎士》一炮走紅,包攬數個大獎,宋丹丹激動得大告天下,字裡行間的讚美和熱情,完全不像是後媽。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所以,即便父母離異,年少離家,趙婷依然給人一種“從未被虧欠過”的感覺。

有人這樣評價她:

“第一眼見她就覺得很不一樣,談話之間透著一股對於自己所信之事的堅定,眼神充滿著熱忱。她的指甲滿是泥土,一看就是一雙電影人的手。”

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怎麼做,不猶豫,不懷疑,一往無前,所向披靡。

而這一切,與宋丹丹的關懷、包容、肯定與放手息息相關。

趙婷曾公開對父母表示感謝:

“我父母從小就給我很大自由,我小時候是比較另類的,但我的父母很開明。”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想當年,米粒媽也曾是個 “網癮少女”,仙劍、星際、魔獸,火過的遊戲我都玩了個遍。

不過米粒姥姥倒是很鎮定,雖然我倆為這事槓過,但她從來沒有拔網線、砸電腦這樣的過激舉動。

只要完成學習任務,她都會給我時間過過癮,甚至陪我聊遊戲心得。

或許後來真的玩夠了,漸漸地我對遊戲也沒那麼“飢渴”了。

很多家長對各種“問題行為”如臨大敵,恨不得拖著孩子走一輩子。

其實米粒媽倒覺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節律,一時的貪玩、調皮、內向、叛逆,都不足以蓋棺定論一個人。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慢成長”,與孩子適當保持距離,給予選擇的權利,或許他們能飛得比你想象中更穩更高。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趙婷遠走他鄉時,巴圖卻在大洋彼岸過著另一種生活。

巴圖出身顯赫,外公是北京文聯書記,爺爺英若誠是文化部副部長,父母是著名演員和導演,一家人集齊了京圈資源。

作為名門之後,巴圖被寄予厚望,也成了眾矢之的,天天被放在放大鏡底下看。

在宋丹丹眼中,兒子一無是處,“所有人都對他咆哮。”

坐不住,成績差,調皮搗蛋……從小就是“扶不起的太子”。

米粒媽還記得母子倆參加真人秀,1個小時的節目,宋丹丹有半個小時都在數落巴圖,簡直令人窒息。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巴圖燉雞蛋,宋丹丹嘲諷“你要是能把這倆雞蛋煮熟了,我就勉強把你留下”。

巴圖搭雞窩,宋丹丹呵呵一笑:“雞窩要是能搭好,我還真不是他媽。”

更是一有空就報怨兒子:

“沒有一次能讓我笑著開家長會的”“從來沒讓人省心過”“我生了個廢物”。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有幾次巴圖生氣了也不敢反駁,只能苦笑。

黃磊開玩笑說:你準備把早教繼續到什麼時候啊?

宋丹丹無奈地說:沒辦法,在媽眼裡孩子永遠長不大。

一邊是親媽冷嘲熱諷,一邊則是親爸視而不見。

英達再婚後再也沒見過巴圖,連爺爺葬禮都沒讓他來,彷彿這個兒子不存在。

可前夫越是無視,宋丹丹望子成龍的心越是急切。

花了五年陪兒子去國外讀書,竭盡所能地帶他客串各種角色、上綜藝,算得上娛樂圈雞娃選手了。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宋丹丹何嘗不深愛兒子?但期望反覆被失望抹去,她只剩下責備和怨懟。

巴圖年近30了,卻還是像小孩一樣被管教,他失去的不僅是圓滿的家,更是面對問題的掌控感:

越來越無法確信自己的能力,畏首畏尾,甚至輕易被假想敵擊敗。

所以,巴圖的“無能”不是慣出來的,恰恰是逼出來的。

但就像米粒媽曾在《葉一茜,承認吧,你一點都不佛》中說的:

正確的雞娃打開方式,是“雞過程,佛結果”。

持續艱苦努力的同時,保持一顆平常心,是最好的狀態,而不是將焦慮、煩躁投射在孩子身上,更不能心態一崩就拿孩子發洩。

趙婷曾放言:

我想和李安一樣可以深入另一種文化,創造出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

字字迸發著野心、膽魄和自信,這樣的力量感,在巴圖身上是極少見的。

宋丹丹常說,巴圖最大的優點是脾氣好。

但這背後,何嘗不是他為了平衡母親的焦灼和失望,修煉出來的隱忍和妥協呢?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說到這裡,米粒媽想起了另一對有名的姐妹,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與姚安娜。

1998年生的姚安娜,從小精英教育,讀遍世界名校,進全球頂級企業,順風順水,一片歲月靜好。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1972年生的孟晚舟,貴州農村留守兒童,長於華為艱難的初創時期,從普通員工做起,做最苦的活,挨最狠的罵。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當姚安娜周旋於名媛舞會,拍時尚雜誌,開畢業party時,孟晚舟已經在加拿大滯留600多天,連與家人見一面都是奢望。

難道是任正非心存偏袒,故意為之?

其實,雖然兩姐妹年齡和境遇相差很大,但她們得到的愛、尊重與引導,是無差別的。

看似嬌生慣養的姚安娜,常常被家人教導:“半途而廢不是我們家的基因。”

十年的堅持和傷痛,她從愛好者蛻變為英皇芭蕾RAD最高級別舞者,17歲以ACT滿分考入哈佛計算機類專業,每天只睡4-5個小時,大一就獲得進入微軟AI人工智能團隊實習的機會。

而在挫折教育中長大的孟晚舟,則一直被任正非寵溺地喚作“豬兒”。

被捕風波後,父女常常互相鼓勵打氣,溫情滿滿,是最親愛的父女,也是最堅實的戰友。

60歲宋丹丹退休後,繼女奪世界大獎,兒子巴圖卻在“啃老”

兩姐妹貌似天壤之別的人生,不過是由於任正非在不同的人生際遇中,以不同的方式,儘可能給孩子提供機會、資源和教養。

不變的是,他始終傾其所能地給予女兒們引導和啟發,信任和鼓勵,尊重與深情。

無論是處變不驚的女總裁孟晚舟,還是恬靜美好的姚安娜,在任正非的眼裡,都是閃閃發光的星星。

米粒媽記得塗磊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對趙婷,宋丹丹既給予了母愛,也保留了繼母身份自帶的界限感,恰恰給了孩子更多舒展天性的空間。

對巴圖,宋丹丹則顯然愛得太滿、太用力,反而過猶不及,傷害了他自我覺醒和成長的可能。

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聰明,一種永遠不息的活動,一股強烈的慾望。

唯有在規範和自由共存的土壤裡,才能長出無懼風雨的大樹。

說實話,放手和嚴管的尺度在哪裡,是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

米粒媽想說,

在足夠愛和安全感的基礎上,儘量為孩子的天性提供資源和平臺,陪伴他們克服升級之路上的妖魔鬼怪,以夥伴而非訓練者的心態,尊重、信任孩子,

哪怕他未來沒有什麼矚目的成就,也能成為一個充實、自信、幸福感爆棚的人。

成長是每個人自己的修行,我們需裝彼此相愛,也要彼此成全,彼此獨立,不是嗎?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