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的“和諧之道”

雖然周圍的人似乎都在談養生,又似乎都很瞭解養生,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經歷了浩瀚歷史長河的實踐磨鍊,至今變得愈發璀璨、愈發耀眼的中醫養生,並不是簡單的“吃什麼補什麼”,更不是幾個“偽養生者”隨便告訴你個方法,你就覺得“如獲至寶”,像是掌握了養生真諦似的。作為一門科學,需要你真正走近她、“參透”她,才能“為我所用”,絕對不是你聽人隨便一說就可以“信手拈來”的。因為她有她的“道”,只有瞭解了這種“道”,你才能讓養生變得有效,也才真正是對中醫養生這一門科學的尊重。

中醫養生的“和諧之道”

食療即飲食療法,又稱食治,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利用食物的特性來調節機體功能,防治疾病,促進人體健康的一種方法。食療包括中醫理論、中國傳統營養學、食物本草、飲食養生、飲食治療、飲食宜忌等多個方面。 食物不僅為人體提供生長髮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同時也是人類防治疾病的天然“藥品”。

中醫養生的“和諧之道”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經提出“藥治不如食治”,如中國古代藥王孫思邈曰:“夫為醫者,當須先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傳統中醫治療疾病時認識到不能徒恃藥物,應從飲食調護方面加以配合,治病在用藥治療的同時,加強飲食調護極為重要。

中醫養生的“和諧之道”

如飲食得宜,不僅能達到輔助藥物治療的目的,而且還可以促進患者體力的復原,提高療效,縮短療程。《素問·藏氣法時論》提出的“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氣”在臨床上具有指導意義。臨證不僅強調藥物藥力要適度,還要求“衰其大半”,“不必盡劑”,而後配合食療調理,增強體質,以除餘邪。如治療肝病時特別強調食療,因為患了肝病後,正氣因抗邪而受到一定的耗損,大都表現為食慾不振、胃納呆滯。

中醫養生的“和諧之道”

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設法促進患者食慾,補充營養,營養充足,方能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尤其是肝病恢復期患者,邪氣雖盡,而正氣未復,更須注意營養,使之早日康復。治療胃痛患者時,尤須注意飲食,主張胃病患者飲食不可過量,宜少食多餐,進食不可過冷過熱,以利脾胃消化吸收,忌食生冷及難消化食物,宜食易消化而又富於營養的食物。如治療鼓脹用祛水丸攻下後,宜服麵湯以顧護胃氣。

中醫養生的“和諧之道”

在用藥治病的同時應用食療,而且在病去大半時慣用瓜果肉類以收功。脾虛者用牛肉燉胡蘿蔔、黃芪田雞湯、紅棗小米粥助脾益氣;腎虛者用牛肉燉山藥、豬肉燉豆腐、胡桃粥、栗子粥填補下元,滋養腎氣;亦用茱萸肉溫陽,鴨肉滋陰,豬肉、鯉魚、蓮子、扁豆、山藥健脾和胃等等。中醫養生非常注重“和諧”,認為整個身體處於一種和諧的狀態也就健康了,而氣血陰陽正是這一“和諧”狀態的一分子,它們都不虧虛,那麼身體自然就能平衡,就能和諧,就能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