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孩子光腳丫在地板上走,有些大人會說:“快來穿鞋,要不然大灰狼會咬你的腳丫”。


孩子躺在床上不肯睡覺,有些大人會說:“不睡覺的話,會被大灰狼抓走吃掉”。


孩子不好好吃飯,有些大人會說:“大灰狼就喜歡吃挑食、不愛蔬菜的孩子”。


大灰狼簡直成了家長特別是一些老人嚇唬孩子的利器。一些孩子確實會因為害怕大灰狼很快配合大人。這樣做雖然短期內達到了家長的目的,但它帶來的後果也不容忽視。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用大灰狼來嚇唬孩子對不同性格的孩子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嚇唬使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產生心理陰影


若是父母的恐嚇過於嚴厲,會對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造成創傷。


像“不聽話就大灰狼把你吃掉”,就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安,隨時擔心會失去父母,也容易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


雖然會因此而聽話,卻也讓孩子變成易恐慌、害怕、缺乏安全感的個性。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孩子的想象力比較豐富,分不太清楚想象和現實,經常用“大怪獸”“大灰狼”去嚇唬孩子,會讓孩子不自覺得聯想出一些不好的恐怖影像。


甚至於越想越怕,甚至不經意就會想起這些莫須有的東西自己嚇自己,擔心被妖怪抓走,被大灰狼吃掉,天黑外面就有鬼等。


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神經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常被嚇唬可能被造成孩子的睡眠不安,害怕黑暗,不敢單獨睡覺,甚至從睡夢中驚醒,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嚇唬使順從型孩子喪失好奇心


較順從的孩子會為了不被大灰狼抓走,而儘量聽令於父母、討好父母。


嚇唬只能使孩子暫時聽話,是出於害怕而屈從,並不是出於對自己行為的認識。這樣,反而造成孩子是非不分、真假不明,對事物產生錯誤的概念。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如果家長經常用恐怖事情嚇唬寶寶,如“被大灰狼吃掉”,“被警察抓走”等,會使孩子對事物有不良的誤解和偏見。


可能一看到黑暗的地方就想到大灰狼,一見到警察就跑,讓寶寶變得膽小,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失去對事物本身的認知。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嚇唬對敏感度高孩子無效


比較敏感的孩子,容易察覺父母說的話只是恐嚇,明白真相後會不取信於大人,也不再害怕或聽進大人的話語,因他認為大人只是說說而已,反倒易變成較賴皮、頑皮的孩子。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這樣的嚇唬教育,其實是在透支孩子對家長的信任。隨著孩子不斷地成長,孩子會逐漸明白以前家長說的嚇人故事,都是假的。


畢竟,孩子很難理解什麼叫做善意的謊言,反而可能會認為爸爸媽媽騙了我。以後,孩子會對家長所有的話產生懷疑,覺得爸爸媽媽的話都不可信。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很多成人會說,自己也不想嚇唬孩子的,只是因為實在管不住孩子,才會“出言恐嚇”,而後發現“恐嚇”的後果最為明顯,立竿見影不說,還能夠持續很久。


一旦提起這個足夠讓孩子恐懼的事情,就足以讓“熊孩子”變成“乖乖寶”;尤其是針對那些2-4歲的孩子,簡直是屢試不爽。


然而這種嚇唬孩子的方式,看似能夠一時爽,後果卻不堪設想。恐嚇的話表面上看起來,能夠立刻震懾住孩子。


但仔細想想“大灰狼會把你抓去”、“叫魔鬼來抓你”這些話,往往是父母用盡辦法後才採用的殺手鐧,代表已經束手無策了。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那麼家長在面對孩子不聽話時,應該怎麼做呢?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01 冷靜下來,耐心教育


有時孩子比較固執,就是不睡覺,不吃飯。家長首先要冷靜下來,改變一下當下的狀態,耐心教育。


例如,睡覺時間到了,孩子卻因為玩得正高興遲遲不肯上床。把他直接抱到床上,再一起玩一會兒就好。吃飯的時候,不好好配合,就隨著他去好了,注意在兩餐之間不提供零食。


之前孫儷在微博吐槽,說她在餐廳吃飯,叫了八百遍孩子先去洗手,沒人理,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她再接著叫了八百遍。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因為愛孩子,她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叫孩子洗手。她用溫和寬容的方式緩慢教育,而沒有大喊“1—2—3,誰沒洗手就不讓誰吃飯!”


好的教育是溫和的、包容的,好的父母是有愛,有修養的。


當我們為讓孩子聽話,打算用一個恐怖形象嚇唬他們時,可以換位思考:如果是父母這樣對我,我會是什麼感受?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雖然,恐嚇、嚇唬孩子是最容易的一種方法,但對孩子的成長卻很不利。當孩子大了明白事理,知道你不過是在嚇唬他時,嚇唬已經不起作用了,家長又該怎麼辦呢?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02 遊戲化方式,巧妙教育


家長或許也可以採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家長的建議。


比如孩子不愛刷牙。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情境,跟孩子一起扮演牙齒的遭遇和經歷,通過角色之間的互動,激發孩子的興趣。


或打印河馬的圖片,把河馬的牙齒塗黑,讓孩子用牙刷為河馬刷牙。或給孩子讀一些關於牙齒的繪本故事,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內化習慣。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在《媽媽是超人》中,包文婧喂女兒餃子吃飯。餃子不肯吃,還把碗裡的食物送給媽媽。包文婧耐心地勸她吃,一點都沒起作用。張歆藝在一旁做了一個大口吃飯的動作,說小豬佩奇也是這樣吃的,餃子就開心吃飯了。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當孩子不吃飯時,我們可能會忍不住說“再不吃飯大灰狼就來吃你了”,結果可能是,孩子或許乖乖地吃飯,但隱藏的危害卻是更大的。


嚇唬孩子會讓孩子對周圍人和環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而溫和有愛的教育方式,也許不像恐嚇教育效果立竿見影,卻能潤物細無聲,長期滋潤孩子的心靈。


最後,對於那些因恐嚇已經造成恐懼感的孩子,父母要及時幫助孩子,細心的觀察孩子究竟在害怕什麼,設法從心理上去消除他的恐懼感,克服緊張情緒。


比如孩子會害怕黑暗,不用盲目的告訴他加油,黑暗並不可怕這樣的話,而是可以和孩子一起關了燈講故事、聽音樂,做遊戲等等,使他將害怕的事和愉快的事聯繫在一起,父母的陪伴也會使他產生安全感。


大灰狼並不能幫你搞定熊孩子,可能還會……


也可以在孩子的房間裝一盞小夜燈或者感應燈,讓孩子可以隨時看清楚整個房間,逐步不怕黑暗,慢慢地他就會習慣獨自在關燈的房間裡睡覺。



我是啟睿寶,關注我,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如果您覺得此文對您有幫助,歡迎留言、點贊和轉發,原創不易,您的支持將是我們之後創作的動力。感謝!

本文為原創作品,文章來源啟睿寶嬰幼兒成長測評公眾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