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薪1000到年薪50萬:我看到普通人逆襲的3大特質

上個週末,我參加了幾個同在廣州奮鬥的高中同學組的飯局。

飯桌上,大家都興致勃勃聊起自己工作的近況。

有的同學,考上公務員,過上朝九晚五悠悠閒閒的工作;

有的同學,擠進外企公司,每天被各種工作壓得喘不過氣;

有的同學,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公司,在互聯網售賣自己的產品。

當年一起擠進高考賽道的同學,經過歲月的洗禮,如今都過得別有一番天地。

而這其中,譚明的經歷頗有擠進上層精英的傳奇。

沒有考上大學的他,在高中畢業後就孑然一身來到廣州闖蕩。曾幹過派傳單、做銷售、送快遞的工作,現在在知名公司做燈光設計總監。

而他的薪資從最初的1000元,一路漲到年薪50萬。

在職場上一路晉升的過程,讓我不禁感慨:職場的精英之所以成為精英,在於其思維和認知,早已經碾壓大多數的普通人。

01認準目標不著急,只管一直努力

餘世存在《時間之書》裡寫道: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萬物生長自有規律,一切都是掌控在不著急的範疇。

沒有人能跑一天步就瘦下來,也沒有人能一口就成胖子。

只有認準目標有耐心,有定力,給自己足夠的時間,給事物的發生和發展足夠的時間。

派傳單、做銷售、送快遞的那幾年,他深深領悟到知識的重要性,就給自己定下兩個10年後的目標:拿到研究生學歷並且擁有一份年薪50萬的工作。

在確定目標後,就開始倒退自己的職業規劃,把一個大的目標,拆分成5個小的目標。

於是,在10年職業規劃的指導下:

第一年,他找到一份做燈光銷售的工作,邊工作邊參加自學考試。擅長交際的他認識了公司的燈光設計師,並暗暗給自己許下要從事燈光設計師的工作。

第二年,他開始做起了設計師的助理,經常熬夜到凌晨。

接下來的三年間,他經歷了跳槽,到了一家大公司從事設計工作。同時利用業餘時間一邊學手繪,學顏色搭配,一邊進修他的學歷。

不溫不火地過了8年,他從一個設計師晉升為設計經理。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心儀已久的公司在招設計總監,為了進入這家公司,他前前後後花了兩個月準備簡歷作品,力求完美。

憑藉多年的在家居燈光設計的工作經驗和精益求精的設計作品,他一騎絕塵,順利入職。

用10年的時間成就兩個規劃,他不是最聰明的人,但一定是認準目標不著急,一步一步最努力付出的人。

當年他跟隨的設計師,不斷在換工作,換行業,以至於行行都懂點,行行都不精。

真正的高手,都是在認定目標後不動聲色默默地努力。

紐約時報暢銷書《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的作者丹尼爾·科伊爾,走訪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運動員、小提琴手、戰鬥機飛行員、藝術家,去了解這些人背後有沒有普遍的成功規律。

最後他發現,若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付出一萬個小時的努力。一萬個小時是什麼概念?

一天8小時一週5天的話,你就需要花上快5年的時間。

“一萬小時法則”的關鍵在於,一萬小時是最底限,沒有人僅用3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一定要10000小時——10年,每天3小時——無論你是誰。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想要在某個領域嶄露頭角,就必須沉得下心,一直往前努力。

02 不害怕,從容面對生活的逆境

自古以來,沒有誰的人生能一帆風順,一定是在起起伏伏中交替前行。而面對逆境的態度,則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尼采說過:“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諸他的一切苦難。”

剛做燈光設計師助理時,由於對CorelDraw和PS操作的不熟練,設計師用一個小時畫好的作品,他往往用上一天才能畫出,白天要做設計師的助理,他只能利用週末和晚上的時間來練習。

“畫不出來或者畫不好的時候,特別想放棄!”他說,“每次只能通過一根根的煙來緩解。

每次聚會看到別人混得風生水起的時,都會焦慮,焦慮自己的工作還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焦慮自己的工資只夠自己勉強的活著。

他只能把這種的焦慮默默放進練習中。

這個雷打不動的每晚練習堅持了幾年。要是遇到加班,只能熬夜。

他很感謝每次的聚餐,能讓他看見和大家之間的差距,正是這種努力向上的勇氣,讓逆境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保羅.史託茲《逆商》中寫到:面對逆境,通常有三種人,第一種人叫放棄者,他們遇到挫折時,經常表現為逃避、放棄、不努力;第二種人叫紮營者,他們通過一定努力到達了一定的高度,獲得了一定地位,就停下來不再努力;第三種人叫攀登者,他們不會把自己的人生定格在某一個高度,他們面對逆境,會越挫越勇。

而譚明就是屬於攀登者,永遠不停止地探索可能,追求卓越。

面對逆境,一個樂觀的人,比一個悲觀的人更容易走出陰影;一個隱忍的人,比一個浮躁的人更懂得蓄勢待發的力量。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的努力而感動,但你的人生一定會因為你的不努力而遺憾。

03 不要臉,裡子比面子更重要

《一代宗師》裡有一句臺詞: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裡子。而只有裡子,才能贏得真正的面子。

而譚明卻是一個活活“不要面子”的人。

跳槽到一家公司做設計師時,因為設計的產品總是從客戶的需求出發,力求簡潔而實用,所以深得用戶的好評。

相反另一位設計師卻從自身利益出發,圖好看圖奢華。這樣的作品註定是不得人心的。

漸漸地,背後的同事就開始說他的壞話。說他巴結客戶,抱腿上司,什麼難聽話都有。譚明當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他根本無需為了他的形象,他的面子去維護些什麼。

在他的上司晉升設計總監時,極力推薦他做繼任者,看中的就是他無懼面子的自信和能力,設計作品不計較“面子”,服務客戶不講究“面子”,聽取領導意見不爭論“面子”。

太在意顏面上的東西,只會讓自己被拖垮。只有學會如何放下這些沒用的包袱,才能活得真實。

馬良在《坦白書》裡寫到:“我所有的自負都來自我的自卑,所有英雄氣概都來自於我內心的脆弱,所有的振振有詞都因為心中滿是懷疑。我假裝無情,其實是痛恨自己的深情。我以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四處遊蕩流亡,其實只是掩飾至今沒有找到願意駐足的地方。”

這是對過分關注面子的最好詮釋。

那些急切想要通過外在的繁華裝點自己的行為,恰恰透露著內心渺小的自卑。

真正有信心,有能力的成年人,明白把我價值建立在外人的嘴巴是一件更沒有“面子”的事情,我的人生應該由我做主,我的價值由是我說了算,我無需在意你眼中的我。

04

從月薪1000的銷售員到年薪50萬的設計總監,他的出彩經歷讓我想起馮唐在《一輩子不生癌》裡寫到: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

不著急,靜待花開;不害怕,絕處逢生;不要臉,活出裡子。

人與人之間的最大的差距,莫過於思維。

正是這樣思維改變了他的人生,希望你我也能不斷學習,不斷迭代,過上更好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