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海北」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貝熙業醫生

「走讀海北」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貝熙業醫生

1912年,法國醫生貝熙業博士來到中國,他為百姓免費看病,用自行車為中國抗日戰場運送寶貴的藥品和醫療器械,走出了一條被後人譽為“自行車駝峰航線”。1920年,中法大學創建,貝熙業任法方校董,這所大學凝聚了貝熙業的心血,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9月1日是開學日,恰逢中法大學建校百年紀念日。慈鳥李京華老師攜手海圖北館舉辦"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醫生貝熙業"活動,專家學者從王府井大甜水井貝熙業故居出發,沿貝熙業足跡徒步到東皇城根中法大學舊址、北京大學舊址,參觀見證中法文化交流的歷史古蹟,傾聽中法之間文化交流的美好故事。


活動特邀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學術委員張文大、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劉鵬作為主講老師,為讀者朋友們講述隱藏在這些古建築背後有趣的歷史故事。


「走讀海北」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貝熙業醫生


貝熙業故居

「走讀海北」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貝熙業醫生

讀者在貝熙業故居前合影

此次活動從王府井大甜水井衚衕16號的貝熙業故居出發,這裡是一處四合院,也是貝熙業醫生在北京的第一個家,後來也成為他的一個固定社交場所。


張文大老師講道:這所四合院曾是一些法國名人和民國名人的聚集地,貝熙業醫生每週三晚上在此舉辦沙龍,中法名士共同暢聊交流,由此形成了“貝家沙龍”,成為法國人士瞭解中國的橋樑,也加速了法蘭西文化和理念在中國的傳播,見證了中法文化交流的美好場景。


北京第二十七中學

「走讀海北」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貝熙業醫生

劉鵬老師對北京第二十七中的前世今生進行了詳細地講解,這所中學的前身是中法大學孔德學校,目前是一所全日制公立中學。世界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話劇表演藝術家於是之等知名人士都畢業於這所學校。


張文大老師介紹,自1924年起,中法大學按照學科劃分院系,孔德學校是社會科學專業院系。學科劃分細化後,中法大學發展進一步加速,為中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領域培養了一批高端人才。


中法大學舊址

「走讀海北」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貝熙業醫生


中法大學舊址位於東黃城根北街甲20號,在學校遺址旁,張文大老師隨後介紹了中法大學院系劃分的情況,其先後設立的三十多家機構,詳細地為現場讀者講述了中法大學對進一步發展中法文化交流的深遠影響。

「走讀海北」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貝熙業醫生

活動過程中,張文大老師拿出了珍藏多年的照片資料,向大家展示並介紹這些古建築在不同時期的外觀和格局,併為大家講述他歷次考察這些古建築的具體情形,以及找尋歷史真相的過程。


參與活動的讀者朋友們跟隨老師看古蹟、聽故事、查史料,彷彿穿越到貝熙業在中國的那段時光,見證了貝熙業醫生為中國教育、醫學、民主革命作出的傑出貢獻,和中國人民結下的的深厚情誼。


「走讀海北」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貝熙業醫生


「走讀海北」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貝熙業醫生


活動最後,邵國璽老師還向海淀區圖書館(北館)贈送了《北京史地民俗》《北京門頭溝年鑑》等圖書,希望幫助廣大讀者瞭解更多關於北京歷史文化和地理知識,更懂北京、愛北京!


講師介紹

「走讀海北」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貝熙業醫生

張文大,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學術委員,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會理事,西山古道文化發展協會顧問,北京歷史文化愛好者,步量各區名勝古蹟。曾於2006年與山友發現法國詩人聖-瓊•佩斯著詩處桃源寺,開始了中法建交五十年的紀念活動。

「走讀海北」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貝熙業醫生


劉鵬,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會員,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北京史地民俗協會會員,資深環保人士。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要特別感謝張文大、劉鵬兩位老師的講述,感謝李京華老師參與組織!


文稿/丁 楠

審核/金春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