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社區:緊盯就業服務,讓社區成為“家”

匯川區大連路街道坪山社區地處城郊接合部,是典型的“城中村”,轄區共有居民2.3萬餘人,其中流動人口就有1.9萬餘人,是常駐人口的4.7倍,長期以來都面臨著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難問題。

坪山社區:緊盯就業服務,讓社區成為“家”

如何打破這一困境?對此,坪山社區黨總支部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流動人口是財富”為主導理念,對城鎮困難群體實施精細化幫助,將解決流動人口就業問題作為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更加精密。

坪山社區:緊盯就業服務,讓社區成為“家”

今年51歲的袁體連與丈夫於2007年搬到坪山社區大坪組暫住。當時夫妻二人都沒有固定工作,兩個小孩正在讀小學,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瞭解這一情況後,社區黨總支部在轄區農貿市場給袁體連安排了一個攤位,夫妻二人便靠手藝做起了豆腐生意,袁體連負責在農貿市場售賣,其丈夫則負責給一些店面送豆腐。如今,袁體連的豆腐生意越做越火,每月收入能達8000元左右。

“社區非常照顧我們,剛開始還減免了20%的攤位費,現在生活越過越好,越來越有盼頭。”袁體連說。

坪山社區:緊盯就業服務,讓社區成為“家”

同袁體連一樣,居民魏芳也在社區的幫助下解決了就業問題。在坪山社區便民服務點,記者見到了正在整理貨架的魏芳。

“我從2004年開始就一直在大坪社區居住,一開始就在居住地附近推手推車做手抓餅生意,後來規範流動攤位,工作就沒了著落。再後來,社區把閒置的便民服務點利用起來作為店面,讓轄區居民從事小生意活動,我也再次有了餬口的活兒。”魏芳笑道,“現在經營狀況還不錯,生活日常開銷不成問題,還能照顧孩子,滿意得很。”

坪山社區:緊盯就業服務,讓社區成為“家”

像袁體連夫婦和魏芳一樣的事例,在坪山社區還有很多:暫住進城務工人員高小兵在社區幫助下成為轄區興耀保養場的一名材料管理員,每月工資有4000多元;從事汽車銷售的胡兵,在社區幫助下擴大了汽車銷售店面面積,還對店面進行了翻新;來自播州區的李芝會同老伴及孫子一家三口在坪山社區租房居住,因年近花甲,社區安排她在租房小區打掃衛生,不僅每月有了工資,還能照顧孫子,老人說“坪山就像家,不想走了。”

坪山社區:緊盯就業服務,讓社區成為“家”

此外,坪山社區還投入資金110萬元,改造升級黨員群眾綜合服務站,並專門設立流動人口服務窗口,對進城務工人員進行登記建檔,提高流動人口管理工作水平。同時,吸引外來實體經濟投資,盤活集體經濟,解決社會就業問題。

坪山社區:緊盯就業服務,讓社區成為“家”

“近年來,坪山社區‘兩委’通過招商引資、合股融資、自主投資等方式,建農貿市地、汽車交易市場、酒樓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盤活自有集體經濟,為社區居民、下崗職工、進城務工人員拓寬了就業渠道,到目前已解決社會就業3000餘人。”大連路街道坪山社區黨總支部副書記曹勇說。


記者:張曉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