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央企大利好:核電重啟、機場起飛...新一輪基建刺激來臨

2020 年是一個轉折年,疫情肆虐,國際環境大變...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形式下,外貿出口受到較大影響。中央政治局 730 會議中提出

發展國內、國外雙循環的經濟體系,大力發展國內大循環的內循環經濟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提法應運而生。那麼這個對於我們基建行業有什麼影響?

一、什麼是內循環?

關於當前經濟形勢,國家做一系列的政策佈局。那麼對於我們影響比較大的,通哥濃縮和精煉一下,就是三個字:內循環

通哥注意到一些人把“國內大循環”看作是“出口轉內銷”,甚至是“新型閉關鎖國”、回到計劃經濟時代等。這是誤讀,把“國內大循環”簡單化了。要看到,一方面,國內大循環指向“提振內需”,但並不等於把曾經的外需“搬回”國內。另一方面,國內大循環的提法側重在提升產業水平、技術水平、打破行業壁壘上,目的是讓國內經濟運行效率提高,這些都需要在開放經濟的體系下完成,旨在構建更安全、更有彈性的供需體系

因此這次在疫情下,在美國脫鉤的壓力下,我們順理成章的推出內循環為主體、雙循環格局,是水到渠成之事。它不僅僅是因為脫鉤倒逼的,也不僅僅是疫情下支離破碎的產業鏈倒逼的,而是中國的強國戰略,是中國更深層次改革、更高層次開放乃至於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必然選擇

其次關於內循環,很多人有些疑慮,內循環能支撐的起國家的發展嗎?其實這裡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案例就足以說。比如 2015 年國慶節,40 萬國民乘飛機到日本購買馬桶蓋等商品,花了 1000 億日元(摺合人民幣 52 億元);馬雲創造的雙十一,一天時間造出了幾千億元成交額,由此看出,國民的消費能力和意願很強,問題是產品和服務能不能跟的上國民的需求。

二、房地產走向幾何?

發展內循環經濟重點是要依靠投資和消費。消費方面,最大的一個障礙就高房價,高房價、高物價遏制了消費意願。對此,近期決策層針對房地產調控密集表態,7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度強調“房住不炒”。中央堅持要求“房住不炒”和“三穩”“目標,保護剛需,打擊炒房行為,

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不到一個月時間內中央和有關部門兩度召開房地產座談會(7 月 24 日、8 月 20 日)。監管部門採取措施控制房企有息負債的傳言也不絕於耳,如要求銀行收緊涉房貸款、設置“三道紅線”和“85%借新還舊比例”限制房企發債規模等,意味著新一輪房地產融資收緊已在醞釀之中。

“三道紅線”:

一是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超過 70%;

二是淨負債率不超過 100%;

三是現金短債比小於 1 倍;

下圖是 30 強房企中三道紅線的相關情況:

30 強房企三類指標及達標情況

建築央企大利好:核電重啟、機場起飛...新一輪基建刺激來臨

△圖片©華創證券

這張圖的殺傷力可謂是強勁,比如綠地控股的淨負債率達到 156%、剔除預收款後資產負債率達到 82.8%,現金短債比為 0.79,綠地等於是全面踩中了“三道紅線”,而且遠超出閾值,對於高負債的綠地而言,“新規”落地對其影響較大,會直接限制其融資。

三、基建是內循環中的核心抓手

上面說了,發展內循環經濟重點是要依靠投資和消費。那麼投資方面,7 月 30 日的重要會議要求發力“內循環”,同時強調基建作為純內需行業將成為重要抓手,對於"六穩“、”六保”,復甦經濟,增加就業和老百姓收入,刺激消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了,這裡說的基建包含了新基建和老基建

1、核電重啟、機場起飛

基建刺激經濟是全世界通用的手段之一,1929 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當時的大基建策略就是“公路+機場”。除了消解產能壓力,更重要的是基建促進了統一市場的形成和生產要素的流通。我們也是如此,且老基建中的核電和機場建設在近期高層會議中得到了重視。

李克強總理 9 月 2 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核准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電一期工程。在“六穩”“六保”大背景下,中國重啟核電審批,其意義在於核電站屬於高科技產品,一次性投資金額大、建設週期長,建設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機電設備,以及大量的建築、施工安裝和設計技術服務,而且可以直接或間接向全社會提供大量新增就業機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王金照此前曾做過相關測算,每增加 1 元核電投資,可以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加 1.03 元,增加社會總產出 3.04 元。積極穩妥推進核電項目建設,是擴大有效投資、增強能源支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舉措,大型核電項目歷來是穩增長及治理大氣的利器。

近期的高層會議中又提到:

要加強高鐵貨運和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公路、鐵路、民航最有競爭力的區間分別是 500 公里以下、500 公里-1000 公里、1000 公里以上。高鐵雖然速度快,可以把競爭區間延長到 1500 公里,但再往上依舊難逃邊際效應遞減。因此想要實現高競爭力,還是要大力發展航空運輸。

於是廣州近期就拿出了白雲機場三期擴建藍圖;重慶也敲定了第二機場的選址;本月,交通部發布了對江蘇交通強國的批覆中,人們也意外看到“蘇州機場”的字眼,中國最強普通地級市再次表明想“上天”的決心;總總跡象表明,機場也將迎來一波建設狂潮!

而這對於建築央企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利好!

2、新基建

很多人對於新基建沒有太大認知感,或者是和新基建相比,大家對於老基建更有熟悉感。其實這個可以理解,畢竟 2008 年的 4 萬億造就鐵公機的盛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了這也給後續的經濟增長留下很多後遺症。

而對於新基建及新基建的新佈局,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談過,這裡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加深下對於新基建的認識。通哥找了相關的資料,發現其實美國早在 1992 年的時候就曾進行過新基建的投資刺激。當時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面鋪設 WiFi 的國家,伴隨著 WiFi 的全面鋪設,快速打造信息高速公路之後,一些知名公司就在那時崛起。比如我們熟知的高通、蘋果、亞馬遜等等,他們股價成倍地翻,高通、蘋果這種公司漲了七八十倍,這還不算驚人,最驚人的要數亞馬遜了,股價漲了近 1600 倍,所以你可以看到新基建帶來的企業快速崛起,形成一個個世界巨頭,這是一種不可想象的財富。

今天我們以 5G 為基礎設施進行新基建堪比當年美國全面鋪設 WiFi,所以看到這裡你就能明白,為什麼美國一直不遺餘力的用各種手段來打壓華為的原因。因為美國非常清楚,

新基建將會帶來科技的整體指數級的提升,這種由科技整體提升帶來的巨大財富效應會直接威脅到美國的地位。

3、新基建中的幾個關鍵環節

如何推進內循環?首先要抓好創新,內循環的重要載體是創新;其次,要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會,把新基建搞上去;最後,解決社會內循環的消費能力的問題。

從上面美國的案例,可以看到新基建的重要性,新基建之所以重要,它代表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現在我們面臨第四次工業革命,核心就是智能化革命,5G 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鍊形成的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等等。

而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物聯網,是新基建的幾大關鍵環節。這些環節組成的經濟形勢,也有一個新的名詞,那就是是數字經濟。要在“內循環”與“新基建”六個字中,去抓住數字經濟新機遇。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四、基建投資資金新渠道

關於基建刺激的資金新途徑,在《 10萬億:能否再掀基建狂潮? 》一文中已經給大家談過,這是一個創新之舉。

基建 REITs 推出一方面可盤活存量資產,改善基建資金來源,提高建築企業資金週轉效率,為行業的需求打開新空間,增強行業持續增長預期,使業務更可持續發展。並且,在今年 6 月份建築企業就已經在積極開展試點前的準備工作了,6 月 9 日發行完成中聯前海開源-中交路建清西大橋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是央企首單基礎設施類 REITs,為正式 REITs 推出打下了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因為既然是基建投資,那投資者肯定要考慮退出的渠道。因此基建 REITs 登上舞臺,相當於給投資者退出提供了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了,除此之外,基建投資的退出工具正在不斷完善,比如

可以發行 ABS,也可以發行基建 REITs,並且在證券化體系的完善下,基建項目的股權價值也正在慢慢顯現。而這也是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因素!

世界經濟展望最新預測,2020 年中國 GDP 增長 1%,雖然很小,但屬於所有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的正增長。哪怕是疫情、與美國的脫鉤,這些都阻擋不了我們的偉大復興。

從經濟新常態到供給側改革,去庫存,去過剩產能,降槓桿,減稅負,消費升級,高層的想法是好的也是對的。不破不立,長期看,能保住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勢頭,但短期肯定會有陣痛甚至劇痛。

破繭成蝶...未來,我們只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