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小我”的恐懼

新學期不久,學校安排從我開始講課。我一下子犯了愁,為什麼呢?一是因為今年新換學校,二是因為學校今年缺數學老師,我一改多年帶語文,轉行教數學。因此無論從學校環境還是所受科目,我都還有些陌生,沒有準備好,再加上雖然從業多年,依然有些懼怕講公開課,總是擔心自己講不好。每每想起曾經講課的經歷,那真是備受煎熬,有時候甚至寢食難安,坐臥不寧。


超越“小我”的恐懼

很多時候,一節公開課下來,雖然精心準備,但因為自己怯場,往往不如平時發揮的好。對此,我感到非常沮喪,也對自己的這一弱點百思不得其解。

我好奇自己緣何會如此畏懼公開課,難道就無解嗎?我深知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能坦然地面對公開課,真是一種不小的煎熬。我開始問自己,難道要一直這樣下去嗎?不!我受夠了!是自己真的不會講課嗎?那怎麼可能!那麼多的學生喜歡我,甚至有一個學生他媽媽要給他轉學,他說他不想轉學,他媽媽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我沒有在那個學校,希望我能繼續教他。是我教授的不好嗎?當然不是!幾乎每學期的成績排名都在同學科同學段名列前茅。按理說,這樣的我沒有畏懼講公開課的理由啊!

我決定刨根問底,開始仔細留心自己的念頭。我的第一反應是擔心別人批評我講的不好,並且無意識中我總在與他人比較,頭腦中總是閃現出他人講課的亮點,無形中給了自己巨大的壓力。當我看清楚這一點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很荒唐!世間萬物,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因此無法比較,更不能相提並論。道理我懂,卻偏偏放在自己身上不管用,多麼可笑!但我卻意識到,這難道不就是常說的攀緣之心嗎?一顆攀緣的心時刻把自己放在外部,放在與別人攀比競爭的狀態中,無法放鬆也是在情理之中。我一時難以相信,一向自以為了悟的我居然有如此深的攀緣之心,我暗自吃了一驚!

繼續仔細審視內心,居然有一種更不可思議的慣性思維時斷時續地閃現在頭腦中:我必須要緊張起來,我必須要為此擔心,否則我就講不好這節課!否則就說明我不夠重視這節課!多荒唐的邏輯啊!只有恐懼起來,只有緊張起來,只有擔心起來……才能把課講好,才能不被別人批評!這難道不是一種思維強迫症嗎?強迫自己緊張,強迫自己擔憂!

超越“小我”的恐懼

仔細一想,多少年來,這種無意識的強迫思維又何止是一次簡單的講課?這不過是生活中的冰山一角而已:擔心別人不喜歡我,懼怕自己不夠優秀,唯恐為領導批評,畏懼難纏的家長……好像生活總是處於一種時斷時續,時而強烈時而輕微的焦慮和恐懼的患得患失之中。我很難搞清楚自己為何會這樣,如果從原生家庭論來說,我一定在童年經歷了什麼,但是我已經想不起任何事情,好像童年的不愉快自動被我屏蔽掉,只留下零碎的無憂無慮。

我有些難以承認困擾我許多年,令我苦惱的居然是我自己的選擇——強迫自己以這樣痛苦的方式來生活!多少年過去了,我在這種荒唐的邏輯下,大小事情上,不僅因為負面情緒的干擾往往事與願違,更重要的是心靈備受煎熬,一節課不過是一個縮影而已。

這不就是世界著名的身心靈導師艾克哈特.託利老師所說的“小我”嗎?這不就是“小我”慣有的手段嗎?這不就是“小我”慣有的行為模式嗎?它就像一頭怪獸,有時候明目張膽,有時候隱蔽無聲的躲在暗處左右你的情緒,操控你的人生。“小我”總是以為緊張起來,擔憂起來可以為自己的生命搖旗吶喊,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錦上添花。然而,它對生命一無所知。它除了干擾正常的平靜,百害而無一利。

超越“小我”的恐懼

“小我”是如此的隱蔽,如此的狡猾。如果你不能非常仔細的觀察你的心,你就會落入它的圈套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輪迴,令你不斷遭受同樣的煎熬。當我如實地看清這一切的時候:那折磨我多年的焦慮與恐懼在那一刻連根拔除,煙消雲散,整個人放鬆下來,安定下來,我釋然了。原來,我在顛倒夢想,流浪生死的過去,錯過了生命的美好。

更讓我驚奇的是,自那以後,我好像無需刻意靜心,籠罩在我生命中的一團烏雲在那一刻散盡。心若自靜,又何須刻意為之?

這,是不是代表著不緊張、不焦慮就不認真生活?否!就拿這小小的講課之事,我依然精心準備,但卻已能非常坦然的去接納。我也吃驚自己真的再也不為一節課緊張焦慮了。

你明白那麼多道理,為何還沒有過好這一生?為何還那麼痛苦?因為你僅僅是知道,卻並沒有去踐行它。所謂“悟得出,還要行得到”才是真丈夫!(2020年9月25日星期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