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感染新冠狀病毒肺炎有沒有可能病毒把癌細胞殺死?-耳鼻喉科高醫生的回答-悟空問答

迷茫21485334


在疫情期間,總有各種奇思妙想,大家想一想是可以的,但這種想象力裡有很多是不著邊際。這個問題給予一個美好的期望,期望新冠病毒把癌細胞殺死,說不定病毒可以治療肺癌!

肺癌起源於肺部的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發病部位就是肺部。癌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具有膨脹性、浸潤性和擴散性等並造成系統功能障礙。

新型冠狀病毒不只是攻擊肺部,也可以感染上呼吸道,引起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狀;也可以感染消化道,會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根據屍檢報告,感染者除了肺部損傷之外,脾臟、心及血管、肝膽、腎臟、腦組織都有一定程度的損傷。

我們已經知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及死亡率,大多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比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哮喘、2型糖尿病,高脂血等基礎病的老年人感染者。

肺癌患者本身有癌症組織侵襲著肺組織,就一個癌細胞,我們的肺組織就夠受了。如果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不是為了殺滅癌細胞所產生,它會損傷整個肺組織,不會選擇性的殺滅癌細胞,它會損傷正常肺組織及細胞。這就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結果大家都應該想到的!


耳鼻喉科高醫生


#關注新冠肺炎,宣傳相關知識#

新型冠狀病毒SARS -CoV -2是如何攻擊正常細胞的?病毒自身攜帶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 (ACE 2),而粘膜細胞表面有相應的受體,病毒與受體結合就攻入細胞內,這是很重要的一步,病毒繼而繁殖!

肺癌腫瘤細胞只是形態、細胞核的變化,表面也應該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受體,病毒同樣也能進入腫瘤細胞。或許最後能殺死肺癌的腫瘤細胞,但是,肺臟其它的正常細胞、其它部位的細胞能免受病毒攻擊嗎?

大概不能!

病毒對人體細胞攻擊是無差別化的,只要存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受體的細胞,它都可能攻擊!新冠肺炎病人死亡原因不單是肺臟功能衰竭,而大多是多臟器功能衰竭,也能印證病毒的攻擊是廣泛的,不可能單單針對肺癌的腫瘤細胞,因此,新型冠狀病毒對肺癌病人是無益的。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聯合調查了近1600名新冠肺炎的病人,其中18人患腫瘤,5例為肺癌,結論指出,

肺癌病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性更大!

新型冠狀病毒使人感染的一個新病毒,而人類沒有相應的免疫反應,所以普遍易感,包括肺癌病人,感染的可能性和其他人一樣!

肺癌病人因放化療、或其它原因致其免疫力降低,而人體最終打敗病毒是要依靠免疫系統的,免疫力越弱病程就要延長,或許與病毒大戰的過程中有危險發生!如果肺癌病人存在臟器功能不好的情況,對病毒攻擊的耐受性更差。

因此,肺癌病人病情平穩的情況下,可同主診醫生溝通,考慮推遲相應的治療,畢竟病毒對病人威脅要大一些麼,如果必須去醫院,要儘可能地減少陪人,加強防護。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肺癌屬於腫瘤性疾病,具有患病率低、致死性高的特徵;新冠肺炎屬於傳染性疾病,具有感染率高、致死性低的特徵,因此二者的轉歸各有不同,那麼,如果肺癌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病毒是否能殺死癌細胞,會改變肺癌患者的轉歸嗎?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癌細胞可以利用人體無限增殖,病毒可以利用癌細胞無限繁殖;癌細胞可以對人體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但新冠病毒卻一定大量殺傷癌細胞。研究發現,新冠病毒並無殺死癌細胞的意圖,而是把癌細胞當成提供原料的產地,完成繁殖任務以後,子代病毒會離開癌細胞尋找下一宿主。新冠病毒完成繁殖後數量倍增,肺癌患者越來越多的的正常細胞逐漸被累及,併產生炎症損害,發展為病毒性肺炎。輕型與普通類型新冠肺炎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抗爭,逐漸形成免疫力,產生抗體清除病毒,肺組織的炎症損害會逐漸減輕;重型與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免疫力的形成遙遙無期,病毒的持續存在與損害,會使肺組織炎症反應越來越重,這部分患者若得不到有效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

就病情轉歸而言,無肺癌的健康人群,預後較為良好,很少發展為重型與危重型;合併肺癌的患者,預後通常稍差,發展為重型與危重型的幾率稍高。因此,肺癌患者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會遭受雙重打擊,這是因為肺癌患者經過腫瘤的摧殘、治療方式的影響,免疫系統差於健康人群,對新冠病毒產生免疫的能力更困難,因此對新冠病毒的清除能力稍差,病情轉歸自然也無需多言。除開肺癌,其餘腫瘤患者,或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預後也差於健康人群。由於新冠肺炎缺乏特效藥,且所有人群易感,因此所有人群均應積極預防新冠肺炎,肺癌患者更應注重保護自己,以降低感染風險。

綜上,沒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會殺死肺癌患者的癌細胞,與之相反的是,部分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稍差,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發展為重型與危重型的幾率更高,因此肺癌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預後可能更差。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 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