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馬化騰談創業:騰訊五虎是如何分配股權,絕對不能均分股權

找到合夥人以後,騰訊五虎是如何分配股權的?股權分配以後,合夥人又是如何做決策的呢?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看:1.關於股權分配:創立之初,“五虎將”們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


乾貨—馬化騰談創業:騰訊五虎是如何分配股權,絕對不能均分股權


馬化騰:首席執行官,出資23.75萬元,佔47.5%。

張志東:首席技術官,出資10萬元,佔20%。

陳一丹:首席行政官,出資5萬元,佔10%。

許晨曄:首席信息官,出資5萬元,佔10%。

曾李青:首席運營官,出資6.25萬元,佔12.5%。

我們知道,很多企業在創立的時候,創始人喜歡佔股51%、67%以上,為什麼騰訊五虎沒有這樣分配股權呢?

後來馬化騰回憶說,這樣分配股權的原因有3個:


乾貨—馬化騰談創業:騰訊五虎是如何分配股權,絕對不能均分股權


第一,根據合夥人的分工和能力分股權。馬化騰在接受多家媒體的聯合採訪時承認,他最開始也考慮過和張志東、曾李青三個人均分股份的方法,但最後還是採取了創業團隊根據分工和能力分配不同的股份,產品、技術、運營是騰訊的三個支柱,所以負責相應模塊的合夥人拿到的股份就高。後來有人想加錢、佔更大的股份,馬化騰說不行,“根據我對你能力的判斷,你不適合拿更多的股份”。因為在馬化騰看來,未來的潛力要和股份相匹配,不匹配就要出問題。如果拿大股的人不幹活,幹活的人股份少,矛盾就會出現。

第二,創始人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佔大股。馬化騰說,企業“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也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所以創業早期的資金主要由馬化騰來出,佔大股。

第三,要一股獨大,但不要一股太大。馬化騰說“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面。”

2.關於合夥人決策

一般來講,合夥人組成的股東會議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關,負責對公司的重大事務做出決策。那麼,騰訊是不是也這樣循規蹈矩呢?5名合夥人的話語權是如何行使的呢?

與很多企業以股東會為中心不同,騰訊的最高決策會議是總辦會議制度。這是一個非常獨特而又有意思的制度創新:

第一,會議參加人員不限於合夥人。總辦會的參加者是5名合夥人和各核心業務部門的主管,人數是10-12人,後來調整為16人。作為最核心的決策會議,所有參與者無論日常工作多麼繁忙,都必須參加。

第二,會議持續時間特別長。經常開會的人都知道,會議時間控制的越短越高效,而馬化騰卻偏偏喜歡開馬拉松式會議。總辦會每兩週召開一次,上午10點準時開始,一般都要延續到凌晨2-3點,是個體力活兒。這是有原因的,通常,總辦會上的每個議題提出以後,馬化騰都不會最先表態,而是聽取每個人的態度和意見,所以會特別耗時間。

第三,在權力分配上,總辦大權獨攬,事業群小權分散。騰訊的核心資源是流量,流量的分配權掌握在“總辦”手上。各事業群的負責人在業務拓展上有最大的權限,但是流量命脈始終由最高決策層控制。這樣一個權力分配製度促進了內部“賽馬機制”的形成,各事業部“一旦做大,獨立成軍”成為騰訊內部不成文的規定。這一制度,後來為騰訊帶來很多“意外”的創新,比如QQ空間、QQ遊戲乃至微信,都不是頂層規劃的結果,而是基層業務單元的獨立創新。

第四,會議沒有表決制度。人力資源部主管奚丹等人說,“十來年裡,沒有一次決策是靠表決產生的。”關於部門業務的事項,責任主管的意見很受重視,“誰主管,誰提出,誰負責。”關於公司整體戰略的事項,以達成共識為決策前提;若反對的人多,事項便會被擱置;而一旦為大多數人所贊同,反對者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這一過程中,馬化騰並沒有“一票贊同”或“一票否決”的權力。


乾貨—馬化騰談創業:騰訊五虎是如何分配股權,絕對不能均分股權


第五,很難說最終決策是基於理性做出的,還是熬不住了憋出來的。參會者說,幾乎所有重要的決議都是在午夜12點以後才做出的,那時候,大家都太疲勞了,常常有人大喊“太困了,太困了,快點定下來吧”,然後就把一些事情定了下來。你能說,這些決定是理性的決策嗎?但是你如果說它不是理性決策,可是它偏偏造就了一個如此牛逼的商業帝國。

對您有幫助是小編最大的幸福,您的轉發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